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76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该人造革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聚氨酯层、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和贴合在聚烯烃弹性体层上的基底层。其中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包括至少一层发泡层和至少一层改性层,且经过辐射交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选用熔点≤96℃,邵氏A硬度≤91的聚烯烃弹性体,经交联后耐温性优异、耐老化性和耐溶剂性能优异,聚烯烃弹性体层发泡后手感更加柔软且回弹性好,成本更低。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造
,尤其涉及一种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提出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皮革,作为生活用品,其近年来不仅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满足客户的各项要求(包括环保性能、内在的物理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耐溶剂要求等)也越来越高。由于真皮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染,同时生产成本较高、耐久性相对较差、表面物性相对较低,保养困难等先天不足,已不能够满足人们高质量的潜在需求。合成革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因为其相对优异的性能,相对较低的成本等优势,已大量使用于鞋、箱包、沙发、服装等领域的制造,合成革产业已成为轻工行业的支柱产业。
[0003]目前,整个合成革的结构都是建立在聚氨酯(PU)或者聚氯乙烯(PVC)为主体的基层上,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增塑剂,如二甲基甲酰胺、甲乙酮、丙酮、甲苯、乙酸乙酯、邻苯类增塑剂等,这些材料对人体或环境都有危害的极大性。
[0004]在我司的前期专利中提出以EVA为基材结构的合成革,具有良好的回弹性、柔顺性、耐老化等性能,且对环境友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其气味高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0005]聚烯烃弹性体的无气味,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容易加工且可以用有机或氧化物交联,因此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低硬度聚烯烃弹性体辐射交联并发泡应用在皮革中报道还没有发现,而用聚烯烃弹性体进行发泡可降低产品的成本,且使材料更加柔软。因此在皮革领域如何利用辐射交联技术,同时使聚烯烃弹性体发泡,目前相关的报道还没有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该人造革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聚氨酯层、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和贴合在聚烯烃弹性体层上的基底层。其中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包括至少一层发泡层和至少一层改性层,且经过辐射交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选用熔点≤96℃,邵氏A硬度≤91的聚烯烃弹性体,经交联后耐温性优异、耐老化性和耐溶剂性能优异,聚烯烃弹性体层发泡后手感更加柔软且回弹性好,成本更低。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其主要特点是,该人造革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聚氨酯层、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和贴合在聚烯烃弹性体层上的基底层。其中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包括至少一层发泡层和至少一层改性层,且经过辐射交联。
[0008]较佳地,所述基底层为针织弹力起毛布、平织起毛布、针织平布、机织涤纶布、尼龙布、超纤基布、涤纶长丝弹力布、无纺布、各种其它无纺布和各种纸中的任意一种。
[0009]较佳地,所述的改性层一方面起保护发泡层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赋予其特殊性能,如:耐热老化性、耐紫外黄变性,耐磨性等各项性能。
[0010]较佳地,所述的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发泡层中基体树脂为聚烯烃弹性体,发泡层中包含100份的聚烯烃弹性体,1~15份发泡剂,0~100份的橡胶弹性体,0~10份的发泡促进剂以及其它助剂和填料。
[0011]较佳地,所述的发泡层中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

α烯烃共聚物弹性体。
[0012]较佳地,所述的聚烯烃弹性体为熔点≤96℃,邵氏A硬度≤91的聚烯烃弹性体。
[0013]较佳地,所述的发泡层中发泡剂可为ADC发泡剂、OBSH发泡剂和碳酸氢盐等一种和一只以上的组合物。
[0014]较佳地,所述的发泡促进剂可为硬脂酸锌、氧化锌和碳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较佳地,所述的橡胶弹性体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橡胶(N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

异戊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等。
[0016]较佳地,所述的改性层为具有如粘结性、回弹性、耐磨性、柔软性等特殊性能的改性层。
[0017]较佳地,所述聚氨酯层紧贴改性层,聚氨酯层可以是溶剂型、水性或者是无溶剂型的聚氨酯涂层。
[0018]较佳地,所述聚氨酯层采用环保型的无溶剂型或者水性聚氨酯型涂层。
[0019]较佳地,所述的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辐射采用高能电子束、γ射线或X射线。
[0020]较佳地,所述的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多层共挤聚烯烃弹性体层的发泡倍率为1.2~10倍,交联度为15~90%。
[0021]较佳地,所述合成革的总厚度为0.21~5.3mm,基底层的厚度为0.1~2.2mm,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的厚度为0.1~3.0mm,聚氨酯层的厚度为0.01~0.10mm,内部各层厚度可根据需要调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为便于比较其它未注明的助剂和填料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添加量相同。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中,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中聚氨酯层为常规无溶剂聚氨酯浆料配方,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为两层结构包括发泡层和改性层1,其中发泡层与基底层接触,发泡层原料配比如表一所示,其中发泡剂为ADC发泡剂(潍坊亚星L

C2)、改性层1和聚氨酯层浆料的原料配比分别为:
[0025]改性层1
[0026]聚烯烃弹性体(三井化学DF740,熔点96℃,邵氏A硬度91)100份
[0027]橡胶弹性体(EPDM,牌号陶氏3745P)0份
[0028]聚氨酯层
[0029]无溶剂型聚氨酯预聚体(旭川化学XCJ10A)100份
[0030]固化剂(旭川化学XCJ10B)66.5份
[0031]催化剂(拜耳化学T12)0.7份
[0032]其中聚氨酯预聚体的异氰酸酯酯含量为2.3%,固化剂羟值为40mgKOH/g;
[003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的制备方法,辐照剂量及该人造各层厚度如表二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4]1)准备发泡层和改性层的相关原料;
[0035]2)将所述的发泡层和改性层的原料充分混合后分别加入挤出机,挤出成膜,并与基底层进行覆合在一起;
[0036]3)在高温炉内对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进行发泡,发泡温度范围100~230℃;
[0037]4)在发泡完成的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上涂覆聚氨酯层。
[0038]最后经过后道压花、辐射交联等处理,即制得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
[0039]实施例2
[0040]本实施例中,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中聚氨酯层浆料配比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为两层结构包括发泡层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其特征在于,该人造革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聚氨酯层、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和贴合在聚烯烃弹性体层上的基底层。其中多层聚烯烃弹性体层包括至少一层发泡层和至少一层改性层,且经过辐射交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层中包含100份的聚烯烃弹性体,1~15份发泡剂,0~100份的橡胶弹性体,0~10份的发泡促进剂以及其它助剂和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烯烃弹性体为熔点≤96℃,邵氏A硬度≤91的聚烯烃弹性体。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超柔软辐射交联发泡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剂为ADC发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民蔡相成许桥李庆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优威应用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