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岸坡喷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051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岸坡喷雾系统,包括安装在岸坡坡面上的操作平台,所述岸坡上设有主体预埋在岸坡内的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所述操作平台的下端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锚筋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锚筋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上安装有喷雾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操作平台可以使喷雾机处于岸坡的合理位置,使仓面上方一定范围内空气处于大面积喷雾的小气候环境中,减少了混凝土表面水分与空气对流,仓面周围空气降温效果显著。仓面周围空气降温效果显著。仓面周围空气降温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岸坡喷雾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岸坡喷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浇筑一般都采用预冷混凝土,浇筑温度远低于气温,但由于夏季温度高、气候干燥炎热,故而气温回升较快,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及进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喷雾机在仓面区域内营造仓面小气候,使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和湿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但由于常规喷雾机喷雾范围有限通常为15m~20m,而碾压混凝土施工时一个大仓面的面积为5000m2~8000m2,若仅在已浇筑仓面一侧及上下游布置喷雾机不能满足仓面内温度控制要求,因此需要在岸坡位置布置喷雾机,但由于岸坡坡度较大,喷雾机不能直接安装固定于岸坡上,需采用支撑杆及支架进行固定,营造仓面小气候,提升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岸坡喷雾系统,以解决大仓面内温度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岸坡喷雾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在岸坡坡面上的操作平台,所述岸坡上设有主体预埋在岸坡内的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所述第二锚筋位于第一锚筋的下方,所述第一锚筋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二锚筋相对于岸坡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的延伸端存在交点;
[0006]所述操作平台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操作平台的下端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锚筋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二锚筋连接,所述操作平台上安装有喷雾机。
[0007]由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将操作平台安装固定于岸坡的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上,再将喷雾机放置于操作平台上,便可对仓面周围空气进行降温。
[0008]进一步,操作平台上设有防护栏杆。
[0009]再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架为管状套筒,所述管状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锚筋的外径,所述管状套筒套设在第二锚筋外。采用套筒连接的方式可以免去焊接工序,便于后续拆卸。
[0010]更进一步,所述第二锚筋相对于岸坡的倾斜角度为30
°
~90
°
,该倾斜角度根据岸坡的坡度确定。
[0011]此外,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的直径为30mm~34mm,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的主体部分预埋深度为2m~3m,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的直径最好为32mm,且主体部分预埋深度最好为2m。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技术的操作平台可以使喷雾机处于岸坡的
合理位置,使仓面上方一定范围内空气处于大面积喷雾的小气候环境中,减少了混凝土表面水分与空气对流,仓面周围空气降温效果显著。将本技术固定于岸坡上作为喷雾机的主要支撑,整体结构稳定,提高岸坡空间上的利用率,不仅加大了喷雾范围,而且提高了喷雾效果。大坝一定高程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支架固定端解除后即可移动,调整便捷,循环利用,工程造价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岸坡喷雾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中标记说明:1、防护栏杆;2、操作平台;3、角钢;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第一锚筋;7、喷雾机;8、第二锚筋;9、岸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岸坡喷雾系统包括安装在岸坡9坡面上的操作平台2,所述岸坡9上设有主体预埋在岸坡9内的第一锚筋6和第二锚筋8,所述第一锚筋6和第二锚筋8的直径为30mm~34mm,所述第一锚筋6和第二锚筋8的主体部分预埋深度为2m~3m。所述第二锚筋8位于第一锚筋6的下方,所述第一锚筋6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二锚筋8相对于岸坡9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锚筋8相对于岸坡9的倾斜角度为30
°
~90
°
,且所述第一锚筋6和第二锚筋8的延伸端存在交点。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锚筋8相对于岸坡9的倾斜角度为45
°
,所述第一锚筋6和第二锚筋8的直径为32mm,且所述第一锚筋6和第二锚筋8的主体部分预埋深度为2m,所述第一锚筋6之间的间距为1m,所述第二锚筋8之间的间距也为1m。
[0020]所述操作平台2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操作平台2的下端设有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4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锚筋6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锚筋8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4为采用∠75
×
75
×
5角钢,且所述第一支架4与其相对应的所述第一锚筋6焊接,所述第二支架5为管状套筒,所述管状套筒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锚筋8的外径,所述管状套筒套设在第二锚筋8外。
[0021]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所述操作平台2上设有防护栏杆1,所述防护栏杆1与操作平台2外沿的角钢3焊接牢固,所述的角钢3采用∠160
×
100
×
10角钢。所述的防护栏杆高为1.2m。所述操作平台2采用3.5mm菱形花纹钢板,尺寸为3m
×
2m。所述操作平台2上安装有喷雾机7。
[0022]本技术使用过程如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将操作平台2安装固定于岸坡9上,施工人员将喷雾机7通过吊车或缆机放置于操作平台2上,便可对仓面周围空气进行降温。所述喷雾机7的用电是通过二级配电柜提供,采用电缆线接至喷雾机7进行供电。所述喷雾机7的用水为持续供水,在已浇筑混凝土仓面平台上或不干扰施工的平台上摆放水箱,由水箱引管接至喷雾机7持续供水,通过阀门来控制喷雾开启或关闭。待大坝一定高程的混凝
土浇筑完成之后,采用手持切割机将第一支架4与第一锚筋6的焊接部位进行割除,将管状套筒从第二锚筋8抽出,即可移动操作平台2至下一位置进行作业,循环使用。
[0023]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岸坡喷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岸坡(9)坡面上的操作平台(2),所述岸坡(9)上设有主体预埋在岸坡(9)内的第一锚筋(6)和第二锚筋(8),所述第二锚筋(8)位于第一锚筋(6)的下方;所述操作平台(2)与水平面平行,且所述操作平台(2)的下端设有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4)与所述第一锚筋(6)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与第二锚筋(8)连接,所述操作平台(2)上安装有喷雾机(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坡喷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筋(6)平行于水平面设置,所述第二锚筋(8)相对于岸坡(9)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锚筋(6)和第二锚筋(8)的延伸端存在交点。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都督赵银超向崎伟张帆刘金山何金龙肖维良杨立山万迢安辉赵明轩王伟许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