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高压大电流接口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117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高压大电流接口总成,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负极铜排、第一正极铜排和屏蔽板;还包括第一Y电容、第二Y电容、X电容和磁环;外壳从左往右依次分为输出端安装部、过渡安装部与输入端安装部;磁环安装在过渡安装部上;磁环的中部具有通孔;负极铜排与第一正极铜排的输入端接口均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且分别连接第一Y电容与第二Y电容,输出端接口均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并与X电容电连接,中部均穿设过通孔;屏蔽板与第一Y电容以及第二Y电容电连接;屏蔽板具有三个接地端与外壳连接;屏蔽板的中部穿设过通孔;屏蔽板位于输出端安装部位置处设有接电端;体现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抑制电磁干扰。现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抑制电磁干扰。现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抑制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高压大电流接口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接口总成
,特别涉及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高压大电流接口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日新月异,其主要动力部件越来越趋向于集成化/多合一化。随着各部件的高度集成,各模块之间的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影响整车其它电子部件,导致影响整车通讯的安全性,以及对乘员的人身健康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高压大电流接口总成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高压大电流接口总成,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负极铜排、第一正极铜排和屏蔽板;还包括第一Y电容、第二Y电容、X电容和磁环;所述外壳从左往右依次分为输出端安装部、过渡安装部与输入端安装部;所述第一Y电容与第二Y电容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上;所述X电容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上;所述磁环安装在过渡安装部上;所述磁环的中部具有通孔,其中过渡安装部上具有安装孔用于安装磁环,磁环为“U+1”型结构组合成中部具有通孔的磁环;所述负极铜排与第一正极铜排的输入端接口均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输出端接口均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并与X电容电连接,中部均穿设过通孔;所述负极铜排通过第一连接片与第一Y电容连接;所述第一正极铜排通过第二连接片与第二Y电容连接;所述屏蔽板与第一Y电容以及第二Y电容电连接;所述屏蔽板具有三个接地端与外壳连接;所述屏蔽板的中部穿设过通孔并位于第一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之间;所述屏蔽板位于输出端安装部位置处设有接电端。
[0006]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第二正极铜排;所述第二正极铜排的输入端接口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输出端接口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中部穿设过通孔。
[0007]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的输入端接口左右分布设置在输入端安装部,输出端接口前后分布设置在输出端安装部;所述屏蔽板的接电端位于第一正极铜排3与负极铜排的输出端接口之间。
[0008]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屏蔽板的三个接地端分别固定在输出端安装部底部以及输入端安装部底部的前后两侧。
[0009]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屏蔽板上具有两个连接孔与第一Y电容与第二Y电容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1)屏蔽板采用三点接地,提高抑制电磁干扰效果,该方式在IGBT模块类高频开关电源环境效果更优;
[0012](2)负极铜排与第一正极铜排分别与第一Y电容以及第二Y电容连接,第一Y电容与第二Y电容再与屏蔽板连接,屏蔽板置于负极铜排与第一正极铜排之间,实现将负极铜排与第一正极铜排的物理阻隔,防止物理破坏后正负极短路;
[0013](3)第一Y电容、第二Y电容用于消除共模干扰,X电容用于消除差模干扰,磁环设置通孔供铜排穿过,形成电抗器功能,有效地抑制通过铜排传播的电磁干扰。
[0014]以上三种方式结合共同实现抑制电磁干扰,提高了安全效果以及减少电磁干扰对人员的健康损害。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2是本技术隐藏外壳后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屏蔽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

3所示,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高压大电流接口总成,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在外壳1上的负极铜排2、第一正极铜排3和屏蔽板4;还包括第一Y电容 5、第二Y电容6、X电容7和磁环8;所述外壳1从左往右依次分为输出端安装部101、过渡安装部102与输入端安装部103;所述第一Y电容5与第二Y 电容6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103上;所述X电容7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101上;所述磁环8安装在过渡安装部102上;所述磁环8的中部具有通孔81;所述负极铜排2与第一正极铜排3的输入端接口21、31均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103,输出端接口22、32均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101并与X电容7电连接,中部均穿设过通孔81;所述负极铜排2通过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Y电容5连接;所述第一正极铜排3通过第二连接片10与第二Y电容6连接;所述屏蔽板4与第一Y 电容5以及第二Y电容6电连接;所述屏蔽板4具有三个接地端41与外壳1连接,屏蔽板4采用三点接地,提高抑制电磁干扰效果,该方式在IGBT模块类高频开关电源环境效果更优;所述屏蔽板4的中部穿设过通孔81并位于第一正极铜排3余负极铜排2之间;所述屏蔽板4位于输出端安装部101位置处设有接电端42;负极铜排2与第一正极铜排3分别与第一Y电容5以及第二Y电容6 连接,第一Y电容5与第二Y电容6再与屏蔽板4连接,实现将负极铜排2与第一正极铜排3的物理阻隔,防止物理破坏后正负极短路;第一Y电容5、第二Y电容6用于消除共模干扰,X电容7用于消除差模干扰,磁环8设置通孔 81供铜排穿过,形成电抗器功能,有效地抑制通过铜排传播的电磁干扰,从而实现对电磁干扰的高抑制效果。
[0020]还包括第二正极铜排11;所述第二正极铜排11的输入端接口111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103,输出端接口112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101,中部穿设过通孔81,负极铜排2为共用负极,该第二正极铜排11与负极铜排2形成了第二路输入功能,实现双路输入的功能。
[0021]本设计中,所述第一正极铜排3与负极铜排2的输入端接口21、31左右分布设置在输入端安装部103,输出端接口22、32前后分布设置在输出端安装部 101;所述屏蔽板4的接电端42位于第一正极铜排3与负极铜排2的输出端接口22、32之间。
[0022]所述屏蔽板4的三个接地端41分别固定在输出端安装部101底部以及输入端安装部103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匀分布在外壳1上实现更佳的屏蔽与抑制电磁干扰效果。
[0023]所述屏蔽板4上具有两个连接孔43与第一Y电容5与第二Y电容6连接,采用连接孔43与第一Y电容5与第二Y电容6底部连接,提高连接稳定性。
[0024]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电磁干扰的高压大电流接口总成,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负极铜排、第一正极铜排和屏蔽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Y电容、第二Y电容、X电容和磁环;所述外壳从左往右依次分为输出端安装部、过渡安装部与输入端安装部;所述第一Y电容与第二Y电容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上;所述X电容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上;所述磁环安装在过渡安装部上;所述磁环的中部具有通孔;所述负极铜排与第一正极铜排的输入端接口均安装在输入端安装部,输出端接口均安装在输出端安装部并与X电容电连接,中部均穿设过通孔;所述负极铜排通过第一连接片与第一Y电容连接;所述第一正极铜排通过第二连接片与第二Y电容连接;所述屏蔽板与第一Y电容以及第二Y电容电连接;所述屏蔽板具有三个接地端与外壳连接;所述屏蔽板的中部穿设过通孔并位于第一正极铜排与负极铜排之间;所述屏蔽板位于输出端安装部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中文李方杰郝伟龙学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胜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