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631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分离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采用主体筒体前端设置有快开盲板,主体筒体后端设置有出气口,主体筒体侧壁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气口,主体筒体侧壁的底端连接有储液罐分离腔,储液罐分离腔侧壁的底端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排污口,主体筒体的内部靠近快开盲板的一侧并列设置有滤芯二级过滤和滤芯支撑一级过滤,主体筒体的内部靠近出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捕雾器三级过滤的结构。实现了通过双重过滤后再进入分离过滤进而提高过滤效果,延长滤芯使用寿命,减少滤芯更换和清理频次,过滤器开口处采用快开盲板进行安装,提高滤芯安装更换效率的功能。解决了过滤效率不理想,过滤效率低下,滤芯安装更换不便的问题。不便的问题。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分离器
,特别是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过滤器主要用于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及其他无腐蚀性气体介质的净化过滤,具有过滤面积大、压损小、寿命长、效率高,使用安装维护方便,过滤器可以根据要求配备差压计来显示过滤芯的阻塞情况,便于了解滤芯是否清洗。过滤分离器是由一个内部装有一级滤芯(过滤聚结滤芯)和二级滤芯(分离滤芯)的金属壳体组成,同时配有排污阀、放水阀、压差表、安全阀、伴热装置等附件,传统的过滤分离器的一级过滤部分只含有一个滤芯,存在过滤不彻底及滤芯清洗更换频繁的问题,且传统的过滤分离器采用螺栓法兰安装,存在安装拆卸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采用主体筒体前端设置有快开盲板,主体筒体后端设置有出气口,主体筒体侧壁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气口,主体筒体侧壁的底端连接有储液罐分离腔,储液罐分离腔侧壁的底端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排污口,主体筒体的内部靠近快开盲板的一侧并列设置有滤芯二级过滤和滤芯支撑一级过滤,主体筒体的内部靠近出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捕雾器三级过滤的结构。实现了通过双重过滤后再进入分离过滤进而提高过滤效果,延长滤芯使用寿命,减少滤芯更换和清理频次,过滤器开口处采用快开盲板进行安装,提高滤芯安装更换效率的功能。解决了过滤效率不理想,过滤效率低下,滤芯安装更换不便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包括快开盲板、滤芯二级过滤、滤芯支撑一级过滤、进气口、捕雾器三级过滤、出气口、排污口、储液罐分离腔、主体筒体,所述主体筒体的前端设置有快开盲板,所述主体筒体的后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主体筒体的侧壁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主体筒体的侧壁的底端连接有储液罐分离腔,所述储液罐分离腔的侧壁的底端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排污口,所述主体筒体的内部靠近快开盲板的一侧并列设置有滤芯二级过滤和滤芯支撑一级过滤,所述主体筒体的内部靠近出气口的一侧设置有捕雾器三级过滤。
[000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筒体的侧壁的底端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尾端分别与储液罐分离腔相连。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滤芯二级过滤为过滤聚结滤芯。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滤芯二级过滤为聚酯纤维聚结滤芯。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滤芯支撑一级过滤为不锈钢支撑滤芯。
[000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捕雾器三级过滤为不锈钢丝网捕雾器过滤。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滤芯二级过滤和滤芯支撑一级过滤,在分离过滤前采取双重过滤,提高过滤效果,减少过滤器滤芯清理和更换频次,延长
滤芯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快开盲板,提高安装效率,节省人力投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0013]图中:1、快开盲板;2、滤芯二级过滤;3、滤芯支撑一级过滤;4、进气口;5、捕雾器三级过滤;6、出气口;7、排污口;8、储液罐分离腔;9、主体筒体;901、第一连接管;902、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专利技术的概念。
[0015]结合图1

2所示,具体结构为包括快开盲板1、滤芯二级过滤2、滤芯支撑一级过滤3、进气口4、捕雾器三级过滤5、出气口6、排污口7、储液罐分离腔8、主体筒体9,所述主体筒体9的前端设置有快开盲板1,所述主体筒体9的后端设置有出气口6,所述主体筒体9的侧壁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主体筒体9的侧壁的底端连接有储液罐分离腔8,所述储液罐分离腔8的侧壁的底端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排污口7,所述主体筒体9的内部靠近快开盲板1的一侧并列设置有滤芯二级过滤2和滤芯支撑一级过滤3,所述主体筒体9的内部靠近出气口6的一侧设置有捕雾器三级过滤5。
[0016]优选地,所述主体筒体9的侧壁的底端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管901和第二连接管902,所述第一连接管901和第二连接管902尾端分别与储液罐分离腔8相连。
[0017]优选地,所述滤芯二级过滤2为过滤聚结滤芯。
[0018]优选地,所述滤芯二级过滤2为聚酯纤维聚结滤芯。
[0019]优选地,所述滤芯支撑一级过滤3为不锈钢支撑滤芯。
[0020]优选地,所述捕雾器三级过滤5为不锈钢丝网捕雾器过滤。
[0021]使用时,结合图1

2所示,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气体由进气口4进入到过滤分离器的主体筒体9内,首先,滤芯二级过滤2和滤芯支撑一级过滤3对气体进行一次和二次过滤,较大固体的颗粒一般呈直线运动,较小的颗粒则会做自由运动,滤芯采用筛、挡、阻三种方式去捕捉这些微粒,由于滤芯材料分子吸引作用吸引液体,并聚结成较大的液滴,通过将液滴吸引到纤维上,滤芯逐渐变湿,滤芯纤维间越来越多的空格被液体和固体颗粒塞满,随后液滴进入储液罐分离腔8,气体由捕雾器三级过滤5捕捉而脱离,最后洁净的气体经由出气口6排出,废物经排污口7排出。通过双重过滤后的气体再经过捕雾器三级过滤5,此过程是通过增加过滤装置增强过滤分离器的过滤效果,提高过滤分离器的过滤效率,进而减少滤芯清理和更换频次,节约滤芯的清理和更换成本。并且主体筒体9的滤芯安装端采用快开盲板1安装,提高滤芯的安装和更换效率,节省人力,节约成本。
[0022]其中,快开盲板1,是实现快速开启或关闭的一种机械装置,一般由筒体法兰、头盖、勾圈或卡箍、密封圈、安全联锁机构、开闭机构、转臂及短节(需要时)等部件构成。其理
念就是通过特殊的结构来降低端盖开闭的难度,减少端盖开闭所需时间进而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快开盲板1不需要像传统的螺栓法兰连接一样依次拆装紧固螺栓,只需将锁紧件移动一小段距离或是旋转一定角度便可完成端盖的启闭,即使一名工人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操作。
[0023]过滤聚结滤芯,聚结滤芯是由多种复合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亲水特性,它不仅能滤除介质中的机械杂质,而且还能通过破乳、聚结,使乳化状态的水从介质中分离出来,并聚结为较大的水滴,以利于进一步实现介质的净化的滤芯,过滤聚结滤芯包括玻璃纤维聚结滤芯和聚酯纤维聚结滤芯。聚酯纤维聚结滤芯,滤芯材料通常用聚酯纤维人工合成材料,与各种流体有很好的兼容性,滤芯采用多层结构螺旋状卷制而成,每层采用不同性能的纤维,通过控制每层纤维的形状、大小、厚度和密度等参数来达到预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过滤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快开盲板(1)、滤芯二级过滤(2)、滤芯支撑一级过滤(3)、进气口(4)、捕雾器三级过滤(5)、出气口(6)、排污口(7)、储液罐分离腔(8)、主体筒体(9),所述主体筒体(9)的前端设置有快开盲板(1),所述主体筒体(9)的后端设置有出气口(6),所述主体筒体(9)的侧壁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气口(4),所述主体筒体(9)的侧壁的底端连接有储液罐分离腔(8),所述储液罐分离腔(8)的侧壁的底端两侧位置分别对称设置有排污口(7),所述主体筒体(9)的内部靠近快开盲板(1)的一侧并列设置有滤芯二级过滤(2)和滤芯支撑一级过滤(3),所述主体筒体(9)的内部靠近出气口(6)的一侧设置有捕雾器三级过滤(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占魁王友水郭俊杰刘洋李玮玮王子强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永良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