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75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池体顶端安装有清扫组件,在清理池体底部时,控制第二伺服电机使滑轮在横向滑轨上移动,同时调节伸缩杆使清扫头能够触碰到池体底部,配合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清扫头转动对池体底部进行清扫,气泵输出的高压气体从出气孔排出对池体内壁上的污渍冲散,使清扫的效果更佳,再配合第一伺服电机运作实现对池体底部的清扫,当清扫完池体底部后,开始清扫侧壁,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连接轴旋转,配合控制第二伺服电机使清扫头接触池体侧内壁,配合伸缩杆和第一伺服电机实现池体侧内壁的清扫,保证了斑鱯后续繁殖环境的良好质量,减少了人工清理成本,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斑鱯仿生繁殖池。

技术介绍

[0002]斑鳠是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也叫做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在广东农村也有叫剑鱼,钳鱼;班鳠,肉质细嫩,味鲜美,现野生数量稀少,是性情较为温和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全身无鳞,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价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在珠江水系西江上游的广西各条江河存在较多。
[0003]斑鳠的人工养殖已具备一定规模,斑鱯的繁殖就显得尤其重要,为保证斑鱯后续繁殖环境的良好质量,需经常换水对繁殖池进行清扫,但市场上清扫繁殖池大多为人工清理,费时费力,增加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为保证斑鱯后续繁殖环境的良好质量,需经常换水对繁殖池进行清扫,但市场上清扫繁殖池大多为人工清理,费时费力,增加人力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池体另一侧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池体顶端安装有清扫组件,所述清扫组件包括纵向滑轨、平移丝杆、第一伺服电机、滑块、横向滑轨、滑轮、第二伺服电机、伸缩杆、保护壳、连接公端、连接母端、转动连接轴、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转动管、集气套管、进气管、进气孔、清扫底座、清扫头和出气孔;
[0006]所述池体顶部两侧安装有纵向滑轨,所述纵向滑轨内部转动安装有平移丝杆,所述平移丝杆一端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平移丝杆外侧通过螺纹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内部转动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外侧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底部焊接有电机基座,所述电机基座底部通过螺纹转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部焊接有连接公端,所述连接公端底部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顶部焊接有连接母端,所述连接母端两侧贯穿连接公端转动安装有转动连接轴,所述转动管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
[0007]所述保护壳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底部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外侧套接有集气套管,所述集气套管外侧且贯穿保护壳开孔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转动管外侧对应集气套管内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转动管底部焊接有清扫底座,所述清扫底座底部卡接有清扫头,所述清扫头顶部开设有出气孔;
[0008]优选的,所述纵向滑轨与横向滑轨内壁均为光滑曲面,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外壁与集气套管连接处开设的孔紧密贴合,所述进气管的输入端与外部气泵的输出端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池体一侧内壁设置有栖息组件,所述栖息组件包括升降槽、定位滑杆、升降丝杆、升降基座、栖息箱、进出口、从动齿轮、主动齿轮、齿轮盒、升降电机和放置盒;
[0011]所述池体内壁均匀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中部转动安装有升降丝杆,所述升降槽处于升降丝杆两侧固定安装有定位滑杆,所述升降丝杆与定位滑杆外侧套接有升降基座,所述升降基座顶部设置有栖息箱,所述栖息箱顶部焊接有放置盒,所述升降丝杆顶部焊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外侧啮合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外侧设置有齿轮盒,所述齿轮盒贯穿焊接于池体外部一侧,所述主动齿轮底部贯穿齿轮盒连接有升降电机。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滑杆的长度与升降槽长度相等,所述升降电机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
[0013]优选的,所述栖息箱的抽动端活动放置于栖息箱内。
[0014]优选的,所述池体底端顶部安装有送氧组件,所述送氧组件包括进氧主管、密封圈、连接母头、送氧分管、出气头和连接公头;
[0015]所述池体一侧贯穿安装有进氧主管,所述进氧主管与池体内壁连接处卡接有密封圈,所述进氧主管两侧焊接有连接母头,所述连接母头通过螺纹转动安装有连接公头,所述连接公头侧面焊接有送氧分管,所述送氧分管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气喷头。
[0016]优选的,所述连接公头的外螺纹与连接母头的内螺纹直径相等,所述进氧主管的进气端与外部供氧装置的输气端相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池体两侧顶部安装有遮阳组件,所述遮阳组件包括支撑架、滑动杆、挂钩、固定板、挂孔和折叠遮阳网;
[0018]所述池体顶部四角均安装有支撑架,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外侧活动套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底部活动挂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两角对应挂钩处开设有挂孔,相邻所述固定板之间连接有折叠遮阳网。
[0019]优选的,所述滑动杆表面为光滑曲面,所述挂钩与滑动杆的连接孔横截面直径大于滑动杆横截面直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0021]1、在清理池体底部时,控制第二伺服电机使滑轮在横向滑轨上移动,同时调节伸缩杆使清扫头能够触碰到池体底部,配合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清扫头转动对池体底部进行清扫,气泵输出的高压气体从经出气孔排出对池体内壁上的污渍冲散,使清扫的效果更佳,再配合第一伺服电机运作实现对池体底部的清扫,当清扫完池体底部后,开始清扫侧壁,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连接轴旋转,配合控制第二伺服电机使清扫头接触池体侧内壁,配合伸缩杆和第一伺服电机实现池体侧内壁的清扫,保证了斑鱯后续繁殖环境的良好质量,减少了人工清理成本,省时省力。
[0022]2、设置有栖息组件,使用该繁殖池时,先使升降基座上升,打开升降电机带动升降丝杆转动,升降丝杆带动升降基座上升,可在放置盒中可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使繁殖池趋于生态化,再控制升降电机使升降基座下降到池体底部,再将水经过进水管输送进池体内,将斑鱯放进池体内进行繁殖,因斑鱯属底层鱼类,喜欢在岩石缝,草丛中栖息,利用其生活习性设置有栖息组件,斑鱯能够通过进出口进出栖息箱,便于斑鱯的栖息和产卵。
[0023]3、设置有送氧组件和遮阳组件,为避免斑鱯缺氧情况,需要设置供氧装置,但传统供养装置要么供氧不均匀,要么只有一个供氧管上开设孔进行供氧,一旦某部位损坏导致
整条供氧管报废,本送氧组件中进氧主管两侧通过连接公头和连接母头活动连接送氧分管,使安装拆卸更简单,且均匀分布于池体底部,氧气经进氧主管输送到送氧分管再经出气喷头输出氧气使水中氧气均匀充足;当太阳光强度大时拉动固定板,固定板带动折叠遮阳网展开,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从而避免因阳光照射使水温过高,使水温保持适合斑鱯繁殖的温度范围内,良好的水温能使斑鱯更顺利繁殖,使鱼卵生长发育更好。
[0024]综上,清扫组件使斑鱯生存繁殖环境质量更好,避免细菌滋生,栖息组件利用斑鱯的生存习性,使斑鱯有良好的栖息繁殖环境,送氧组件容易组装拆卸,且均匀分布使水中各部分氧气充足,有助于斑鱯的生存,遮阳组件利用折叠遮阳网遮挡阳光,避免因阳光照射使水温过高,满足斑鱯所需的繁殖温度。
附图说明
[00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一侧顶部设置有进水管(6),所述池体(1)另一侧底部设置有排水管(7),所述池体(1)顶端安装有清扫组件(2),所述清扫组件(2)包括纵向滑轨(201)、平移丝杆(202)、第一伺服电机(203)、滑块(204)、横向滑轨(205)、滑轮(206)、第二伺服电机(207)、伸缩杆(208)、保护壳(209)、连接公端(210)、连接母端(211)、转动连接轴(212)、第一驱动电机(213)、第二驱动电机(214)、转动管(215)、集气套管(216)、进气管(217)、进气孔(218)、清扫底座(219)、清扫头(220)和出气孔(221);所述池体(1)顶部两侧安装有纵向滑轨(201),所述纵向滑轨(201)内部转动安装有平移丝杆(202),所述平移丝杆(202)一端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03),所述平移丝杆(202)外侧通过螺纹套接有滑块(204),所述滑块(204)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横向滑轨(205),所述横向滑轨(205)内部转动安装有滑轮(206),所述滑轮(206)外侧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07),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07)底部焊接有电机基座(222),所述电机基座(222)底部通过螺纹转动安装有伸缩杆(208),所述伸缩杆(208)底部焊接有连接公端(210),所述连接公端(210)底部安装有保护壳(209),所述保护壳(209)顶部焊接有连接母端(211),所述连接母端(211)两侧贯穿连接公端(210)转动安装有转动连接轴(212),所述转动管(215)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213);所述保护壳(209)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21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14)底部连接有转动管(215),所述转动管(215)外侧套接有集气套管(216),所述集气套管(216)外侧且贯穿保护壳(209)开孔连接有进气管(217),所述转动管(215)外侧对应集气套管(216)内开设有进气孔(218),所述转动管(215)底部焊接有清扫底座(219),所述清扫底座(219)底部卡接有清扫头(220),所述清扫头(220)顶部开设有出气孔(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滑轨(201)与横向滑轨(205)内壁均为光滑曲面,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03)、第二伺服电机(207)、第一驱动电机(213)和第二驱动电机(214)的输入端和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17)外壁与集气套管(216)连接处开设的孔紧密贴合,所述进气管(217)的输入端与外部气泵的输出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鳠仿生繁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一侧内壁设置有栖息组件(3),所述栖息组件(3)包括升降槽(301)、定位滑杆(302)、升降丝杆(303)、升降基座(304)、栖息箱(305)、进出口(306)、从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灿李伟高柳玲陈辰江淼王亚坤陈海港黄逸飞刘毅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