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2918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8
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包括水面管、水下管、浮筒、地面泵管,所述水面管架设在浮筒上,水面管的两端均焊接法兰,水面管的一端连接水下管,水面管的另一端连接地面泵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减轻泵管重量,在水面管下方设置浮桶,浮桶对水面管中输送的混凝土提供浮力,完成水位变化区域混凝土的浇筑。完成水位变化区域混凝土的浇筑。完成水位变化区域混凝土的浇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泵送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近江、临近海区域浇筑混凝土,一方面受到潮水的影响较大,留有的作业时间比较短,另一方面,该区域也不适应汽车泵的浇筑作业;因此,一般用于浇筑混凝土的铁质泵管需要借助近江、近海河床搭设支架或利用大型船舶串联作为铁质泵管安放平台,并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如申请号为CN201520525594.8,名称为一种水上多功能混凝土单罐搅拌输送船,包括设置在船舱内的一个混凝土搅拌筒和柴油机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搅拌筒的两端分别通过旋转座安装在船舱内部底端,混凝土搅拌筒的低端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混凝土搅拌筒的高端连接有进料斗和出料斗,且出料斗位于进料斗的下方,出料斗的下方设有混凝土接斗,船舱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液压布料杆,混凝土输送泵安装在混凝土接斗与液压布料杆之间的混凝土输送管上,船舱的两端安装有油压定位桩,通过输送船可以实现混凝土在水上的运输,增补水利工程设备空白,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3]但是通过搭设支架或平台耗时长、费用巨大,因此,急需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能通过减轻泵管重量,在泵管下方设置浮桶,对泵管中输送的混凝土提供浮力,完成水位变化区域混凝土的浇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
[000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包括水面管、水下管、浮筒、地面泵管,所述水面管架设在浮筒上,水面管的两端均焊接法兰,水面管的一端连接水下管,水面管的另一端连接地面泵管。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面管包括若干段直管和实现直管转向的接头,所述直管、接头的两端均焊接法兰。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直管之间通过接头连接,或者相邻所述直管之间直接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下管的一端弯曲形成弯曲段,所述水下管的另一端设有配重。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下管的弯曲段上布设法兰,水下管通过法兰与水面管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下管的长度根据浇筑混凝土的深度来确定。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筒两个为一组,间隔6至10米间设置一组
浮筒。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浮筒内承载液体或承载固体,水面管位于2个浮筒之间。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面管、水下管均采用PE热熔管。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E热熔管的强度大于10MPa,PE热熔管的内径为12.5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在临近水域的陆地上布置混凝土地泵、地面泵管,而在水面上用PE热熔管取代铁质泵管作为一次性浇筑泵管,降低浅水区至深水区泵管铺设难度和铺设费用,并适应水中变化。
[0017]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能通过减轻泵管重量,在水面管下方设置浮桶,浮桶对水面管中输送的混凝土提供浮力,完成水位变化区域混凝土的浇筑。
[0018]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的水下管在水下浇筑的位置既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水下管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潜水员在水下切割水下管来满足,使混凝土浇筑的深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有利于水下快速的浇筑,满足施工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水下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附图标记:水面管1,水下管2,浮筒3,地面泵管4,法兰5,直管11,接头12,弯曲段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3]如图1

图2所示,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包括水面管1、水下管2、浮筒3、地面泵管4,所述水面管1架设在浮筒3上,水面管1的两端均焊接法兰5,水面管1的一端连接水下管2,水面管1的另一端连接地面泵管4。
[0024]具体的,地面泵管4依旧采用铁质泵管,地面泵管4内灌注混凝土地泵搅拌完成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地泵优选为30泵,地面泵管4将其中的混凝土传递至水面管1中,再由水面管1传递至水下管2中,最后由水下管2将混凝土运输至水下需浇筑的位置,完成混凝土指定位置的浇筑。
[0025]其中,水面管1和水下管2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水面管1和地面泵管4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水面管1通过钢丝或者绳索固定在浮筒3上,浮筒3对水面管1中输送的混凝土提供浮力,完成海边、江边水位变化区域混凝土的浇筑,该装置已经在距离陆地100米左右海面成功实施过。
[0026]水面管1包括若干段直管11和实现直管11转向的接头12,所述直管11、接头12的两端均焊接法兰5。
[0027]相邻所述直管11之间通过接头12连接,或者相邻所述直管11之间直接连接。
[0028]具体的,为了避开江中,海中已有的浮漂或者建筑物,水面管1不可能为一条直线,因此水面管1通过接头12对直管11进行转向,有利于水面管1到底指定的位置。
[0029]水下管2的一端弯曲形成弯曲段21,所述水下管2的另一端设有配重。配重可通过在水下管2中钻孔,连接在水下管2下端。水下管2的弯曲段21上布设法兰5,水下管2通过法兰5与水面管1连接。水下管2的长度根据浇筑混凝土的深度来确定,因此可以根据浇筑深度加工多根不同长度的水下管2。
[0030]具体的,通过水下管2在一定深度浇筑完后,既可以换不同长度的水下管2或者通过潜水员在水下切割水下管2来满足下一深度的浇筑。同时水下大裂隙或塌方区域封堵也需要潜水员配合摸排及验收浇筑质量。
[0031]浮筒3两个为一组,间隔6至10米间设置一组浮筒3。浮筒3内承载液体或承载固体,水面管1位于2个浮筒3之间。
[0032]具体的,浮筒3可以采用内部空心的铁桶或者内部空心的塑料桶,为了适应海中、江中水位变化,可以在空心浮筒3中加液体或者固体增加浮筒3的密度,一般优先选择加固体,如鹅软石;2个浮筒3之间通过钢丝或者绳索扎绑在一起。
[0033]长距离的水面管1因承载混凝土而有向下弯曲的趋势,而6米至10米内的浮筒3为将要弯曲的水面管1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且水面管1位于2个浮筒3的中间位置,浮筒3为水面管1阻挡了外部的风和各种干涉,有利于水面管1稳定地输送混凝土。
[0034]水面管1、水下管2均采用PE热熔管,有利于减轻泵管的重量。PE热熔管的强度大于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面管(1)、水下管(2)、浮筒(3)、地面泵管(4),所述水面管(1)架设在浮筒(3)上,水面管(1)的两端均焊接法兰(5),水面管(1)的一端连接水下管(2),水面管(1)的另一端连接地面泵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管(1)包括若干段直管(11)和实现直管(11)转向的接头(12),所述直管(11)、接头(12)的两端均焊接法兰(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直管(11)之间通过接头(12)连接,或者相邻所述直管(11)之间直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管(2)的一端弯曲形成弯曲段(21),所述水下管(2)的另一端设有配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应于临江临海混凝土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慧颜肃陈媛巩亮刘志杰楼锡渝杨文强谢超超靳继华李清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