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57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动力箱、滑套和刀架,其中,所述动力箱固定连接有可回转的主轴;所述滑套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且其可与该主轴一同回转,所述滑套上设有驱使其沿着所述主轴滑动的调节组件;所述刀架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轴的自由端上,所述刀架的一端安装有刀头,所述刀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滑套转动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连杆与所述刀架相连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球面镗孔装置的适用性/紧凑性较差、方法较为繁琐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车床在加工内球面时,是将被加工件夹在车床主轴的卡盘上,将安装在刀架上的车刀摇至工件内孔中,通过卡盘带动工件旋转,由手动或电动控制纵向进刀和横向进刀来进行内球面的加工作业;但是由于加工的内腔为弧面,利用横向和纵向来加工弧面的精度较差。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设计了另一类内球面加工装置,其刀具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杆上,推动模块朝向工件内孔移动并通过连杆以驱动刀具弧形转动进而实现角度调节;但实践中在针对加工的工件内孔较小时,一方面这种加工装置的推动模块不能够伸入到工件内孔中,其与工件的外表面易产生运动干涉,另一方面其连杆回转过程中也容易与工件内孔运动干涉,导致装置的紧凑性或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球面镗孔装置的适用性/紧凑性较差的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动力箱、滑套和刀架,其中,
[0006]动力箱固定连接有可回转的主轴,本实施例中将主轴设置为阶梯轴;
[0007]滑套套设在主轴上且其可与该主轴一同回转,滑套上设有驱使其沿着主轴滑动的调节组件;
[0008]刀架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主轴的自由端上,刀架的一端安装有刀头,刀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滑套转动连接,初始状态时,连杆与刀架相连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即图1中连杆的右端高于左端)。
[0009]由于刀架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主轴的自由端上,刀架的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滑套转动连接,使用时先驱动滑套背离动力箱移动以将刀头偏转至背离工件,保证初始状态下连杆与刀架相连的一端高于连杆的另一端,此时连杆倾斜向上,增大连杆与工件内壁的间隙,便于连杆的一部分穿入工件内孔且在整个回转过程中连杆与工件内孔不会产生运动干涉;此外,由于本装置使用时滑套背离工件移动实现镗孔,滑套只会远离工件而不会朝向工件移动,避免滑套以及调节组件与工件产生运动干涉,从而使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工件尽可能的靠近滑套,提升了装置的紧凑性,当然由于其能够加工更小内孔的工件,其同时也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内球面镗孔加工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工内球面时步骤较为繁琐的问题。
[0011]一种内球面镗孔加工方法,该方法采用了上述的内球面镗孔装置,且其具体加工
步骤如下:
[0012]步骤一:先通过所述调节组件驱动所述滑套背离所述动力箱移动,以使所述刀头摆动至朝向所述动力箱;
[0013]步骤二:滑动所述滑移板以使其带动工件一同靠近所述刀头,直至所述刀头顺利插入到工件的内孔中;
[0014]步骤三:启动所述动力箱以使所述主轴回转,随后通过所述调节组件逐步驱动滑套背离所述刀头移动,以使所述刀头反向摆动,直至完成工件的加工,最终反向滑动所述滑移板将所述刀头退出。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镗孔装置,加工时工件仅需沿着主轴的轴线移动即能保证与主轴的同轴度,顺利实现上料和下料,较现有的装夹在卡盘上而言更加方便高效;此外,连杆在加工过程中其与刀架连接的一端始终朝向工件的圆心,从而保证刀头更为顺畅的穿入或退出工件,进一步简化工件的装拆步骤,达到方便高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镗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19]上述附图中:1、动力箱;2、主轴;201、扁方头;202、条形键;3、滑套;301、滑槽;4、刀头;5、连杆;6、滑块;7、摇臂;8、支撑块;9、蜗轮;10、蜗杆;11、把手;12、滑移板;13、刀架;131、底板;132、支耳;14、安装座;15、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实施例,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包括:动力箱1、滑套3和刀架13,其中,
[0022]动力箱1的底部固设有底座,动力箱1固定连接有可回转的主轴2,该动力箱1本身结构为现有技术,可参考现有的带动主轴2回转的一类动力输出结构而设置,此处不再对其赘述;
[0023]滑套3套设在主轴2上且其可与该主轴2一同回转,滑套3上设有驱使其沿着主轴2滑动的调节组件;
[0024]刀架1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主轴2的自由端上,刀架13的一端安装有刀头4,刀架13的另一端通过连杆5与滑套3转动连接,初始状态时(即图1所示状态),连杆5与刀架13相连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即右端高于左端);
[0025]采用上述方案,
[0026]由于刀架1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主轴2的自由端上,刀架13的另一端通过连杆5与滑套3转动连接,使用时先驱动滑套3背离动力箱1移动以将刀头4偏转至背离工件15,保证初始状态下连杆5与刀架13相连的一端高于连杆5的另一端,此时连杆5由左至右倾斜向上,增大连杆5与工件15内壁的间隙,便于连杆5的一部分穿入工件15内孔且在整个回转过程中连
杆5与工件15内孔不会产生运动干涉;此外,一方面由于本装置加工过程中滑套3背离工件15移动实现镗孔,滑套3只会远离工件15而不会朝向工件15移动,避免滑套3以及调节组件与工件15产生运动干涉,从而使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工件15尽可能的靠近滑套3,提升了装置的紧凑性;另一方面,本装置的刀头4集成回转与角度调节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紧凑性;当然由于其能够加工更小内孔的工件15,其同时也提升了装置的适用性;最后,较直接将连杆5与刀架13的刀头4端相连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刀架13的背离刀头4的一端作为动力端与连杆5转动连接,连杆5两端转动连接点的高度差较小,能够有效的增大刀头4的折叠角度,通过合理的设置能够使刀头4转动至基本与主轴2平行,从而更加适合加工小内孔的工件15。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另一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提供了一种调节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在主轴2上固设两条沿其轴向延伸的条形键202,两个条新键202上下对称布置,滑套3内壁上固设有与条形键202相匹配的键槽;滑套3上还设有环形的滑槽301且该槽内设有滑块6;
[0028]调节组件包括摇臂7、支撑块8和驱动模块,摇臂7的顶端与滑块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摇臂7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块8,驱动模块安装在支撑块8上,驱动模块与摇臂7背离滑块6的一端相连用以驱使该摇臂7摆动;这样一方面条形键202可带动滑套3与主轴2一同回转,另一方面滑块6在滑槽301内滑动可使滑套3相对于摇臂7转动,通过驱动模块带动摇臂7摆动,即可使滑块6拨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箱(1)、滑套(3)和刀架(13),其中,所述动力箱(1)固定连接有可回转的主轴(2);所述滑套(3)套设在所述主轴(2)上且其可与该主轴(2)一同回转,所述滑套(3)上设有驱使其沿着所述主轴(2)滑动的调节组件;所述刀架(1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轴(2)的自由端上,所述刀架(13)的一端安装有刀头(4),所述刀架(13)的另一端通过连杆(5)与滑套(3)转动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连杆(5)与所述刀架(13)相连的一端高于另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上固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条形键(202),所述滑套(3)通过所述条形键(202)连接,所述滑套(3)上设有环形的滑槽(301)且该槽内设有滑块(6),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摇臂(7)、支撑块(8)和驱动模块,其中,所述摇臂(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6)和所述支撑块(8)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块(8)上,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摇臂(7)背离所述滑块(6)的一端相连用以驱使该摇臂(7)摆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蜗轮(9)和蜗杆(10),所述蜗轮(9)套设且固定在所述摇臂(7)的一端上,所述蜗杆(10)通过竖直的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块(8)上,所述蜗杆(10)与所述蜗轮(9)相啮合,所述转轴的顶端上固设有把手(11)。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内球面镗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固定工件(15)的滑移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元江王勇霍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纳川海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