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2117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属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在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的油烟流动路径上依次设置有:进气口;配置成使得油烟中粒径介于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大气污染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烟废气不仅对当前大气质量产生多重环境效应,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空间。当油烟废气进入空气介质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气溶胶和光化学烟雾形成二次污染,如果油烟废气进入平流层,其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与臭氧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层空洞。除此之外,当油烟废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后,其将对人体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病变,尤其当油烟废气中含有的苯并芘类多环芳烃对人体具有致癌效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0003]现有油烟净化装置普遍采用静电沉积,相比于其他净化方式,静电式油烟净化装置设备净化效率高,通常可达90%以上,紧凑占地面积小,压降较小,因此应用广泛,市场占有率高,但如果长期使用,集尘极表面形成油膜层阻碍放电,净化效率大幅降低,因此集尘极需要定期清洗。
[0004]除此之外,在高温条件下,油烟颗粒物粒径变小,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粒径较小的油烟颗粒物难以荷电,由此导致油烟净化效率急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净化油烟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在经过静电吸附模块时,由于正高压直流电源接电对吸附极板供电,油烟废气中的荷电油烟颗粒物在静电场作用下被吸附极板捕集,与此同时,由于静电吸附模块中吸附极板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因此可以产生离心力,油烟废气中的荷电油烟颗粒物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静电吸附模块的圆筒壁表面,最后经放油阀汇集在集油盒中,从而静电吸附模块能实现自清洁,不需要反复拆卸清洗。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油烟净化装置的油烟流动路径上依次设置有:
[0006]进气口;
[0007]配置成使得油烟中粒径介于0.01

2μm的第一油烟颗粒物荷电凝并团聚形成第二油烟颗粒物的电凝并模块,第二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大于第一油烟颗粒物的粒径;
[0008]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二油烟颗粒物荷负电并且进一步团聚形成第三油烟颗粒物的电晕放电模块;
[0009]配置成捕集被荷负电的第三油烟颗粒物的静电吸附模块;
[0010]出气口,
[0011]其中静电吸附模块包括多个吸附极板、中心轴承、导电连杆,多个吸附极板环设在中心轴承上并且随着中心轴承的旋转而旋转,导电连杆连接到中心轴承上并且由正高压直流电源供电,其中吸附极板上设置有多个鱼骨形或瓦楞形的图案,相邻的两个吸附极板之
间的间隔为5

15度的圆周角。
[0012]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0013]本技术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所示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所示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中的电凝并模块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所示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中的电晕放电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一种限制。
[0019]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0020]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提供了一种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100A,在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100A的油烟流动路径上依次设置有:进气口10、电凝并模块20、电晕放电模块30、静电吸附模块40以及出气口50。在一个示例中,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100A还包括壳体60

、位于静电吸附模块40底部的放油阀、集油盒80以及位于壳体60

下面的多个支腿90。
[0021]在使用中,待处理的油烟从进气口10进入,依次穿过电凝并模块20、电晕放电模块30、静电吸附模块40,最终从出气口50排出净化后的油烟。
[0022]具体地,参见图2,待处理的油烟废气通过进气口10进入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100A,在经过电凝并模块20时,由于交流高压电源对万向拉花导体丝22供电且相邻两排万向拉花导体丝22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的高压极上和接地极上使得万向拉花导体丝22附近气体被电离产生大量电荷,油烟废气中的小粒径油烟颗粒物(例如,粒径介于0.01

2μm的油烟颗粒物)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凝并团聚形成大粒径油烟颗粒物并荷电;与此同时,由于电凝并模块20由圆孔网板21和万向拉花导体丝22组成,其可以起到气流均布板的导流布风作用,使得油烟废气在油烟净化装置100A内部均匀分布,并依次经过电晕放电模块30和静电吸附模块40;在经过电晕放电模块30时,由于负高压直流电源对放电辐条电极31供电使得电极附近气体被电离产生大量负电荷,油烟废气中的大粒径油烟颗粒物在负直流电晕作用下荷负电;与此同时,由于电晕放电模块30中放电辐条电极31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因此可以产生离心力,油烟废气中的大粒径油烟颗粒物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电晕放电模块30的圆筒壁表面,然后经放油阀汇集在集油盒80中;在经过静电吸附模块40时,由于正高压直流电源接电对吸附极板42供电,油烟废气中的荷电油烟颗粒物在静电场作用下被吸附极板42捕
集,与此同时,由于静电吸附模块40中吸附极板42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因此可以产生离心力,油烟废气中的荷电油烟颗粒物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静电吸附模块40的圆筒壁表面,最后经放油阀汇集在集油盒80中。
[0023]电凝并模块20配置成使得油烟中粒径介于0.01

2μm的第一油烟颗粒物荷电凝并团聚形成第二油烟颗粒物。第二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大于第一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在一示例中,第二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大于0.01

2μm。
[0024]电晕放电模块30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二油烟颗粒物荷负电并且进一步凝聚形成第三油烟颗粒物。第三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大于第二油烟颗粒物的粒径。
[0025]静电吸附模块40配置成捕集被荷负电的第三油烟颗粒物。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介绍本技术的各个模块的结构和功能。
[0027]参见图3,所述电凝并模块20包括圆孔网板21和多个万向拉花导体丝22。圆孔网板21上的圆孔成排布置,万向拉花导体丝22也成排布置并且布置在相邻的两排圆孔之间,每个圆孔周围布置有四个万向拉花导体丝22。圆孔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油烟净化装置的油烟流动路径上依次设置有:进气口;配置成使得油烟中粒径介于0.01

2μm的第一油烟颗粒物荷电凝并团聚形成第二油烟颗粒物的电凝并模块,第二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大于第一油烟颗粒物的粒径;配置成使得所述第二油烟颗粒物荷负电并且进一步团聚形成第三油烟颗粒物的电晕放电模块;配置成捕集被荷负电的第三油烟颗粒物的静电吸附模块;出气口,其中静电吸附模块包括多个吸附极板、中心轴承、导电连杆,多个吸附极板环设在中心轴承上并且随着中心轴承的旋转而旋转,导电连杆连接到中心轴承上并且由正高压直流电源供电,其中吸附极板上设置有多个鱼骨形或瓦楞形的图案,相邻的两个吸附极板之间的间隔为5

15度的圆周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并模块包括圆孔网板和多个万向拉花导体丝,其中,圆孔网板上的圆孔成排布置,万向拉花导体丝也成排布置并且布置在相邻的两排圆孔之间,每个圆孔周围布置有四个万向拉花导体丝,所述电凝并模块由交流高压电源供电,相邻两排万向拉花丝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的高压极上和接地极上使得穿过每个圆孔的油烟气体被电离产生大量电荷,其中的第一油烟颗粒物荷电凝并团聚形成所述第二油烟颗粒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钨丝、钢丝或芒刺制成的万向拉花导体丝的形状为锯齿、针尖、尖刺、蒺藜状刺绳或丝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拉花导体丝在圆孔网板上成第一预定图案、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星迟玉斌尹博于海波张记锁李海龙戴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麦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