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轨本体、取电导轨及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91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轨本体、取电导轨及充电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中的充电技术,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充电包进线线缆反复卡入线槽造成的线缆损伤损毁以及充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导轨本体包括基础型材,基础型材内部设置有车体容纳区、车轮容纳区、铜排容纳区,车轮容纳区的底部为行车轨道,导轨主体内两侧壁安装有取电铜排。本申请的导轨主体采用基础型材,基础型材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弯曲性能以及较强的耐磨性能,有效节约生产、建设成本;取电铜排与导电柱的接触位置位于基础型材最里面,外界的灰尘、杂质等很难进入,确保的取电铜排与导电柱之间导电的稳定性、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轨本体、取电导轨及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导轨本体、取电导轨及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同时伴随着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及逐日减少、以及燃油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受到广泛青睐。现有的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桩完成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0003]传统的充电桩一般是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一个车位对应设置一个充电桩,并连接供电电源。但在一些无人管理的停车场内,可能出现传统燃油车占用充电桩附近车位,致使需要充电使用充电桩的电动车无法停靠并使用,进而充电桩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就产生了一个充电桩可适用于多个车位的情形。
[0004]申请号为202121180884.5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充电桩,其包括充电桩本体、横梁、枪盒、第一电机、充电线缆、收卷机构及充电枪,横梁水平方向设置于前述充电桩本体顶部;枪盒相对前述横梁能横向来回移动,中部横向设置有固定套筒;充电线缆,包括前段线缆及与前段线缆连接的后段线缆;前述的前段线缆自前述充电桩本体的轴向腔体向上引出并接入到枪盒内,前述后段线缆位于枪盒内并一端固定于固定套筒上;收卷机构设于前述枪盒内用于收放前述后段线缆;充电枪设于前述后段线缆的端部。以枪盒和必要的充电线缆作为悬空式的移动主体,可实现同一把充电枪在不同车位充电,有效解决因燃油车或无需充电的车辆占用车位而充电桩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在枪盒(充电包)可移动的充电桩中,既要满足枪盒(充电包)与充电桩的电路导通,又要保证枪盒(充电包)的移动不受干扰,因而枪盒(充电包)与充电桩之间的电路连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方式是在枪盒(充电包)与充电枪之间直接连接电线,电线通过吊绳等悬空,在枪盒(充电包)移动的过程中拉动电线、吊绳等,但这种结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5]此外,申请号为202210400370.9的技术专利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新能源充电桩,其是在充电机械臂上设有导轨(具体的导轨固定在动力驱动盒上),在导轨上设有的铺线板内(具体与连接线缆连接),铺线板上配合线缆开设有铺线槽,电线沿铺线板上的铺线槽设置并卡设与铺线槽内。在线缆伸长后多出的线缆利用铺线板平铺进入到铺线槽内部,线缆缩短后是将线缆重新从铺线槽内部挑出。
[0006]如上所述的现有充电桩中,由于枪盒(充电包)将在导轨上进行移动,且枪盒(充电包)还需通过电线导电,传统的方式是在枪盒(充电包)与充电枪之间直接连接电线,电线通过吊绳等悬空,这种结构/方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有通过铺线槽的方式,在线缆伸长后多出的线缆利用铺线板平铺进入到铺线槽内部,线缆缩短后是将线缆重新从铺线槽内部挑出,但是这种方式线缆不断卡入线槽、从线槽中挑出,一是在重复卡入、挑出后线缆极易损伤、损毁,影响后续使用;二是在确保有效卡入、挑出的过程中,枪盒(充电包)的移动速度
不能太快,影响充电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充电包进线线缆反复卡入线槽造成的线缆损伤损毁以及充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导轨本体、取电导轨及充电装置。
[0008]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导轨本体,包括基础型材,基础型材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移动车体的车身的车体容纳区,车体容纳区两侧依次设置有用于放置车轮的车轮容纳区、用于放置取电铜排的铜排容纳区,车轮容纳区的底部为用于支撑车轮并可供车轮移动的行车轨道,基础型材底部开设有可供移动车体的连接件穿出的贯通槽,贯通槽沿基础型材的长度方向开设并与车体容纳区连通。
[0010]一种取电导轨,包括导轨主体,导轨主体采用上述的导轨本体;导轨主体内两侧壁安装有取电铜排,导轨主体内位于取电铜排之间设置有移动车体,移动车体在导轨主体内沿导轨主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移动车体的导电柱与取电铜排接触并导电。
[0011]优选地,导轨主体底部连接有柔性封板,柔性封板的自由端覆盖住导轨主体底部的贯通槽。
[0012]优选地,导轨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多节导轨主体连接为一体或将导轨主体连接于连接基体上的导轨连接器,导轨连接器包括横截面为U型的连接体,连接体的两侧均设置有U型连接部,U型连接部的下部为与U型连接部顶部两侧的连接凹槽相适配的连接插件,连接插件卡接于连接凹槽内。
[0013]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取电导轨,取电导轨上安装有充电包;取电导轨采用上述的取电导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中,在取电导轨上设置取电铜排,在移动车体上设置导电柱,当移动车体在导轨主体内并沿着导轨主体的轨道方向进行移动时,移动车体上的导电柱始终与取电铜排接触并导电,外部电能通过取电铜排、导电柱进入导轨主体并最终输送至充电线;整个取电导轨的结构简单,确保了移动车体在移动过程中始终能导通并输送电能,无需额外配置线槽等、无需反复将线缆卡入线槽或从线槽中拔出,该结构的取电导轨的使用安全性更高,使用过程中对导电线缆、铜排、导电柱的损伤、损坏较小,移动车体在移动时受其他限制、约束更少,更有利于移动车体的快速移动,提高充电效率。
[0016]2、本技术中,导轨主体采用基础型材,基础型材具有较高的硬度、较强的抗弯曲性能以及较强的耐磨性能,更多横向排列的车位可共用一根导轨主体,有效节约生产、建设成本;取电铜排与导电柱的接触位置位于基础型材最里面,外界的灰尘、杂质等很难进入,确保的取电铜排与导电柱之间导电的稳定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取电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导轨主体的截面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导轨连接器的截面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移动车体安装到导轨主体后的截面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为:1

充电包、2

取电导轨、3

控制显示终端、4

移动车体、21

柔性封板、22

导轨主体、23

取电铜排、24

导轨连接器、221

基础型材、222

贯通槽、223

连接凹槽、224

车体容纳区、225

车轮容纳区、226

铜排容纳区、227

行车轨道、241

U型连接部、242

连接体、243

连接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轨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型材(221),基础型材(221)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移动车体(4)的车身的车体容纳区(224),车体容纳区(224)两侧依次设置有用于放置车轮的车轮容纳区(225)、用于放置取电铜排(23)的铜排容纳区(226),车轮容纳区(225)的底部为用于支撑车轮并可供车轮移动的行车轨道(227),基础型材(221)底部开设有可供移动车体(4)的连接件穿出的贯通槽(222),贯通槽(222)沿基础型材(221)的长度方向开设并与车体容纳区(224)连通。2.一种取电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主体(22),导轨主体(2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本体;导轨主体(22)内两侧壁安装有取电铜排(23),导轨主体(22)内位于取电铜排(23)之间设置有移动车体(4),移动车体(4)在导轨主体(22)内沿导轨主体(2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移动车体(4)的导电柱(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超葛国成杨兵董磊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佳易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