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湘潭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102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包括舱板立架平台,传动机构,舱板下立架,舱板上立架与双轨道;所述双轨道固装在地面上,舱板立架平台安装在轨道上,传动机构安装在双轨道的中间,舱板下立架铰接在舱板立架平台上,并与传动机构铰接,舱板上立架与舱板下立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接;本装置主要采用螺旋副与连杆机构组合实现方舱后舱板的立起,并可使整个舱板立架与舱板立架平台在轨道上的行走;本发明专利技术工作时,能够实现方舱后舱板的立起,并使后舱板与其他舱板进行定位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降低人工成本,工作可靠,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高工作效率等特点。高工作效率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方舱后端板尺寸的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方舱是装载设备和人员并提供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防护的由夹芯板组装成型的可移动厢体,广泛应用于指挥、控制、侦察、通信、检测试验、维修保养、备件储运、抢救、勤务作业、军需、医疗卫生、野营生活等各个领域。随着方舱装备数量快速增加,方舱使用率也越来越高,但由于舱体的体积大、重量大,且组合部件数量多,目前国内方舱舱体的组装主要靠传统的人工来完成,不但施工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施工安全没有保障。因此,研发一种高效的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实现对不同尺寸方舱后端板的立板,并实现与方舱左右侧板、前舱板和方舱底板四块舱板之间的自动定位贴合,可有效提高方舱组装效率,减少人工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本技术包括舱板立架平台,传动机构,舱板下立架,舱板上立架与双轨道;所述的双轨道固装在地面上,舱板立架平台安装在轨道上,传动机构安装在双轨道的中间,舱板下立架铰接在舱板立架平台上,并与传动机构铰接,舱板上立架与舱板下立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接;
[0004]所述舱板立架平台包括立架支承板,平台支架与行走轮;所述平台支架采用型材焊接件,立架支承板固装在平台支架上,平台支架底部安装4个行走轮,4个行走轮置于双轨道上,可使舱板立架平台1往复移动;
[0005]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螺杆支承架,传动螺杆,移动螺母块,滑块,联轴器,伺服电机,电机支承架与导轨;所述固定支架与电机支承架均采用型材焊接件,均固装在地面上,2螺杆支承架分别固装在固定支架两端,传动螺杆安装在2螺杆支承架中,传动螺杆的右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驱动传动螺杆转动,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固装在电机支承架上,移动螺母块与传动螺杆配合安装形成螺旋副,移动螺母块固装在滑块上,移动螺母块卡装在立架支承板中间槽中,滑块安装在导轨上,形成移动副,导轨固装在固定支架上;
[0006]所述舱板下立架包括支承块,固定限位块,滚轮,齿轮,下主体架,支撑杆,连接块,摇杆与下推杆;所述下主体架采用矩形钢管与槽钢焊接而成,2个支承块分别固装在下主体架下端,2个固定限位块分别固装在2个支承块上,滚轮安装在支承块的凹槽内,可实现舱板在对中夹紧过程中的移动;摇杆穿装在下主体架一侧竖梁上端,摇杆的轮盘上有4个插销孔,下主体架一侧竖梁对应位置亦有4个插销孔,可用插销将摇杆定位,齿轮固装在摇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块一端铰接,另一端与移动螺母块铰接,连接块固装在
下主体架背部,下推板固装在下主体架的两侧,可用来推动方舱左右侧板向前运动;
[0007]所述舱板上立架包括弹簧限位块,可活动卡块,活动铰链,上推板,上主体架,齿条,内支承柱与小滚子;所述的上主体架主要采用矩形钢管与槽钢焊接而成,齿条与内支承柱上端分别固装在上主体架两侧竖梁中,齿条下端装有一排小滚子,内支承柱下端装有2排小滚子,齿条与内支承柱下端分别安装在下主体架两侧梁中,形成移动副,齿条与齿轮啮合形成齿轮副,齿轮转动可驱动齿条与内支承柱在下主体架的竖梁内上下运动,实现舱板上立架的升降;所述的2个可活动卡块通过活动铰链安装在上主体架的上端,弹簧限位块固装在可活动卡块的方形凹槽内,对舱板进行限位,防止立起的舱板发生侧翻,上推板固装在上主体架的两侧;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立架平台轴测图;
[0011]图3是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结构图;
[0012]图4是本技术的舱板下立架内部结构图;
[0013]图5是本技术的舱板下立架外部结构图;
[0014]图6是本技术的舱板上立架结构图;
[0015]图7是本技术的舱板总立架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舱板立架平台1,传动机构2,舱板下立架3,舱板上立架4与双轨道5;
[0018]所述的双轨道5固装在地面上,舱板立架平台1安装在轨道5上,传动机构2安装在双轨道5的中间,舱板下立架3铰接在舱板立架平台1上,并与传动机构2铰接,舱板上立架4与舱板下立架3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接;
[0019]所述舱板立架平台1包括立架支承板101,平台支架102与行走轮103;所述平台支架102采用型材焊接件,立架支承板101固装在平台支架102上,平台支架102底部安装4个行走轮103,4个行走轮103置于双轨道5上,可使舱板立架平台1往复移动;
[0020]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固定支架201,螺杆支承架202,传动螺杆203,移动螺母204,滑块205,联轴器206,伺服电机207,电机支承架208与导轨209;所述固定支架201与电机支承架208均采用型材焊接件,均固装在地面上,2螺杆支承架202分别固装在固定支架201两端,传动螺杆203安装在2螺杆支承架202中,传动螺杆203的右端通过联轴器206与伺服电机207相连接,伺服电机207驱动传动螺杆203转动,伺服电机207通过螺栓固装在电机支承架208上,移动螺母204与传动螺杆203配合安装形成螺旋副,移动螺母块204通过螺栓固装在滑块205上,移动螺母204卡装在立架支承板101中间槽中,滑块205安装在导轨209上,形成移动副,导轨209通过螺栓固装在固定支架201上;
[0021]所述舱板下立架3包括支承块301,固定限位块302,齿轮303,滚轮304,下主体架305,支撑杆306,连接块307,摇杆308与下推杆309;所述下主体架305采用矩形钢管与槽钢焊接而成,2个支承块301分别固装在下主体架305的下端,2个固定限位块302分别固装在2个支承块301上,滚轮304安装在支承块301的凹槽内,可实现舱板在对中夹紧过程中的移动;摇杆308穿装在下主体架305一侧竖梁上端,摇杆308的轮盘上有4个插销孔,下主体架305一侧竖梁对应位置亦有4个插销孔,可用插销将摇杆308定位,齿轮303固装在摇杆308上,所述支撑杆306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块307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移动螺母204铰接,连接块307固装在下主体架305的背部,下推板309固装在下主体架305的两侧,可用来推动方舱左右侧板向前运动;
[0022]所述舱板上立架4包括弹簧限位块401,可活动卡块402,活动铰链403,上推板404,上主体架405,齿条406,内支承柱407与小滚子408;所述的上主体架405主要采用矩形钢管与槽钢焊接而成,齿条406与内支承柱407上端分别固装在上主体架405两侧竖梁中,齿条406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舱板立架平台,传动机构,舱板下立架,舱板上立架与双轨道;所述的双轨道固装在地面上,舱板立架平台安装在轨道上,传动机构安装在双轨道的中间,舱板下立架铰接在舱板立架平台上,并与传动机构铰接,舱板上立架与舱板下立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接;所述舱板立架平台包括立架支承板,平台支架与行走轮;所述平台支架采用型材焊接件,立架支承板固装在平台支架上,平台支架底部安装4个行走轮,4个行走轮置于双轨道上,可使舱板立架平台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螺杆支承架,传动螺杆,移动螺母块,滑块,联轴器,伺服电机,电机支承架与导轨;所述固定支架与电机支承架均采用型材焊接件,均固装在地面上,2螺杆支承架分别固装在固定支架两端,传动螺杆安装在2螺杆支承架中,传动螺杆的右端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固装在电机支承架上,移动螺母块与传动螺杆配合安装形成螺旋副,移动螺母块固装在滑块上,移动螺母块卡装在立架支承板中间槽中,滑块安装在导轨上形成移动副,导轨固装在固定支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方舱端板立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板下立架包括支承块,固定限位块,滚轮,齿轮,下主体架,支撑杆,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松辉马劲李鹏程邱爱红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