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碰撞结构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321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神经监护气管插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防碰撞结构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包括:外软管,所述外软管的中部外端设置有碳膜,所述外软管的左内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连接组合件的外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端安装有支撑块,加气管,其设置在外软管的右部上端,所述加气接头的内端安装有连接栓,通电导线,其设置在外软管的右部下端,所述衔接头的右端设置有分接导线,且分接导线的右端安装有分接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防碰撞结构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其有效避免插管头在人体气管中晃动与气管内壁发生碰撞,减少气管的损伤,同时,便于保持神经监护气管插管无尘化。管无尘化。管无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碰撞结构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


[0001]本技术属于神经监护气管插管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碰撞结构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的监测患者的动脉神经,是一种提供畅通的病人通气气道和作为术中监视喉内肌肉、神经活动的一种工具,在医疗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比如:
[0003]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6414588U的一种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包括主体,第一导片,第二导片,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所述第一导片与第二导片结构相同,第一导片与第二导片之间绝缘,第一导片设于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第一导片距第一气囊的间距为1.5cm,第一导片通过第一导丝电联接于界面盒,主体的一端设有呼吸机接口,主体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片的间距为7cm,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分别通接有第一充气管与第二充气管;本技术能有效保证第一导片与第二导片一直接触于声带,保证了神经监测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难以避免插管头在人体气管中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碰撞结构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软管(1),所述外软管(1)的中部外端设置有碳膜(8),且碳膜(8)的内部连接有金属化合物(9),所述外软管(1)的左内部开设有通气孔(2),且外软管(1)的左内端连接有连接组合件(3),所述连接组合件(3)的外端设置有限位块(4),且连接组合件(3)的内端连接有内软管(7),所述限位块(4)的外端安装有支撑块(5),且支撑块(5)的外端连接有气囊(6);加气管(10),其设置在外软管(1)的右部上端,且加气管(10)的左端连接有加气接头(11),所述加气接头(11)的内端安装有连接栓(12),且连接栓(12)的外端设置有防尘网(13);通电导线(14),其设置在外软管(1)的右部下端,且通电导线(14)的右端连接有衔接头(15),所述衔接头(15)的右端设置有分接导线(16),且分接导线(16)的右端安装有分接插头(1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碰撞结构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2)在外软管(1)左内部呈等间距设置,且外软管(1)与碳膜(8)贯穿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碰撞结构的神经监护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合件(3)由连接块(301)、连接杆(302)和连接架(303)构成;连接块(301),其设置在外软管(1)的内端;连接杆(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斌周志勇李龙贺光张泽啸王祥程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