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549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栓接有箱体,所述固定座顶部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配合第一半圆槽使用的第二半圆槽,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压紧组件,通过旋转轴、主动齿轮、丝杆、螺纹套、活动杆、连接杆和压板的配合,对多根线束进行固定,防止线束散乱,减小了成本,通过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的配合,避免汽车行驶晃动造成线束磨损过快,通过支撑板和螺纹杆的配合,在固定好线束后,对转柄固定。柄固定。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三电高压系统
,具体为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果说的是汽车的“三电”,是在说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控,电驱以及电池,三电系统是新能源车,或者说电动车的核心,它包括电池、电机和电控三个部分,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产业层面,三电系统都是新能源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车最关键的特征,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控制系统大多是在传统汽车控制器基础上,再进行一些适应性的更改,形成适应于新能源汽车工作的控制软件。
[0003]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线束布置结构中由于高压线束需要通过高电压,而高压线束在接好后均是捆绑在一起,且多余的线束均挤压在接线盒内,因此发热相比于一般的线束也更为严重,线束更容易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对多根线束进行固定,防止线束散乱,减小了成本,避免汽车行驶晃动造成线束磨损过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栓接有箱体,所述固定座顶部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配合第一半圆槽使用的第二半圆槽,所述箱体的内腔设置有压紧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旋转轴、主动齿轮、丝杆、螺纹套、活动杆、连接杆和压板,所述箱体内腔两侧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表面的右侧键连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顶部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内腔键连接有旋转轴,所述箱体顶部的右侧通过转套与旋转轴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顶部贯穿箱体并栓接有转柄,且转柄的表面依次开设有凹槽,所述箱体的底部从左至有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丝杆的表面从左至右均依次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底部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螺纹套的一侧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并栓接有压板。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槽的内腔粘接有第一防护垫,所述压板的底部粘接有第二防护垫。
[0008]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左侧通过螺纹块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右侧贯穿支撑板并与凹槽的内腔卡接。
[0009]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与螺纹套的顶部栓接。
[0010]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背面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正面与连接杆的背面栓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提供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通过旋转轴、主动齿轮、丝杆、螺纹套、活动杆、连接杆和压板的配合,对多根线束进行固定,防止线束散乱,减小了成本,通过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的配合,避免汽车行驶晃动造成线束磨损过快。
[0013]2、本技术提供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通过支撑板和螺纹杆的配合,在固定好线束后,对转柄固定,通过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配合,便于对螺纹套进行限位,通过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配合,便于对连接杆进行限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2所示A处结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杆和压板结构立体图。
[0018]图中标号:1、固定座;2、固定板;3、箱体;4、第一半圆槽;5、压紧组件;51、旋转轴;52、主动齿轮;53、丝杆;54、螺纹套;55、活动杆; 56、连接杆;57、压板;6、螺纹杆;7、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9、第二滑槽;10、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顶部栓接有箱体3,固定座1顶部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安装孔,固定座1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半圆槽4,固定板2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配合第一半圆槽4使用的第二半圆槽,箱体3的内腔设置有压紧组件5。
[0021]压紧组件5包括旋转轴51、主动齿轮52、丝杆53、螺纹套54、活动杆55、连接杆56和压板57,箱体3内腔两侧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 53,丝杆53表面的右侧键连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顶部啮合有主动齿轮52,主动齿轮52的内腔键连接有旋转轴51,箱体3顶部的右侧通过转套与旋转轴51的表面转动连接,旋转轴51的顶部贯穿箱体3并栓接有转柄,且转柄的表面依次开设有凹槽,箱体3的底部从左至有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槽,固定板2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槽,丝杆53的表面从左至右均依次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4,螺纹套54的底部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活动杆55,活动杆55远离螺纹套54的一侧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6,连接杆56的的底部依次贯穿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并栓
接有压板57,对多根线束进行固定,便于使用,避免需要购买不同的固定支架对不同的线束进行固定,减小了使用成本。
[0022]第一半圆槽4的内腔粘接有第一防护垫,压板57的底部粘接有第二防护垫,防止线束固定后与压板57和第一半圆槽4发生磨损。
[0023]箱体3顶部的右侧栓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左侧通过螺纹块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螺纹杆6的右侧贯穿支撑板并与凹槽的内腔卡接,对转柄固定,避免转柄转动导致压板57向上移动,造成线束固定效果降低。
[0024]箱体3内腔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的内腔从左至右均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的底部与螺纹套54的顶部栓接,辅助螺纹套54进行移动,避免螺纹套54随丝杆53转动。
[0025]箱体3内腔的背面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滑槽9,第二滑槽9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0,第二滑块10的正面与连接杆56的背面栓接,辅助连接杆56进行移动,提高了连接杆56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压板57的稳定性。
[0026]具体使用时,使用者将固定座1固定在车辆合适的位置,将线束穿过第一半圆槽4,此时使用者转动转柄,转柄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栓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栓接有箱体(3),所述固定座(1)顶部的两侧从前至后均依次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一半圆槽(4),所述固定板(2)的底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配合第一半圆槽(4)使用的第二半圆槽,所述箱体(3)的内腔设置有压紧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车三电高压系统线束整理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5)包括旋转轴(51)、主动齿轮(52)、丝杆(53)、螺纹套(54)、活动杆(55)、连接杆(56)和压板(57),所述箱体(3)内腔两侧的顶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杆(53),所述丝杆(53)表面的右侧键连接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的顶部啮合有主动齿轮(52),所述主动齿轮(52)的内腔键连接有旋转轴(51),所述箱体(3)顶部的右侧通过转套与旋转轴(51)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51)的顶部贯穿箱体(3)并栓接有转柄,且转柄的表面依次开设有凹槽,所述箱体(3)的底部从左至有均依次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丝杆(53)的表面从左至右均依次螺纹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亮郑贺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