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13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涉及灌胶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U形支架内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防护罩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管,混合管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混合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料管与第二进料管配合,将不同组的结构胶输送进混合管的内部,搅拌机构对混合管内部不同的结构胶进行混合,混合管内部安装有加热丝,通过加热丝对混合管内部的结构胶进行加热,从而尽量避免出现因室温较低胶体的粘度增加而影响结构胶混合效果的情况,使本申请更加的利于使用。的利于使用。的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灌胶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结构胶是指应用于受力结构件胶接场合,能承受较大动负荷、静负荷并能长期使用的胶粘剂。灌胶设备是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胶点滴、涂覆、灌封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在现在的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生产工艺中使用非常广泛,灌胶机按照使用的胶水可分为单组份灌胶机和双组分灌胶机,其中双组分胶水因为其特有的保存和使用优势应用更加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双组分灌胶机需要将双组分的胶按照一定重量比进行混合使用。
[0003]公告号为CN21542995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混合的双组份自动灌胶设备,涉及双组份灌胶机设备
,包括工作箱、第一空腔、储胶箱、氮气瓶、出液管道、调压器、T型管、伺服电机、第一搅拌轴、混合管、固定块、复位弹簧、活动板、双向电机、第二搅拌轴、安装块、第二空腔、第一齿轮、偏心轮、第二齿轮、滤网、连接杆和清洁辊。本技术通过设置偏心轮和T型管,第一搅拌轴进行初步混合工作后,两个第二搅拌轴在转动的同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对于胶液进行高效混合工作,保证了装置的工作效果,通过设置滤网和清洁辊,滤网避免杂质影响胶液的混合工作,清洁辊对于滤网的顶部进行清洁工作,避免杂质堵塞滤网,保证了装置的工作效果。
[0004]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偏心轮和T型管,第一搅拌轴进行初步混合工作后,两个第二搅拌轴在转动的同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对于胶液进行高效混合工作,保证了装置的工作效果,但是在进行混合时如果室温较低,胶体的粘度会相应的增加,从而会影响结构胶的混合效果,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旨在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偏心轮和T型管,第一搅拌轴进行初步混合工作后,两个第二搅拌轴在转动的同时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对于胶液进行高效混合工作,保证了装置的工作效果,但是在进行混合时如果室温较低,胶体的粘度会相应的增加,从而会影响结构胶混合效果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内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混合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所述混合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与所述第二进料管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料管和所述第二进料管远离所述混合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防护罩,所述混合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灌胶管,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料管与第二进料管配合,将不同组的结构胶输送进混合管的内部,搅拌机
构对混合管内部不同的结构胶进行混合,混合管内部安装有加热丝,通过加热丝对混合管内部的结构胶进行加热,从而尽量避免出现因室温较低胶体的粘度增加而影响结构胶混合效果的情况。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操作台,所述U形支架的内壁与所述操作台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的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U形支架一侧的正反转电机,所述正反转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U形支架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正反转电机的一端与所述U形支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与所述U形支架的内壁顶部相抵接,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气缸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合管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护罩下表面的管体,所述灌胶管与所述管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管体的内部开设有置物槽,所述加热丝位于所述置物槽的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U形支架的内部。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置物槽内部的保温垫,所述保温垫位于所述加热丝远离所述搅拌机构的一侧。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管体上表面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管体固定连接有搅拌桨。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1)本申请设置的支撑架能够便于人员进行灌胶操作,U形支架能够限制移动机构的安装位置,移动机构在使用时能够控制气缸进行移动,气缸能够通过防护罩控制混合管进行上下移动,混合管通过与搅拌机构配合能够对不同的双组结构胶进行混合,加热丝能够对混合管内部的结构胶进行加热,从而尽量避免出现因室温较低胶体的粘度增加而影响结构胶混合效果的情况,使本申请更加的利于使用,第一进料管与第二进料管配合,能够将不同组的结构胶输送进混合管的内部,在混合管上下移动时,便于混合管底部安装的灌胶管进行灌胶工作。
[0016](2)本申请设置的操作台便于人员进行灌胶操作,支撑腿能够对操作台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限位板能够在进行灌胶操作时,对操作台上的物品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启动正反转电机能够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在螺纹杆转动时能够通过移动块控制气缸进行移动,管体内部用来混合胶体,置物槽能够限制加热丝的安装位置,保温垫能够在加热丝加热后增强对管体内部胶体的保温效果,启动伺服电机能够带动搅拌桨进行转动,在搅拌桨转动时能够对管体内部的胶体进行混合。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混合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说明:
[0022]1、支撑架;101、操作台;102、支撑腿;2、U形支架;3、移动机构;301、正反转电机;302、螺纹杆;303、移动块;4、气缸;5、防护罩;6、混合管;601、管体;602、置物槽;7、搅拌机构;701、伺服电机;702、搅拌桨;8、加热丝;9、第一进料管;10、第二进料管;11、灌胶管;12、保温垫;1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支架(2),所述U形支架(2)内设置有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4),所述气缸(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罩(5),所述防护罩(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管(6),所述混合管(6)内设置有搅拌机构(7),所述混合管(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丝(8),所述混合管(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料管(9)和第二进料管(10),所述第一进料管(9)与所述第二进料管(1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料管(9)和所述第二进料管(10)远离所述混合管(6)的一端贯穿所述防护罩(5),所述混合管(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灌胶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操作台(101),所述U形支架(2)的内壁与所述操作台(10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101)的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Pu导热结构胶灌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U形支架(2)一侧的正反转电机(301),所述正反转电机(301)的输出端贯穿所述U形支架(2)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02),所述螺纹杆(302)远离所述正反转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毅史富永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泰盛精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