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降低压力损失功能的比例气控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434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控换向阀,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降低压力损失功能的比例气控换向阀。包括阀体、沿轴向设置于阀体内腔中的阀芯,阀芯外端延伸于气缸体内且由换向活塞推动并在复位簧的作用下实现自复位,阀芯内端设于末端封堵的阀孔内,阀体上开设有与其内腔适配的工作口;阀体上开设的进油口、出油口与阀体轴向夹角为α,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降低压力损失功能的比例气控换向阀


[0001]本技术属于气控换向阀,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降低压力损失功能的比例气控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自卸车所用的安装在油缸上的液压开关元件比例气控换向阀,是自卸车液压系统常用的换向开关液压元件的一种,广泛用于自卸车行业液压举升系统中,自卸车常用的缸用液压开关比例气控换向阀,是开设在液压阀体上呈上90
°
的位置,根据液压油管的布局大部分需加装直角90
°
弯通接头,增加90
°
的直角弯通接头,会增加液压压动力油的流动阻力,会造成系统压力损失增大,使液压系统工作效率降低,同时会造成液压系统的液压动力油升温加快,温度过高后对液压密封件的使用寿命降低,增加了漏油的风险。液压阀内部油槽或油路拐弯处,直角比较多,容易对液压系统的动力液压油产生阻力,从而使压力损失增大,液压动力油的流速降低.液压系统效率下降。此类比例气控换向阀,用四根螺栓与油缸连接座连接固定,螺栓受力点在换向阀芯的上面,连接固定后阀体的内圆孔与换向阀芯的外径配合间隙会发生变化,阀体内圆孔在固定螺栓的作用下,会产生微变形,出现椭圆状态,阀芯与阀体的内圆孔原有的配合间隙会减小或间隙消失,体现出来的状态是换向阀芯在换向时动作不灵敏,换向时缓慢,换向阀芯回中位时,位置偏差大,造成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油缸中停时,易出现油缸下滑现象。体现出的另一种状态是在自卸车液压系统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自卸车使用工况环境比较恶劣,自卸车液压容器中容易进入灰尘、杂质,当上述杂物进入液压系统后容易把仅存的配合间隙堵塞,阀体内圆孔与阀芯外径配合间隙减小后,出现比例气控换向阀换向卡滞、中位油缸下滑、或举升慢、压力损失过大,都是配合间隙致使换向阀芯换向位置不准确产生成的。
[0003]专利号为CN202220379220.X的技术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缸用两面液压举升阀,其整体结构包括堵盖、安全阀组件、阀体、阀杆、丝堵、复位弹簧、气缸、下降气口、举升气口、静活塞、动活塞和气缸后盖,所述阀体为整体式阀体结构,且阀体的内部设置有左右方向的圆形阀孔,且圆形阀孔贯穿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安装有轴向方向上并受行程限制的阀杆,所述圆形阀孔两端均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圆形阀孔左端设置有堵盖。上述现有技术未对降低压力损失的技术措施做出说明。
[0004]申请人在国内专利数据库中未发现与本技术相同的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低压力损失功能的比例气控换向阀,与油缸装配后,能保持原有的配合滑动间隙,换向灵敏,换向位置准确,有效降低压力损失。
[0006]本技术的整体技术构思是:
[0007]具有降低压力损失功能的比例气控换向阀,包括阀体、沿轴向设置于阀体内腔中的阀芯,阀芯外端延伸于气缸体内且由换向活塞推动并在复位簧的作用下实现自复位,阀
芯内端设于末端封堵的阀孔内,阀体上开设有与其内腔适配的工作口;阀体上开设的进油口、出油口与阀体轴向夹角为α,35
°
≤α≤75
°
,进油口、出油口内腔与阀体内腔结合部呈平滑过渡。
[0008]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构思包括:
[0009]为进一步实现工作口与阀体内腔的连通,同时便于零部件的加工,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进油口通过高压腔与阀体内腔连通,出油口通过低压腔与阀体内腔连通,高压腔及低压腔与阀体内腔的结合部采用直通式平滑过渡。
[0010]因本技术是通过螺栓和安装孔安装到液压油缸上,为减少阀体内的直孔受到的外力变形量,避免换向阀芯动作不灵敏的现象发生,解决液压开关元件比例气控换向阀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配合间隙堵塞的问题,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开设于阀体表面且与外接油缸适配的安装孔采用沉孔。该结构设计使螺栓的受力点下移,从而减少阀体内的直孔受到的外力变形量,避免换向阀芯动作不灵敏的现象发生。
[0011]为实现本技术与相邻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同时避免泄漏,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所述的进油口内设置有进油单向阀,出油口内设置有回油接头,进油口与进油单向阀以及出油口与回油接头的结合部采用密封连接。
[0012]为保证相邻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可靠,进而实现其有效的动作执行,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气缸体内端与阀体连接,气缸体外端与气缸封盖密封连接,阀芯外端经固定分腔套与换向活塞固定,气缸体与换向活塞之间、气缸体与固定分腔套之间采用密封配合。
[0013]换向活塞与换向阀芯之间的固定可以采用螺钉、螺栓等多种现有机械连接方式,较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是,换向活塞通过螺钉与阀芯一端固定连接。更为优选的技术实现手段是,阀芯外端与换向活塞通过防滑螺钉连接。
[0014]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外端”、“内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0017]1、本技术在阀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呈向上倾斜且与阀体轴向呈有效夹角的结构设计,连接油管时平滑无直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液压动力油流动阻力,从而提升了液压动力油的流动速度,致使效率更高,有效解决了压力损失大的问题。
[0018]2、本技术在高压腔、低压腔与阀体内腔连通的结合部上采用直通式平滑过渡的结构设计,可以通过铸造后加工精修尺寸,减少液压动力油通过油路的阻力,来提升液压动力油的流动速度,使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进一步减少了液压油的压力损失。
[0019]3、本技术将将阀体于外接油缸连接的安装孔设计为沉孔,使螺栓的受力点下移,从而减少阀体内的直孔受到的外力变形量,避免换向阀芯动作不灵敏的现象发生,解决了因液压开关元件比例气控换向阀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配合间隙堵塞而出现比例气控换向阀换向卡滞、中位油缸下滑、或举升慢、压力损失过大等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附图有: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2是图1的A

A向视图。
[0023]图3是图2的B

B向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5]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6]1、气缸封盖;2、气缸体;3、换向活塞;4、固定分腔套;5、防滑螺钉;6、复位簧;7、阀芯;8、进油单向阀;9、阀体;10、回油接头;11、安装孔;12、密封堵;A、第一气腔;B、第二气腔;C、举升油口;E、回油通道; P、进油口;T、出油口;GY、高压腔;DY、低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依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降低压力损失功能的比例气控换向阀,包括阀体(9)、沿轴向设置于阀体(9)内腔中的阀芯(7),阀芯(7)外端延伸于气缸体(2)内且由换向活塞(3)推动并在复位簧(6)的作用下实现自复位,阀芯(7)内端设于末端封堵的阀孔内,阀体(9)上开设有与其内腔适配的工作口;其特征在于阀体(9)上开设的进油口(P)、出油口(T)与阀体(9)轴向夹角为α,35
°
≤α≤75
°
,进油口(P)、出油口(T)内腔与阀体(9)内腔结合部呈平滑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低压力损失功能的比例气控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口(P)通过高压腔(GY)与阀体(9)内腔连通,出油口(T)通过低压腔(DY)与阀体(9)内腔连通,高压腔(GY)及低压腔(DY)与阀体(9)内腔的结合部采用直通式平滑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东奎黄建安郑玉涛刘新强倪福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华春液压汽配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