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秋锋专利>正文

一种自带压力检测的医用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037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产品技术领域内的一种自带压力检测的医用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分为大头端及小头端,所述大头端配合设置有进口,所述小头端配合设置有出口,所述导管本体上位于小头端处配合设置有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配套设置有检测组件及充气组件,导管本体的小头端的管壁上靠近气囊组件处配合设置呼吸侧孔,所述导管本体的直径由大头端至小头端逐渐减小且导管本体的内壁还配合设置有收展组件,所述导管本体上还配合设置有刻度标识;该装置可有效查看气囊组件内部的压力,防止医护人员在对气囊组件充气时,冲入过多对患者的气管造成压迫,或冲入过少,无法有效支撑患者的气管。法有效支撑患者的气管。法有效支撑患者的气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压力检测的医用气管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2526148,申请日为:2009.11.25,公布号为CN102068742A,公布日为:2011.05.25,该技术申请公开一种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及设置在气管导管外壁的导管气囊,导管气囊与导管充气管相连,气管导管的下端还连接有内径小于气管的支气管导管,该技术主要适用于经口气管插管,但应用于需要经鼻气管插管的手术时,由于无法实时查看气囊组件的冲入压力,容易对患者的气管压迫过重,或无法有效撑开患者气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带压力检测的医用气管导管,该装置可有效查看气囊组件内部的压力,防止医护人员在对气囊组件充气时,冲入过多对患者的气管造成压迫,或冲入过少,无法有效支撑患者的气管。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带压力检测的医用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所述导管本体(1)分为大头端(2)及小头端(3),所述大头端(2)配合设置有进口(4),所述小头端(3)配合设置有出口(5),所述导管本体(1)上位于小头端(3)处配合设置有气囊组件(6),所述气囊组件(6)配套设置有检测组件及充气组件,导管本体(1)的小头端(3)的管壁上靠近气囊组件(6)处配合设置呼吸侧孔(7),所述导管本体(1)的直径由大头端(2)至小头端(3)逐渐减小且导管本体(1)的内壁还配合设置有收展组件,所述导管本体(1)上还配合设置有刻度标识(8)。
[0005]本技术工作时,将导管本体(1)插入至患者的气管内,并通过气囊组件(6)进行支撑,当导管本体(1)进入一定程度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导管本体(1)的上的刻度标识(8)查看是否合适,当插入至合适深度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充气嘴(13)及充气软管(14)对气囊组件(6)进行充气,使得气囊组件(6)膨胀并与撑开患者的气管,由于检测组件与气囊组件(6)相连通,故而当气囊组件(6)内部有气体流通时,部分气体将通过延长管(10)进入到检测单元(9)内,此时检测单元(9)内部的浮动球体(11)将会上下漂浮,当气囊组件(6)内部的气体越来越多时,浮动球体(11)的漂浮高度也会随之增高,此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压力标识(12)查看气囊组件(6)内部的压力,当浮动球体(11)达到压力标识(12)的高度时,停止充气;当气囊组件(6)膨胀时,导管本体(1)的小头端(3)直径将会逐渐增加,此时收展组件会对小头端(3)进行有效的支撑,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需求,将延长管(10)移出限位槽内,或将延长管(10)嵌入与限位槽(10)内进行导管本体(1)的插入及拔出动作,当医护人员在对气囊组件(6)进行充气时,要保证浮动球体(11)不可超过压力标识(12)的最大值,同时也不可低于压力标识(12)最小值,尽量将气囊组件(6)内部的压力保持在压力标识(1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并稳定。
[0006]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自带压力检测的医用气管导管,该装置可有效查看气囊组件内部的压力,防止医护人员在对气囊组件充气时,冲入过多对患者的气管造成压迫,或冲入过少,无法有效支撑患者的气管。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本体(1)的管壁厚度为0.3cm,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单元(9)及用于将检测单元(9)与气囊组件(6)相连接的延长管(10),所述检测单元(9)内部配套设置有浮动球体(11),所述检测单元(9)一端呈封闭设置,检测单元(9)的另一端与延长管(10)相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动球体(11)的直径大于延长管(10)的直径,所述检测单元(9)通过延长管(10)与气囊组件(6)相连通,所述检测单元(9)的外壁上还配合设置有压力标识(12),所述浮动球体(11)可在检测单元(9)内进行上下浮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嘴(13)及配合充气嘴(13)设置有充气软管(14),所述充气软管(14)设置于导管本体(1)的管壁内并与气囊组件(6)相连通,所述导管本体(1)对应充气软管(14)设置有软管槽,所述气囊组件(6)通过充气组件进行膨胀及收缩。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展组件为钢丝支架(15),该钢丝支架(15)设置于导管本体(1)的内壁并与导管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收展组件对应大头端(2)及小头端(3)的直径设置,所述收展组件位于大头端(2)的部分呈折叠设置且可展开,所述收展组件位于小头端(3)部分呈展开设置且不可折叠。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本体(1)的大头端(2)采用医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小头端(3)采用加强钢丝软管制成,所述大头端(2)与小头端(3)一体成型。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组件(6)设置于小头端(3)的外壁并与导管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呼吸侧孔(7)设置于导管本体(1)的一端靠近出口(5)处并导管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小头端(3)可进行角度弯曲且不会折弯,所述导管本体(1)的内壁呈中空设置。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本体(1)外壁的一侧配合设置有限位槽,该限位槽与导管本体(1)一体成型,所述延长管(10)嵌入设置于限位槽内且可拆卸。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导管本体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技术导管本体示意图二。
[0016]图3为本技术检测单元示意图。
[0017]其中,1导管本体、2大头端、3小头端、4进口、5出口、6气囊组件、7呼吸侧孔、8刻度标识、9检测单元、10延长管、11浮动球体、12压力标识、13充气嘴、14充气软管、15钢丝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

3所示,一种自带压力检测的医用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所述导管本体1分为大头端2及小头端3,所述大头端2配合设置有进口4,所述小头端3配合设置有出口5,所述导管本体1上位于小头端3处配合设置有气囊组件6,所述气囊组件6配套设置有检测组件及充气组件,导管本体1的小头端3的管壁上靠近气囊组件6处配合设置呼吸侧孔7,所述
导管本体1的直径由大头端2至小头端3逐渐减小且导管本体1的内壁还配合设置有收展组件,所述导管本体1上还配合设置有刻度标识8;所述导管本体1的管壁厚度为0.3cm,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单元9及用于将检测单元9与气囊组件6相连接的延长管10,所述检测单元9内部配套设置有浮动球体11,所述检测单元9一端呈封闭设置,检测单元9的另一端与延长管10相连通;所述浮动球体11的直径大于延长管10的直径,所述检测单元9通过延长管10与气囊组件6相连通,所述检测单元9的外壁上还配合设置有压力标识12,所述浮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压力检测的医用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分为大头端(2)及小头端(3),所述大头端(2)配合设置有进口(4),所述小头端(3)配合设置有出口(5),所述导管本体(1)上位于小头端(3)处配合设置有气囊组件(6),所述气囊组件(6)配套设置有检测组件及充气组件,导管本体(1)的小头端(3)的管壁上靠近气囊组件(6)处配合设置呼吸侧孔(7),所述导管本体(1)的直径由大头端(2)至小头端(3)逐渐减小且导管本体(1)的内壁还配合设置有收展组件,所述导管本体(1)上还配合设置有刻度标识(8);所述导管本体(1)的管壁厚度为0.3cm,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单元(9)及用于将检测单元(9)与气囊组件(6)相连接的延长管(10),所述检测单元(9)内部配套设置有浮动球体(11),所述检测单元(9)一端呈封闭设置,检测单元(9)的另一端与延长管(10)相连通;所述浮动球体(11)的直径大于延长管(10)的直径,所述检测单元(9)通过延长管(10)与气囊组件(6)相连通,所述检测单元(9)的外壁上还配合设置有压力标识(12),所述浮动球体(11)可在检测单元(9)内进行上下浮动;所述充气组件包括充气嘴(13)及配合充气嘴(13)设置有充气软管(14),所述充气软管(14)设置于导管本体(1)的管壁内并与气囊组件(6)相连通,所述导管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锋
申请(专利权)人:王秋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