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类胶粘剂、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3263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酸酯类胶粘剂、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丙烯酸酯预聚体100份、交联剂1份~15份,以及催化剂0.2份~3份;其中,所述丙烯酸酯预聚体,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乙酸乙烯酯5份~25份、丙烯酸异辛酯20份~45份、丙烯酸1份~5份、丙烯酸酯单体0.5份~25份、溶剂45份~75份,以及引发剂0.1份~0.5份。所述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具有热减粘特性,经过高温工艺后的粘贴强度低于高温工艺前(热增长率为负值),易于剥离,不会脱胶。不会脱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粘剂,特别是涉及一种丙烯酸酯类胶粘剂、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器件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在制件的部分区域(通常称作操作部位)进行如烘烤、点焊等高温工艺,在高温工艺前,为了保护制件中的非操作部位,常用的方式为在非操作部位粘贴胶粘带,然后在高温工艺结束后,再剥除胶粘带,进入下一工序。
[0003]传统的胶粘带用胶黏剂采用的材料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如一种热剥离胶粘剂,其制备原料包括丙烯酸酯类物质,丙烯酸酯类物质包括A组分与B组分,A组分选自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B组分选自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环戊基丙烯酸酯、2

异丙基
‑5‑
甲基环己基丙烯酸、1

乙基环戊基甲基丙烯酸酯、1

乙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同时以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醋酸乙酯为溶剂制备而成。
[0004]以传统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制成的胶粘带虽然能够在高温工艺中提供保护,但是由于粘贴比较牢,不容易撕离或者容易在撕离时发生脱胶,对制件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热减粘特性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其经过高温工艺后的粘贴强度低于高温工艺前,易于剥离,不会脱胶。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
[0007]丙烯酸酯预聚体
ꢀꢀꢀꢀꢀꢀ
100份、
[0008]交联剂
ꢀꢀꢀꢀꢀꢀꢀꢀꢀꢀꢀꢀꢀꢀ
1份~20份,以及
[0009]催化剂
ꢀꢀꢀꢀꢀꢀꢀꢀꢀꢀꢀꢀꢀꢀ
0.2份~3份;
[0010]其中,所述丙烯酸酯预聚体,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
[0011][0012]所述功能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多杂烷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和甲苯的混合物。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联剂选自胺基树脂、环氧树脂、异氰酸酯以及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选自对甲苯磺酸和铂金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胶粘带,包括基材以及涂布在所述基材表面的所述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选自聚酰亚胺薄膜、改性聚酯膜、美纹纸复合聚酯膜和美纹纸复合聚酰亚胺膜中的一种。
[001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所述的胶粘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将所述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涂布在所述基材的表面,在100℃~160℃温度条件下干燥成膜。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所述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或所述胶粘带在电子器件制作中的应用。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或所述胶粘带粘贴于电子器件的基材的非加工区域,所述基材的材质为不锈钢板、PCB、铝基板、玻璃、铜基板或铝塑板。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通过采用特定的丙烯酸酯预聚体,其一定比例的在交联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够成膜,且在高温(通常为180℃以上)工艺条件下的热增长率为负值,经高温工艺后的剥离强度低于高温工艺前的剥离强度。由此,可以在高温工艺结束后很方便的剥离,且不会出现脱胶的情况,避免对制件造成污染,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胶粘带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除非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具有以下含义:
[0027]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或/和”、“及/或”的可选范围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所列项目中任一个项目,也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所述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包括任意的两个相关所列项目、任意的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或者全部相关所列项目的组合。
[0028]本文中,“一种或几种”指所列项目的任一种、任两种或任两种以上。其中,“几种”指任两种或任两种以上。
[0029]本文中所使用的“其组合”、“其任意组合”、“其任意组合方式”等中包括所列项目中任两个或任两个以上项目的所有合适的组合方式。
[0030]本文中,“合适的组合方式”、“合适的方式”、“任意合适的方式”等中所述“合适”,以能够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实现本专利技术预期的技术效果为准。
[0031]本文中,“优选”仅为描述效果更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应当理解,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2]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一类”、“第二类”、“第一段”、“第二段”等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也不能理解为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重要性或数量。而且“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起到非穷举式的列举描述目的,应当理解并不构成对数量的封闭式限定。
[0033]本专利技术中,以开放式描述的技术特征中,包括所列举特征组成的封闭式技术方案,也包括包含所列举特征的开放式技术方案。
[0034]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数值区间,如无特别说明,则包括数值区间的两个端点。
[0035]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百分比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对于固液混合和固相

固相混合均指质量百分比,对于液相

液相混合指体积百分比。
[0036]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百分比浓度,如无特别说明,均指终浓度。所述终浓度,指添加成分在添加该成分后的体系中的占比。
[0037]本专利技术中的温度参数,如无特别限定,既允许为恒温处理,也允许在一定温度区间内进行处理。所述的恒温处理允许温度在仪器控制的精度范围内进行波动。)
[003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丙烯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丙烯酸酯预聚体
ꢀꢀꢀꢀꢀꢀ
100份、交联剂
ꢀꢀꢀꢀꢀꢀꢀꢀꢀꢀꢀꢀꢀꢀ
1份~20份,以及催化剂
ꢀꢀꢀꢀꢀꢀꢀꢀꢀꢀꢀꢀꢀꢀ
0.2份~3份;其中,所述丙烯酸酯预聚体,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所述功能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多杂烷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和甲苯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选自胺基树脂、环氧树脂、异氰酸酯以及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之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