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35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支撑框架,电池承载架,安装于支撑框架上,用于放置电池包;电连接装置,电连接装置安装于电池承载架上的底面,用于与电池包对接以实现电连接;联动机构,联动机构与电连接装置相连接,且联动机构可被施加外力而带动电连接装置下移以便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或移出电池承载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便于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当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后,松开联动机构,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对接实现电连接,可对电池包进行充电,当需要将电池包从电池承载架上移出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使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分离,便于将电池包移出。便于将电池包移出。便于将电池包移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0001]本说明书涉及电动车辆换电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技术介绍

[0002]牵引车就是车头和车箱之间是用工具牵引的一般的大型货车或半挂车,也就是该车车头可以脱离原来的车箱而牵引其它的车箱,而车箱也可以脱离原车头被其它的车头所牵引。前面有驱动能力的车头叫牵引车,后面没有牵引驱动能力的车叫挂车,挂车是被牵引车拖着走的。
[0003]在牵引车的换电过程中,当需要对牵引车的电池包进行换电时,一般都是采用吊装的方式将电池包运输到充电架上,而在吊装的过程中,安全风险比较高。其次,通过吊装方式将电池包放置到充电架上时,需要使电池包上的电连接器与充电架上的电连接器对准并连接,相对难度较高。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安全性高又便于实现电连接器对接的充电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自车上转移至充电架上风险高且电连接器对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000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包括:
[0006]支撑框架,
[0007]电池承载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用于放置电池包;
[0008]电连接装置,安装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上的底面,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对接以实现电连接;
[0009]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相连接,且所述联动机构可被施加外力而带动所述电连接装置下移以便所述电池包进入所述电池承载架或移出所述电池承载架。
[00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采用侧移的方式将电池包放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相对于现有的吊装方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联动机构使得电连接装置可随联动机构移动,从而在电池包被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的过程中电连接装置不会干扰电池包,避免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发生硬碰撞而损伤电连接装置;同时在电池包需要被取出时,通过先移动电连接装置以与电池包脱离,便于电池包安全地移出电池包充电架。
[0011]优选的,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下方的基座和通过第一浮动组件可沿竖向浮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底板,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底板相连以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电池承载架,并在外力撤除时,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浮动组件的作用下回位。
[00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基座和底板之间设置第一浮动组件,当联动机构带动底板向下运动时,第一浮动组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保证底板向下运动时的平稳性,当撤
去对联动机构的外力时,在第一浮动组件的作用下,底板回到初始位置处,尤其是在电池包在进入电池承载架后,通过电连接装置的回位使得电连接装置可与电池包实现电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沿电池包进出方向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活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底面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联动。
[00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将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设置在支撑框架外部,便于对其施力,且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电连接装置运动,实现第一连杆与电连接装置之间的联动,从而便于电池包进入和移出电池承载架。
[0015]优选的,所述可活动连接为铰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00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相对于支撑框架自由转动,既能使得第一连杆具有支撑点,又能保证第一连杆的有效活动;同时第二连杆可相对于电连接装置和第一连杆转动,可保证第一连杆与电连接装置之间的联动效果,以及第二连杆的自我调节也使得电连接装置可在限定的路径上移动以避免出现偏差而发生碰撞等问题。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的另一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顶部设置有端板以便于与外力装置抵接。
[001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延伸部的设置便于第一连杆被施力,以及避免在施力过程中施力部件与支撑框架干涉;同时在延伸部上设置端板,可增大受力面,进一步便于对第一连杆施加外力,也使得第一连杆的受力更为稳定。
[0019]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并朝向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缓冲机构用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外力被撤除而随所述底板回位过程中实现缓冲。
[002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第一连杆的上方设置缓冲机构,可以在第一连杆回到初始位置时进行缓冲,使得电连接装置和第一连杆可以缓慢回位,避免第一连杆因回位速度过快而撞到支撑框架或电连接装置因回位速度过快而撞到电池包,进而造成损伤。
[0021]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且与所述端板相对应的位置上。
[002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缓冲机构设置于与端板对应的位置,第一连杆在回位的过程中,端板能够与缓冲机构相接触,保证对第一连杆的缓冲效果。
[0023]优选的,所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可浮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可浮动设有若干电连接器,从而实现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
[002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安装板浮动连接于底板上,保证安装板上的电连接器能够在底板上进行浮动,使得电连接器与电池包的配合中具有一定范围的容错性,从而便于电连接器与电池包之间的电连接。
[0025]优选的,所述电池包充电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池承载架的顶部、且沿电池包进出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滑机构。
[002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电池承载架的顶部设置第一导滑机构,使得电池包采
用侧移方式进入电池包充电架时,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包进出电池承载架时的摩擦力,便于电池包进出电池承载架。
[0027]优选的,所述电池包充电架还包括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位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上方,自所述电池承载架向上延伸,所述限位框架在所述电池包充电架的第一侧设有开口以供所述电池包进出。
[002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电池承载架的上方设置限位框架,可对电池包起到限位的作用,便于电池包在电池包充电架内进入到限定的位置,避免电池包发生偏移而不利于与电连接装置的对接。
[0029]优选的,所述限位框架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电池包高度值的三分之一。
[003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保证对电池包的限位效果,能够避免电池包发生倾斜。
[0031]优选的,所述限位框架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导向的第二导滑机构;和/或,所述限位框架在所述第一侧的开口端设有导向机构以引导所述电池包进入所述电池承载架内。
[003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限位框架内侧壁设置第二导滑机构,可对电池包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避免电池包在进出电池承载架的过程中与限位框架之间产生摩擦。而导向机构,可引导电池包方便的进入电池包充电架,提高电池包进入电池包充电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电池承载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用于放置电池包;电连接装置,安装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上的底面,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对接以实现电连接;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相连接,且所述联动机构可被施加外力而带动所述电连接装置下移以便所述电池包进入所述电池承载架或移出所述电池承载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下方的基座和通过第一浮动组件可沿竖向浮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底板,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底板相连以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电池承载架,并在外力撤除时,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浮动组件的作用下回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沿电池包进出方向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活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底面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联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连接为铰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的另一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顶部设置有端板以便于与外力装置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并朝向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缓冲机构用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外力被撤除而随所述底板回位过程中实现缓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且与所述端板相对应的位置上。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王胜德仇丹梁
申请(专利权)人: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