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及交互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4506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9
本申请公开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及交互平板,包括:胶框本体,具有用于支撑导光板的第一支撑侧和用于支撑光学膜片的第二支撑侧,所述第一支撑侧和所述第二支撑侧为位于所述胶框本体上的两个对立侧;弹性支撑件,与所述胶框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性支撑件凸出于所述胶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侧的表面,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顶紧所述光学膜片。本方案安装时直接利用胶框上的弹性支撑件顶紧光学膜片,无需再在胶框上粘贴缓冲材,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简化了组装工序。此外,基于弹性支撑件的弹性变形能力,顶紧光学膜片时不会将光学膜片压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学膜片可正常缩涨,避免了膜拱的不良现象。拱的不良现象。拱的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及交互平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及交互平板。

技术介绍

[0002]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化为高亮度且均匀性较好的面光源,从而使液晶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除了应用在液晶电视机、液晶显示器件之外,还可以应用在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需要背光的显示装置中。
[0003]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固定于背板的内侧,现有的光学膜片一般通过设置在背板内侧的胶框夹紧固定于背板上,同时,在胶框和光学膜片之间还需设置缓冲材,利用缓冲材限位光学膜片。然而,现有技术在胶框和光学膜片之间设置缓冲材的方式势必增加产品成本,同时增加粘贴缓冲材的工序,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及交互平板,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包括:
[0007]胶框本体,具有用于支撑导光板的第一支撑侧和用于支撑光学膜片的第二支撑侧,所述第一支撑侧和所述第二支撑侧为位于所述胶框本体上的两个对立侧;
[0008]弹性支撑件,与所述胶框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性支撑件凸出于所述胶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侧的表面,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顶紧所述光学膜片。
[0009]可选的,所述胶框本体上设有避位孔,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于所述避位孔内。
>[0010]可选的,所述避位孔为通孔或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侧的盲孔。
[0011]可选的,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支撑件本体和支撑凸台,所述支撑件本体与所述避位孔的侧壁连接,所述支撑凸台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本体朝向所述第二支撑侧且凸出于所述胶框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侧的表面。
[0012]可选的,所述支撑件本体包括连接臂和支撑臂,所述支撑凸台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上,所述连接臂一端连接于所述避位孔的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臂,从而通过所述连接臂赋予所述弹性支撑件弹性变形的性能。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臂和所述支撑臂垂直设置。
[0014]可选的,所述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所述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连接于所述避位孔的同一侧壁上。
[0015]可选的,所述支撑臂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臂具有与所述避位孔的侧壁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所述固定端的自由端,每一所述自由端连接一个所述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相向延伸,所述支撑部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且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连接
部靠近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所述支撑凸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
[0016]可选的,所述胶框本体上周向布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弹性支撑件,所述支撑凸台的边缘倒圆角设计。
[0017]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交互平板,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膜片和上述背光模组胶框,所述背光模组胶框固定于所述背板的内侧,所述光学膜片固定于所述背板和所述背光模组胶框之间。
[0018]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及交互平板,在胶框本体的第二支撑侧设置用于顶紧光学膜片的弹性支撑件,故安装时直接利用胶框上的弹性支撑件顶紧光学膜片,无需再在胶框上粘贴缓冲材,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简化了组装工序。此外,基于弹性支撑件的弹性变形能力,顶紧光学膜片时不会将光学膜片压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学膜片可正常缩涨,避免了膜拱的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0019]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局部剖视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胶框第一支撑侧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胶框第二支撑侧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背光模组胶框;11、胶框本体;111、第一支撑侧;112、第二支撑侧;113、避位孔;12、弹性支撑件;121、支撑件本体;1211、连接臂;1212、支撑臂;12121、支撑部;12122、连接部;122、支撑凸台;2、导光板;3、光学膜片;4、背板;5、扩散板;6、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由于光学膜片基材一般是PET,受环境温湿度变化会出现膨胀和收缩,如果把光学膜片四周完全固定,由于环境温湿度变化会出现膜片拱起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利用胶框压紧光学膜片的同时,需要在胶框朝向光学膜片的一侧粘贴缓冲材,利用缓冲材的可变形功能避免胶框将光学膜片压死,从而满足膜片膨胀或收缩过程中向四周伸出或从四周缩小的需求。
[0031]然而,缓冲材的增设会导致背光模组生产过程中成本增加、工序增多的缺陷,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方案:
[0032]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胶框1,包括胶框本体11和弹性支撑件12。其中:
[0033]胶框本体11具有用于支撑导光板2的第一支撑侧111和用于支撑光学膜片3的第二支撑侧112,所述第一支撑侧111和所述第二支撑侧112为位于所述胶框本体11上的两个对立侧;具体而言,在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3和导光板2平行设置,胶框本体11位于光学膜片3和导光板2之间,对二者起支撑固定、使二者保持间距的作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支撑侧111即为胶框本体11朝向导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本体(11),具有用于支撑导光板(2)的第一支撑侧(111)和用于支撑光学膜片(3)的第二支撑侧(112),所述第一支撑侧(111)和所述第二支撑侧(112)为位于所述胶框本体(11)上的两个对立侧;弹性支撑件(12),与所述胶框本体(11)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性支撑件(12)凸出于所述胶框本体(1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侧(112)的表面,所述弹性支撑件(12)用于顶紧所述光学膜片(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本体(11)上设有避位孔(113),所述弹性支撑件(12)设置于所述避位孔(11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孔(113)为通孔或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侧(112)的盲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12)包括支撑件本体(121)和支撑凸台(122),所述支撑件本体(121)与所述避位孔(113)的侧壁连接,所述支撑凸台(122)连接于所述支撑件本体(121)朝向所述第二支撑侧(112)且凸出于所述胶框本体(1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侧(112)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本体(121)包括连接臂(1211)和支撑臂(1212),所述支撑凸台(122)设置于所述支撑臂(1212)上,所述连接臂(1211)一端连接于所述避位孔(113)的侧壁,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臂(1212),从而通过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泽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