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061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中心腔和支气管套囊组件。本申请针对需要左、右侧单肺通气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两种导管,采用单腔管降低了插管直径,更利于低龄儿童使用,相对于其他可在儿童实现的单肺通气,本申请可以很好的固定,较难移位,可在双肺通气和指定侧单肺通气之间随意转换。本申请适用于已知单侧肺有病变需要行肺隔离或者术中仅需实施一侧单肺通气的手术,根据患者年龄及身高不同,可有不同型号满足低龄儿童至成人使用需求。对于低龄儿童较现有技术更有优势;对于成人,相对于较粗的双腔气管插管本申请可减少对患者造成损伤。插管本申请可减少对患者造成损伤。插管本申请可减少对患者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双肺通气和指定侧肺单肺通气的气管插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双腔支气管插管的目的是使健康肺和病侧肺的气道隔离通气,也可以防止病侧肺的痰液或者血液流到健康肺,达到良好的肺隔离作用,达到防止交叉感染和防止病菌扩散的目的;也可以防止手术侧的肺充气,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0003]儿童单肺通气在心胸外科中应用需求越来越大,成人中有成熟的双腔支气管插管可用,由于受限于气管大小,儿童中双腔支气管插管应用有限,尤其对于低龄儿童,单肺通气极具挑战。
[0004]如图2所述,为常规双腔支气管插管示意图,通气支管和支气管插管分别与双腔管同一腔的两端相连通,通气主管与通气支管的另一腔相连通,双腔管上设置主气管套囊,支气管插管上设置支气管套囊,为保证双腔管的两个腔均能通气,腔的内径不能过小,从而限制双腔管的直径不能过小,当对低龄儿童使用,因低龄儿童的气管较细,常规双腔支气管插管会对低龄儿童气管造成一定损伤,因此,现今被实际应用的最小号双腔支气管插管仅能用于8岁以上儿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采用单腔管降低了插管直径,本申请可行双肺通气和指定侧单肺通气,相较于常规双腔气管插管,本申请虽然在功能上有所牺牲,但是,本申请更利于低龄儿童使用。相对于其他可在儿童实现的单肺通气方式(如支气管封堵等),本申请可以很好的固定,较难移位,可在双肺通气和指定侧单肺通气之间随意转换。本申请适用于已知单侧肺(左肺或者右肺)有病变需要行肺隔离或者术中仅需实施一侧单肺通气的手术(如一侧胸腔镜手术等)从而满足低龄儿童使用需求,减少对患儿造成损伤。本申请也有成人型号,对于气管狭窄的成人,也可实现单肺通气,正常成人使用本申请可减少双腔支气管插管导致的损伤。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导管一体成型构成外导管,所述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导管相连通,所述气管导管和所述支气管导管通过插管引导导丝塑性固定呈一定夹角,所述支气管导管的端部设有支气管导管开口,所述气管导管与所述支气管导管连接处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位于所述支气管导管朝向的对侧,所述侧开口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支气管导管开口侧。
[0007]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还包括中心腔,所述中心腔设置于所述外导管内,所述中心腔的一端由所述气管导管侧壁的第三位置穿出所述气管导管,并与中心腔带帽接头连接,所述中心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气管导管开口处,并设有中心腔开口;
[0008]所述中心腔的外壁与所述气管导管或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壁连接,且所述中心腔与所述侧开口位置相对。
[0009]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还包括支气管套囊组件,所述支气管套囊组件包括支气管套囊和支气管套囊充气腔;
[0010]所述支气管套囊设置于所述支气管导管上,所述支气管套囊包括内气囊和外气囊,所述内气囊设置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壁,所述外气囊设置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外壁周面;
[0011]所述支气管套囊充气腔设置于所述气管导管和所述支气管导管内,所述支气管套囊充气腔的一端与所述内气囊和所述外气囊相连通,所述支气管套囊充气腔的另一端由所述气管导管侧壁的第一位置穿出所述气管导管。
[0012]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气管套囊组件还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固设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壁,且所述连接片与所述侧开口位置相对,所述中心腔贯穿所述连接片,所述内气囊固设于所述连接片上。
[0013]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还包括不透X线标识带,所述不透X线标识带包括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和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
[0014]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设置于所述外导管的内壁,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位于所述侧开口的对侧,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的一端位于气管导管的端部终止,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的另一端位于支气管导管开口处终止;
[0015]所述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设置于所述外导管的内壁,所述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位于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的对侧,所述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的一端位于气管导管的端部终止,所述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的另一端位于侧开口的上沿部终止。
[0016]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分为气管左侧支气管导管和气管右侧支气管导管,且左右侧导管不同:
[0017]所述支气管套囊的所述外气囊在气管左侧支气管中为近球形或椭球形,所述外气囊的对称长轴与支气管导管的中轴线相垂直;而所述外气囊在气管右侧支气管中为异形,且所述外气囊的对称长轴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中轴线所呈夹角小于90
°

[0018]所述支气管导管与所述气管导管的夹角,在气管左侧支气管导管为130
°
,在气管右侧支气管导管为150
°
,这一夹角由插管引导导丝塑性固定,并可进行调整;
[0019]所述支气管导管在气管左侧支气管导管仅有远端的支气管导管开口,而在气管右侧支气管导管除了具有远端的支气管导管开口外,在所述侧开口对侧,外气囊以远并紧贴外气囊还额外设置有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
[0020]所述中心腔结构不同,在气管左侧支气管导管中,所述中心腔为贯穿所述气管导管侧壁与所述支气管导管侧壁的细小管腔,并在远端开口处设置有开口;而在气管右侧支气管导管,由于设置有所述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所述中心腔在其对应位置为环绕所述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走行,并在环绕区域设置多个与所述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对应的中心腔上叶开口;
[0021]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不同,在气管左侧支气管导管中,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为伴随中心腔走行的条带,而在气管右侧支气管导管中,由于设置有所述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所述中心腔在其对应位置为环绕走行,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为半环绕所述右肺
上叶支气管开口走行。
[0022]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还包括插管接头,所述插管接头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气管导管的端部;
[0023]所述插管接头具有气管导管接口、呼吸机接口和检查入口,所述气管导管接口与所述气管导管连接;
[0024]所述插管接头移除后,所述气管导管可直接与外部呼吸机相连。
[0025]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还包括中心腔连接组件,所述中心腔连接组件包括中心腔吸引器接头和中心腔呼吸机接头;
[0026]所述中心腔吸引器接头的锥端插接所述中心腔带帽接头;
[0027]所述中心腔呼吸机接头的小孔端插接所述中心腔带帽接头。
[0028]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还包括气管套囊组件,所述气管套囊组件包括气管套囊和气管套囊充气腔,所述气管套囊设置于所述气管导管的外壁周面,所述气管套囊充气腔位于所述气管导管内,所述气管套囊充气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100);支气管导管(200),所述气管导管(100)和支气管导管(200)一体成型构成外导管,所述气管导管(100)和支气管导管(200)相连通,所述气管导管(100)和所述支气管导管(200)通过插管引导导丝塑型固定呈一定夹角,所述支气管导管(200)的端部设有支气管导管开口(210),所述气管导管(100)与所述支气管导管(200)连接处设有侧开口(220),所述侧开口(220)位于所述支气管导管(200)朝向的对侧,所述侧开口(220)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支气管导管开口(210)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腔(300),所述中心腔(300)设置于所述外导管内,所述中心腔(300)的一端由所述气管导管(100)侧壁的第三位置穿出所述气管导管(100),并与中心腔带帽接头(320)连接,所述中心腔(30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气管导管开口(210)处,并设有中心腔开口(310);所述中心腔(300)的外壁与所述气管导管(100)或所述支气管导管(200)的内壁连接,且所述中心腔(300)与所述侧开口(220)位置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气管套囊组件(400),所述支气管套囊组件(400)包括支气管套囊(410)和支气管套囊充气腔(420);所述支气管套囊(410)设置于所述支气管导管(200)上,所述支气管套囊(410)包括内气囊(411)和外气囊(412),所述内气囊(411)设置于所述支气管导管(200)的内壁,所述外气囊(412)设置于所述支气管导管(200)的外壁周面;所述支气管套囊充气腔(420)设置于所述外导管内,所述支气管套囊充气腔(420)的一端与所述内气囊(411)和所述外气囊(412)相连通,所述支气管套囊充气腔(420)的另一端由所述气管导管(100)侧壁的第一位置穿出所述气管导管(1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套囊组件(400)还包括:连接片(430),所述连接片(430)固设于与所述支气管导管(200)的内壁,且所述连接片(430)与所述侧开口(220)位置相对,所述中心腔(300)贯穿所述连接片(430),所述内气囊(411)固设于所述连接片(430)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还包括:不透X线标识带(600),所述不透X线标识带(600)包括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610)和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620);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610)设置于所述外导管的内壁,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610)位于所述侧开口(220)的对侧,与所述中心腔(300)伴随走行,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610)的一端位于气管导管(100)的端部终止,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610)的另一端位于支气管导管开口(210)处终止;所述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620)设置于所述外导管的内壁,所述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620)位于所述第一不透X线标识带(610)的对侧,所述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620)的一端位于气管导管(100)的端部终止,所述第二不透X线标识带(620)的另一端位于侧开口(220)的
上沿部终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分为气管左侧支气管导管和气管右侧支气管导管,且左右侧导管不同:所述支气管套囊(410)的所述外气囊(412)在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爰袁素晏馥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