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两台污泥泵的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5128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两台污泥泵的液压装置,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油箱、主油泵、冷却器、蓄能器卸荷阀组件、电磁溢流阀、比例换向阀、分流阀、主油缸换向阀、辅油缸换向阀、主油缸和辅油缸;油箱分别连通主油泵和辅油泵的进液口,主油泵分别连通电磁溢流阀和比例换向阀,比例换向阀通过控制管路连通主油泵的LS口,比例换向阀还连通分流阀,分流阀连通主油缸换向阀,主油缸换向阀连通主油缸,电磁溢流阀、比例换向阀和主油缸换向阀的回液口均连接冷却器的进液口,冷却器连通油箱;辅油泵连通蓄能器卸荷阀组件,蓄能器卸荷阀组件连通辅油缸换向阀,辅油缸换向阀连通辅油缸,蓄能器卸荷阀组件和辅油缸换向阀的回液口均连通油箱。口均连通油箱。口均连通油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两台污泥泵的液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驱动两台污泥泵的液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泵是一种污泥输送设备,通过两个柱塞缸交替运行实现物料的抽吸及泵送,污泥泵适合高压、远距离的污泥输送,运用于多个领域,如污水处理、煤泥处理、有机废物处理等。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套液压系统为单台污泥泵提供动力,但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处理工艺不同,需要同时将物料输送到不同位置,如水泥窑的不同入窑口,多台干化机等,则需要两台污泥泵同时工作,按照现有技术则需再增加一套液压系统,然而这种驱动两台污泥泵而配两套液压系统的方案会造成设备的采购、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两台污泥泵的液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驱动两台污泥泵的液压装置,包括油箱、电机、主油泵、冷却器、蓄能器卸荷阀组件、电磁溢流阀、比例换向阀、分流阀、主油缸换向阀、辅油缸换向阀、主油缸和辅油缸;
[0007]所述油箱分别连通主油泵和辅油泵的进液口,所述主油泵的出液口分别连通电磁溢流阀和比例换向阀的进液口,所述比例换向阀的出液口通过控制管路连通主油泵的LS口,所述比例换向阀的出液口还连通分流阀的进液口,所述分流阀的出液口连通主油缸换向阀的进液口,所述主油缸换向阀的出液口连通主油缸的进液口,所述电磁溢流阀、比例换向阀和主油缸换向阀的回液口均连接冷却器的进液口,所述冷却器的出液口连通油箱;
[0008]所述辅油泵的出液口连通蓄能器卸荷阀组件的进液口,所述蓄能器卸荷阀组件的出液口连通辅油缸换向阀的进液口,所述辅油缸换向阀的出液口连通辅油缸的进液口,所述蓄能器卸荷阀组件和辅油缸换向阀的回液口均连通油箱。
[0009]可选地,所述油箱与所述主油泵以及所述辅油泵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吸油过滤器。
[0010]可选地,所述主油泵与所述电磁溢流阀及所述比例换向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和管路过滤器。
[0011]可选地,所述油箱与所述冷却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回油过滤器。
[0012]可选地,所述电机与所述主油泵连接,电机提供动力,所述主油泵与所述辅油泵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蓄能器卸荷阀组件包括蓄能器和卸荷阀,所述蓄能器上设置有卸荷球阀。
[0014]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分流阀,其用来保证两组主油缸在承受不同负载时仍能获得相同或成一定比例的流量,从而驱动两台污泥泵可以同时工作或者单独工作,还可以通过调节比例换向阀来改变两台污泥泵的运动速度,解决了驱动两台污泥泵需配两套液压系统而造成设备的采购与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下面将对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液压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油箱;2、吸油过滤器;3、电机;4、主油泵;5、辅油泵;6、回油过滤器;7、管路过滤器;8、冷却器;9、蓄能器卸荷阀组件;10、卸荷阀;11、单向阀;12、卸荷球阀;13、压力变送器;14、压力表;141、第一压力表;142、第二压力表;15、电磁溢流阀;16、蓄能器;17、比例换向阀;18、分流阀;19、主油缸换向阀;191、第一主油缸换向阀;192、第二主油缸换向阀;20、辅油缸换向阀;201、第一辅油缸换向阀;202、第二辅油缸换向阀;21、主油缸;211、第一主油缸;212、第二主油缸;213、第三主油缸;214、第四主油缸;22、辅油缸;221、第一辅油缸;222、第二辅油缸;223、第三辅油缸;224、第四辅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对于具有时序流程的方案,这种术语表述方式不必理解为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对于装置结构的方案,这种术语表述方式也不存在对重要程度、位置关系的区分等。
[0023]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已明确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包含虽然并未明确列出的但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或者基于本技术构思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增加的步骤或单元。
[0024]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披露的一种驱动两台污泥泵的液压装置,包括油箱1、
主油泵4、辅油泵5、冷却器8、蓄能器卸荷阀组件9、电磁溢流阀15、比例换向阀17、分流阀18、主油缸换向阀19、辅油缸换向阀20、主油缸21、辅油缸22。油箱1分别连通主油泵4和辅油泵5的进液口,主油泵4的出液口分别连通电磁溢流阀15和比例换向阀17的进液口,比例换向阀17的出液口通过控制管路连通主油泵4的LS口,比例换向阀17的出液口还连通分流阀18的进液口,分流阀18的出液口连通主油缸换向阀19的进液口,主油缸换向阀19的出液口连通主油缸21的进液口,电磁溢流阀15、比例换向阀17和主油缸换向阀19的回液口均连接冷却器8的进液口,冷却器8的出液口连通油箱1;辅油泵5的出液口连通蓄能器卸荷阀组件9的进液口,蓄能器卸荷阀组件9的出液口连通辅油缸换向阀20的进液口,辅油缸换向阀20的出液口连通辅油缸22的进液口,蓄能器卸荷阀组件9和辅油缸换向阀20的回液口连通油箱1。
[0025]具体地,油箱1主要用于存储油液、沉积杂质、分离油液中的气泡,其容积大小范围为300L

800L。油箱1与主油泵4、辅油泵5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吸油过滤器2,吸油过滤器2主要用于过滤油液中的杂质,其过滤精度为80um,其公称流量范围为160L/min

800L/min。油箱1与冷却器8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两台污泥泵的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电机(3)、主油泵(4)、冷却器(8)、蓄能器(16)卸荷阀(10)组件(9)、电磁溢流阀(15)、比例换向阀(17)、分流阀(18)、主油缸换向阀(19)、辅油缸换向阀(20)、主油缸(21)和辅油缸(22);所述油箱(1)分别连通主油泵和辅油泵(5)的进液口,所述主油泵(4)的出液口分别连通电磁溢流阀(15)和比例换向阀(17)的进液口,所述比例换向阀(17)的出液口通过控制管路连通主油泵(4)的LS口,所述比例换向阀(17)的出液口还连通分流阀(18)的进液口,所述分流阀(18)的出液口连通主油缸换向阀(19)的进液口,所述主油缸换向阀(19)的出液口连通主油缸(21)的进液口,所述电磁溢流阀(15)、比例换向阀(17)和主油缸换向阀(19)的回液口均连接冷却器(8)的进液口,所述冷却器(8)的出液口连通油箱(1);所述辅油泵(5)的出液口连通蓄能器卸荷阀组件(9)的进液口,所述蓄能器卸荷阀组件(9)的出液口连通辅油缸换向阀(20)的进液口,所述辅油缸换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超曾凡爽甘文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