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卷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8837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卷膜装置,其包括传动机构和卷膜组件;传动机构设置在卷膜组件的一端;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皮带以及手摇式转动柄,齿轮箱的转动轴和手摇式转动柄套设在皮带的内部;齿轮箱包括外壳、主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一、传动齿轮组二和输出齿轮组。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从而控制铺设膜的精准展开的面积,本装置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且降低了差速结构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卷膜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棚室的风口处设挡风膜一般是为了夏天防雨冲刷后墙墙体及冬天防风直扑作物,并将放风口处薄膜上的流滴导流到水道处,从而避免流滴正冲作物。现有的放风口处设的挡风膜往往直接将上端固定在棚面竹竿上,从而导致顶部放风不畅、棚温过高。

2、而且挡风膜使用时需要进行卷膜,但是现有的手动卷膜器内部齿轮结构,其输入轴均通过锥齿轮进行传动,进而使得输入从动齿轮也为对应的锥齿轮,进而使得差速机构的运行轨道不能精确控制距离大小,且由于采用锥齿轮进行动力传递,其传动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主轴与卷膜杆不同步,长时间使用时则会造成风口打开的角度两边宽窄不一样,进一步造成棚室散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卷膜装置,本装置能通过控制传动机构从而实现棚室风口膜的精准展开或卷起,而且本装置的第三传动齿轮和输出齿轮均为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的设置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能进一步的控制展开时风口膜所收起的高度。

2、具体地,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手动卷膜装置,其包括,传动机构和卷膜组件;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卷膜组件的一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皮带以及手摇式转动柄,所述皮带环绕所述齿轮箱和所述手摇式转动柄设置;所述齿轮箱包括外壳、主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一、传动齿轮组二和输出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一、传动齿轮组二和输出齿轮组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4、所述主动齿轮组包括第一转动轴、限位杆和主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组一包括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转动轴,所述传动齿轮组二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轴,所述输出齿轮组包括输出齿轮、配重齿轮和输出齿轮轴;

5、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均与所述外壳内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均与所述外壳内侧活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第二侧与所述输出齿轮连接;所述卷膜组件包括卷膜轴、膜布和轨道,所述膜布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卷膜轴的侧壁上,所述卷膜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及轴承座与窗口上方的墙体连接,所述膜布的两侧设置所述轨道,所述膜布的第二端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卡装在所述轨道的内部。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一端与外壳第一侧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后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通过限位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侧壁连接,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钉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随着第一转动轴转动而转动,所述主动齿轮的齿轮槽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第一侧的齿轮槽与所述主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第二侧的齿轮槽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同圆心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轴贯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且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齿轮槽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

9、进一步的,所述输出齿轮轴穿过所述输出齿轮的中心部位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轴的第一端与所述配重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轴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的侧壁后与所述卷膜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均为不完全齿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传动机构,实现了风口膜的自由收放,同时第三传动齿轮和输出齿轮的设置使得风口膜在收起时,自身的收起高度能够进行精准控制。

13、(2)本技术的第三传动齿轮和输出齿轮为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结构简单,与链条啮合传动的主动齿轮是普通的斜齿轮,相对于锥齿轮和螺旋伞齿轮来说,其结构简单,理论基础丰富,制造加工工艺非常成熟,设计、制造成本均大大降低。

14、(3)本技术的不完全齿轮的传动功能等同于锥齿轮和螺旋伞齿轮传动,但在制造和安装时能更加的简单快捷;同时,第三传动齿轮和输出齿轮在安装时方法简单,省略了锥齿轮安装需要进行锥顶的位置调整的安装步骤,简化了齿轮啮合装配的工艺,降低了齿轮传动时的故障率,减轻了齿轮传动的制造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动机构和卷膜组件;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卷膜组件的一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皮带以及手摇式转动柄,所述皮带环绕所述齿轮箱和所述手摇式转动柄设置;所述齿轮箱包括外壳、主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一、传动齿轮组二和输出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一、传动齿轮组二和输出齿轮组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一端与外壳第一侧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后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通过限位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侧壁连接,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钉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随着第一转动轴转动而转动,所述主动齿轮的齿轮槽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中心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第一侧的齿轮槽与所述主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第二侧的齿轮槽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同圆心设置,所述第三传动轴贯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且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齿轮槽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轴穿过所述输出齿轮的中心部位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轴的第一端与所述配重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输出齿轮轴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的侧壁后与所述卷膜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均为不完全齿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动机构和卷膜组件;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卷膜组件的一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皮带以及手摇式转动柄,所述皮带环绕所述齿轮箱和所述手摇式转动柄设置;所述齿轮箱包括外壳、主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一、传动齿轮组二和输出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一、传动齿轮组二和输出齿轮组均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一端与外壳第一侧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外壳后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侧;所述限位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杆的第二端通过限位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侧壁连接,所述限位杆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钉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并随着第一转动轴转动而转动,所述主动齿轮的齿轮槽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齿轮槽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动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何小凡陈小文张海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