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机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4875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机械,泵送液压系统包括串联的两个泵送油缸,主油泵、主换向阀和高低压切换阀;主油泵通过泵送油路向泵送液压系统泵送液压油;主换向阀设置于泵送油路上并控制泵送油缸的伸缩动作;高低压切换阀设于主换向阀的供油油路上,高低压切换阀的阀芯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切换,以使主油泵泵送的液压油经过高低压切换阀进入其中一个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泵送液压系统通过一个高低压切换阀和主换向阀配合即可实现泵送油缸的高压和低压泵送状态,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泵送效率。送效率。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送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泵送
,尤其涉及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机械。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泵送设备用来输送混凝土,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应用非常广泛。一般混凝土泵送设备都是通过两个砼活塞在砼缸中的往复运动实现混凝土的吸入与排出,而控制及驱动砼活塞动作的液压系统称为泵送液压系统。在泵送设备中,为提高设备适应工况的能力,泵送油缸有两种连接方式,对应的工作状态行业内称为高压泵送和低压泵送。高压泵送压力油进入泵送油缸无杆腔,由于作用面积大,因此混凝土输送压力高,但速度较慢。低压泵送压力油进入泵送油缸有杆腔,作用面积小,但速度快。现有技术中带有高低压转换功能的泵送液压系统是采用两个换向阀实现高低压转换,两主换向阀为并联状态。由于每一次换向过程中都需要经过中位,所以在换向阀到中位之前,需通过电磁溢流阀将系统压力卸荷,换向阀换向到位后,又需要使电磁溢流阀建压,换向过程复杂。由于在不同工况下,换向阀回中位时间及换向到另一边的时间均不同,所以很难做到完全匹配,当匹配不好时,就会产生冲击造成不稳定的情况,或者需要延长换向过程,但这样会使系统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机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带有高低压转换功能的泵送液压系统的换向过程复杂且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串联的两个泵送油缸,泵送液压系统包括:
[0005]主油泵,通过泵送油路向泵送液压系统泵送液压油;
[0006]主换向阀,设置于泵送油路上并控制第一泵送油缸和第二泵送油缸的伸缩动作;和
[0007]高低压切换阀,设于主换向阀的供油油路上,高低压切换阀的阀芯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切换,以使主油泵泵送的液压油经过高低压切换阀进入其中一个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主换向阀包括第一液动换向阀、控制第一液动换向阀在第一切换位和第二切换位切换的第一先导电磁阀,第一液动换向阀包括位于一侧的主进油口和主回油口、位于另一侧的第一供油油口和第二供油油口;
[0009]在第一切换位时,第一工作油口和主进油口连通且第二工作油口和主回油口连通;
[0010]在第二切换位时,第一工作油口和和主回油口连通且第二工作油口和主进油口连通。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液动换向阀还包括使主进油口与主回油口连通且第一
供油油口和第二供油油口均截止的中间截止位。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高低压切换阀为二位六通阀电液换向阀。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高低压切换阀包括第二液动换向阀,第二液动换向阀的第一侧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一侧第二工作油口分别与两个泵送油缸的有杆腔连通,第一侧第三工作油口和第一侧第四工作油口分别与两个泵送油缸的无杆腔连通,第二液动换向阀的第二侧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侧第二工作油口分别与主换向阀的第一供油油口和第二供油油口连通。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高低压换向阀还包括控制第二液动换向阀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切换的第二先导电磁阀,其中:
[0015]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一侧第三工作油口和第一侧第四工作油口连通,第一侧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侧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一侧第二工作油口和第二侧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0016]在第二工作位置,第一侧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一侧第二工作油口连通,第一侧第三工作油口和第二侧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一侧第四工作油口和第二侧第二工作油口连通。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先导电磁阀为两位四通电磁阀,第二先导电磁阀包括用于控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的电磁铁,第二先导电磁阀包括第三供油油口、第四供油油口、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回油口,第三供油油口与第二液动换向阀的第二工作位置所在的腔体连通;
[0018]在第一位置时,第二液动换向阀通过电磁换向阀的第三供油油口卸荷;
[0019]在第二位置时,外界控制油路的液压油经过第一进油口进入到第二液动换向阀。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主换向阀和高低压切换阀为集成一体阀组结构,第一先导电磁阀和第二先导电磁阀均集成于阀体上或者端盖上。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泵送液压系统的进油油路上还设有压力控制装置。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混凝土泵送机械,包括如上的泵送液压系统。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泵送液压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4]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高低压分别由一个换向阀控制的情况,本申请通过在主换向阀的供油油路上设置一个高低压切换阀,通过主换向阀实现控制两个泵送油泵的伸缩换向动作,而高低压切换阀实现将主油泵泵送的压力油择一泵送给两个串联的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当泵送至其中一个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时,由于有杆腔的有效面积小于无杆腔的有效面积,所以另一个泵送油缸的推力较小,但速度快,即可实现低压泵送状态;当泵送至其中一个泵送油缸的无杆腔时,此时有效面积较大,推力较大,实现泵送油缸的高压泵送状态。此高低压切换过程结构简单,省略了中位卸荷的繁琐,换向过程更加稳定,提高了整个液压泵送系统的效率。
[0025]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泵送液压系统的液压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泵送液压系统中主换向阀和高低压切换法的集成阀
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0031]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3]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泵送液压系统。
[0034]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串联的第一泵送油缸40和第二泵送油缸50,该泵送液压系统包括:
[0035]主油泵10,通过泵送油路L1向泵送液压系统泵送液压油;
[0036]主换向阀21,设置于泵送油路L1上并控制第一泵送油缸40和第二泵送油缸50的伸缩动作;和
[0037]高低压切换阀22,设于主换向阀21的供油油路L2上,高低压切换阀22的阀芯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切换,以使主油泵10泵送的液压油经过高低压切换阀22进入至第一泵送油缸40和第二泵送油缸50的有杆腔或无杆腔。
[0038]例如,如图1所示,当主油泵10将压力油泵送至第一泵送油缸40的有杆腔时,第一泵送油缸40的无杆腔回油,由于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送液压系统,包括串联两个泵送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液压系统包括:主油泵(10),通过泵送油路(L1)向所述泵送液压系统泵送液压油;主换向阀(21),设置于所述泵送油路(L1)上并控制两个所述泵送油缸的伸缩动作;和高低压切换阀(22),设于所述主换向阀(21)的供油油路(L2)上,所述高低压切换阀(22)的阀芯能够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切换,以使所述主油泵(10)泵送的液压油经过所述高低压切换阀(22)进入其中一所述泵送油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向阀(21)包括第一液动换向阀(211)、控制所述第一液动换向阀(211)在第一切换位和第二切换位切换的第一先导电磁阀(212),所述第一液动换向阀(211)包括位于一侧的主进油口(P1)和主回油口(T1)、位于另一侧的第一供油油口(A5)和第二供油油口(B5);在所述第一切换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主进油口(P1)连通且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和所述主回油口(T1)连通;在所述第二切换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和和所述主回油口(T1)连通且所述第二工作油口和主进油口(P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动换向阀(211)还包括使所述主进油口(P1)与所述主回油口(T1)连通且所述第一供油油口(A5)和所述第二供油油口(B5)均截止的中间截止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压切换阀(22)为二位六通阀电液换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送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压切换阀(22)包括第二液动换向阀(221),所述第二液动换向阀(221)的第一侧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一侧第二工作油口(B1)分别与两个所述泵送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侧第三工作油口(A2)和所述第一侧第四工作油口(B2)分别与两个所述泵送油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液动换向阀(221)的第二侧第一工作油口(A3)和第二侧第二工作油口(B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沛林万梁丁雪峰方旭东熊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