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208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包括配电控制子系统、过滤换风子系统和分路进风子系统;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配电控制柜和柴油发电机组,所述柴油发电机组通过配电控制柜与过滤换风子系统连接;过滤换风子系统包括除湿机、静压箱和过滤换风子机构,其中所述除湿机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连接,且在除湿机上设置有风口;所述分路进风子系统设置在过滤换风子系统的新风供给管路的末端,包括单连台和本地分区控制柜;本系统通过地下工程环境保障系统的设计,能有便于学生进行日常的技能训练和安装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造价和使用维护成本低、便于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安装过的特点。进行技能训练和安装过的特点。进行技能训练和安装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工程环境保障系统是一种用于保持地下工程通风的地下通风系统,它是根据空气对流,负压换气的原理来设计的,负压风机安装在通风不良的地方,正常工作时,地下室新风系统利用机械动能使风机运转,带动地下室的空气,形成新风流动场,将地下室停滞不动的热气、露重、异味、乌烟、二氧化碳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排出室外,引进室外的新鲜空气;同时地下室通风系统具有热交换功能,对于地下室闷热的空气可以进行有效地排放,既通风换气也节约了空调能耗;但由于地下工程的特殊性,因此一套成套的地下工程环境保障系统往往上千万的成本才能组装形成;
[0003]由于其高成本、大体积和维护成本高的限制因素,在进行工程环境保障系统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现有的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日常的训练和学习要求,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模拟地下工程环境保障系统的协同训练系统,来既能满足学生日常的技能训练和安装要求,又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平时的维护成本,节省训练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本系统通过地下工程环境保障系统的设计,能有便于学生进行日常的技能训练和安装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造价和使用维护成本低、便于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安装过的特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6]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包括配电控制子系统、过滤换风子系统和分路进风子系统;
[0007]所述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配电控制柜和柴油发电机组,所述柴油发电机组通过配电控制柜与过滤换风子系统连接,所述油发电机组用于对系统提供电力;
[0008]所述过滤换风子系统包括除湿机、静压箱和过滤换风子机构,所述除湿机、静压箱和过滤换风子机构均通过配电控制柜与柴油发电机组连接,其中所述除湿机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连接,且在除湿机上设置有风口;
[0009]所述分路进风子系统设置在过滤换风子系统的新风供给管路的末端,包括单连台和本地分区控制柜。
[0010]优选的,所述的过滤换风子系统包括相互独立的无毒进风管路和滤毒进风管路,且所述无毒进风管路和滤毒进风管路的两端均与分区控制柜和静压箱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的无毒进风管路包括第二进风管,以及由外而内依次设置在第二进风管管路上的第二手电动密封阀、第二轴流风机和第二止回阀。
[0012]优选的,所述的滤毒进风管路包括第一进风管,以及由外而内依次设置在第一进风管上的粗滤过滤器、滤毒过滤器、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一止回阀;且在所述第一进风管上还设置有第一手电动密封阀。
[0013]优选的,所述的粗滤过滤器至少设置有2个,且在粗滤过滤器的外接进风口上设置有堵头。
[0014]优选的,所述的滤毒过滤器的外接进风口上设置有插板阀。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
[0016](1)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包括配电控制子系统、过滤换风子系统和分路进风子系统,在使用时,通过本地下工程环境保障系统的设计,能够实现地下掩蔽区外空气环境纯净时和掩蔽区外空气环境染毒时两种状态下的掩蔽区空气供应,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0017](2)同时,本系统通过对于所述粗滤过滤器和滤毒过滤器的设计,使得本系统在使用时,能够在故障状态下形成内循环,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故障维修和排除训练,使其可以清楚的了解地下掩蔽区供气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相比现实的地下地下掩蔽区供气系统又更加节约成本,具有造价和使用维护成本低、便于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安装过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的后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过滤换风机构的俯视图。
[0022]其中:1.单连台,2.本地分区控制柜,3.过滤换风子机构,31.粗滤除尘器,32.滤毒除尘器,33.第一轴流风机,331.第二轴流风机,34.第一止回阀,341.第二止回阀,35.第二手电动密封阀,351.第一手电动密封阀,36.第一进风管,37.第二进风管,4.静压箱,5.除湿机,51.风口,6.配电控制柜,7.柴油发电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4]实施例1:参照附图1

4所示的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包括配电控制子系统、过滤换风子系统和分路进风子系统;
[0025]所述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配电控制柜6和柴油发电机组7,所述柴油发电机组7通过配电控制柜6与过滤换风子系统连接,使用时利用配电控制柜6对柴油发电机组7的供电过程;
[0026]所述过滤换风子系统包括除湿机5、静压箱4和过滤换风子机构3,所述除湿机5、静压箱4和过滤换风子机构3均通过配电控制柜6与柴油发电机组7连接,使用时利用柴油发电机组7对除湿机5、静压箱4和整个过滤换风子系统3进行供电,所述静压箱4设置在过滤换风
子系统3的进风管路的末端,对经过滤换风子系统3过滤的新风进行降噪和均匀分配,所述除湿机5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4连接,对新风进行除湿,并将除湿后的新风通过风口51排出,给地下掩蔽区供风;
[0027]所述分路进风子系统设置在过滤换风子系统3的新风供给管路的末端,包括单连台1和本地分区控制柜2,且所述单连台1通过本地分区控制柜2与滤换风子系统3的新风供给管路连接,进行新风的分区输送,使用时,利用单连台1控制本地分区控制柜2工作,来实现不同掩蔽区外环境下的差异化送风。
[0028]优选的,所述的过滤换风子系统3包括常态下无毒进风管路和掩蔽区外存在有毒气体时的滤毒进风管路,且所述无毒进风管路和滤毒进风管路的相互独立,且其两端均与分区控制柜2和静压箱4连接,实现两种不同掩蔽区外气体条件下的送风过程。
[0029]优选的,为便于在掩蔽区外存在有毒气体时对气体进行过滤,所述的滤毒进风管路包括第一进风管36,以及由外而内依次设置在第一进风管36上的粗滤过滤器31、滤毒过滤器32、第一轴流风机33和第一止回阀34,所述粗滤过滤器31用于除去吸入空气中5μm以上的杂质粒子,对有毒气体进行两次粗滤,所述滤毒过滤器32用于进一步除去空气中的毒性粒子,使其成为适合人体吸入的洁净空气,所述第一轴流风机33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控制子系统、过滤换风子系统和分路进风子系统;所述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配电控制柜和柴油发电机组,所述柴油发电机组通过配电控制柜与过滤换风子系统连接,所述油发电机组用于对系统提供电力;所述过滤换风子系统包括除湿机、静压箱和过滤换风子机构,所述除湿机、静压箱和过滤换风子机构均通过配电控制柜与柴油发电机组连接,其中所述除湿机通过进风管与静压箱连接,且在除湿机上设置有风口;所述分路进风子系统设置在过滤换风子系统的新风供给管路的末端,包括单连台和本地分区控制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环境保障协同模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换风子系统包括相互独立的无毒进风管路和滤毒进风管路,且所述无毒进风管路和滤毒进风管路的两端均与分区控制柜和静压箱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波李静宋涛李亚奇韩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