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负压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70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其包括外壳、栽培组件、循环系统、座椅和鱼缸;外壳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鱼缸,两个鱼缸分别是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对立设置,中间形成中部空间,中部空间由木格栅围绕成为密闭空间,中部空间内设置有循环系统和栽培组件;外壳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上机体内部设置有连通管和抽气口,下机体内设置鱼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独立的循环流动系统能满足科研人员对植物研究的需求,增加使用人群;同时利用高差原理,有效解决了水循环问题,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座椅中设置有加热功能,能够保证座椅一直处于常温的情况下,同时保证内部液体温度的恒定。同时保证内部液体温度的恒定。同时保证内部液体温度的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水负压鱼缸


[0001]本技术属于养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

技术介绍

[0002]负压鱼缸依据的基本科学原理,如大气压力原理、连通器原理,运用技术手段,以丰富的想象力解决了传统正压鱼缸无法超越的基础性难题:即在操作限制的情况下增大了鱼缸的高度,解决了传统家居鱼缸能长不能高的国际性难题。但传统的负压鱼缸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次设计主要对传统的负压鱼缸进行了改良升级,使其更具有互动体验价值和更具观赏功能。
[0003]国内现有的负压鱼缸是在传统的鱼缸上进行升级改造,因此有较多的问题存在,例如负压鱼缸只是增强了景观性,互动性却没有多大的提升,鱼儿大部分时间还是停留在鱼缸底部,负压鱼缸难以清洁,费时而且费力,传统负压鱼缸也不具有移动性,鱼所产生的废弃物质也不能进行二次的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本技术通过设置循环系统来实现给栽培植被增加水氧的同时,增加鱼缸中的氧气,保证鱼缸的氧气平衡,而且本装置依靠连通器原理实现了水的循环,在循环的过从中栽培槽中的植被吸收浴缸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生态循环,合理利用资源,同时下机体上设置有座椅,座椅内的循环常温组件能够在保证座椅常年处于常温状态下的同时,保证鱼缸内部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适合鱼群生长的范围内。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其包括外壳、鱼缸、栽培组件、循环系统和座椅;所述外壳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内部设置有连通管和抽气口,所述下机体内设置所述鱼缸,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鱼缸的上部连接,所述抽气口设置在所述上机体的最高点;所述下机体外部与鱼缸对应处分别安装有投喂槽,两个所述鱼缸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上机体连接;所述鱼缸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两侧,其包括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且所述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之间形成中部空间,所述中部空间内设置有所述循环系统和所述栽培组件,所述栽培组件设置在所述循环系统的上部;所述栽培组件包括多个栽培槽、多个栽培盒和多个支撑板,所述多个栽培槽平行设置,相邻的栽培槽之间相互贯通并设置有过滤网,栽培盒通过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栽培槽的内部,所述栽培槽的底部还设置有增氧管道;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机、水泵、氧气运输管、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增氧机与所述水泵均设置在所述栽培组件的下方,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鱼缸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栽培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栽培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二端与第二鱼缸的侧壁连接;所述氧气
运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增氧机连接,所述氧气运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增氧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系统上方的下机体的上表面处设置有所述座椅,所述座椅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栽培组件的水平高度,所述座椅的上表面为所述下机体的上表面,所述座椅的下表面设置有循环常温组件,所述循环常温组件包括加热管道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管道第一端与第一鱼缸连接,所述加热管道第二端与循环系统的水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加热管道的第二端的上方。
[0006]优选的,所述下机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0007]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侧壁安装有锁止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栽培组件内的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高度均能调整。
[0009]优选的,所述投喂槽通过滑轨滑动安装在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的侧壁上。
[0010]优选的,所述抽气口上设置有阀门。
[0011]优选的,所述投喂槽包括吸铁石抓手和吸铁石鱼食投喂器。
[0012]优选的,所述水泵与所述增氧机的旁边设置有供电箱,所述水泵、增氧机和加热总控制器的电线与所述供电箱电连接,所述加热总控制器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变压器和温度传感器。
[0013]优选的,所述中部空间由木格栅围绕成为密闭空间,所述水泵、供电箱、增氧机和储物箱均设置在密闭空间的内部。
[0014]优选的,所述下机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悬挂组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的水的循环将鱼缸内的鱼的排泄物输送到栽培植物根部,在栽培植物根部通过增氧装置的增氧,保证流回鱼缸内的水中的含氧量的充足,保证鱼缸内鱼对于氧气的需求,实现互利共生;本技术通过调节栽培槽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高度,在适应不同种类的水培植物和基质培植物,也能适用于不同生长期的植物,增加了使用范围;在下机体的底面设置有万向轮,方便了整体的移动,同时本装置设置有座椅,座椅能够通过加热装置保持本身处于常温状态,还能保证装置内部的液体处于恒温状态,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本技术利用高差原理,有效解决了水循环问题,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了能源的利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循环水负压鱼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循环水负压鱼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循环水负压鱼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循环水负压鱼缸的循环常温组件的剖视图。
[0021]图中标记说明:
[0022]1‑
万向轮、2

钢架结构、3

下机体、4

悬挂组件、5

木格栅门、6

座椅、7

吸铁石抓手、8

上机体、9

抽气口、10

氧气运输管、11

栽培槽、12

栽培盒、13

供电箱、14

储物箱、16

支撑架、17

水泵、18

增氧机、22

增氧管道、23

支撑板、24

过滤网、25

第二出水管、26

吸铁石鱼食投喂器、27

第一出水管、28

加热管道、29

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包括外壳、栽培组件、循环系统、座椅6和鱼缸;外壳内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鱼缸,两个鱼缸分别是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对立设置,中间形成中部空间,中部空间由木格栅围绕成为密闭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负压鱼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鱼缸、栽培组件、循环系统和座椅;所述外壳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内部设置有连通管和抽气口,所述下机体内设置所述鱼缸,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鱼缸的上部连接,所述抽气口设置在所述上机体的最高点;所述下机体外部与鱼缸对应处分别安装有投喂槽,两个所述鱼缸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分别与所述上机体连接;所述鱼缸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两侧,其包括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且所述第一鱼缸和第二鱼缸之间形成中部空间,所述中部空间内设置有所述循环系统和所述栽培组件,所述栽培组件设置在所述循环系统的上部;所述栽培组件包括多个栽培槽、多个栽培盒和多个支撑板,所述多个栽培槽平行设置,相邻的栽培槽之间相互贯通并设置有过滤网,栽培盒通过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栽培槽的内部,所述栽培槽的底部还设置有增氧管道;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增氧机、水泵、氧气运输管、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增氧机与所述水泵均设置在所述栽培组件的下方,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与第一鱼缸的侧壁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栽培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栽培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二端与第二鱼缸的侧壁连接;所述氧气运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增氧机连接,所述氧气运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增氧管道连接;所述循环系统上方的下机体的上表面处设置有所述座椅,所述座椅的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皎皎张磊白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