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装置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0925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5
公开了一种进气装置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进气装置包括:壳体,限定外部气流入口、内部气流入口及出口;风扇,经外部气流入口和/或内部气流入口抽吸空气形成空气流路,空气经由出口输出;过滤器,设在壳体内且沿空气流路设在外部气流入口及内部气流入口与风扇之间,将壳体内部分隔为上游和下游腔室,上游腔室包括外部气流入口及内部气流入口;外部进气风门,安装在外部气流入口处,能够在外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内部进气风门,安装在内部气流入口处,能够在内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外部进气风门处于外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时,外部进气风门将上游腔室分隔为彼此独立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二区域。二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装置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进气装置及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在民用和商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对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特别是其进气装置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的进气装置通常包括:设置有外部气流入口及内部气流入口的壳体;被配置为经由外部气流入口和/或内部气流入口抽吸空气的风扇;以及在壳体内沿空气流路设置在外部气流入口及内部气流入口与风扇之间的过滤器,且其中,从外部气流入口及内部气流入口抽吸的空气将首先经由过滤器进行过滤,随后进行混合并从进气装置的出口排出,例如输送至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中温度调节装置的入口,以对混合气流进行处理(例如加热)。且在外部气流入口设置有外部进气风门,在内部气流入口处设置有内部进气风门,通过控制外部进气风门及内部进气风门的打开程度,能够调节该进气装置所抽吸的外部空气及内部空气的比例。
[0004]然而,在当前的进气装置中,一方面,外部空气与内部空气的混合比例的可调节程度较小,例如仅能够以较大比例的内部空气混合较小比例的外部空气,而无法实现多种内外空气混合比例;另一方面,当外部进气风门与内部进气风门均处于打开状态时,将会在外部气流入口与内部气流入口间形成气流通道,在车速过高的情况下,内部气流入口与外部气流入口之间将出现气流窜动,将使得外部空气(新鲜空气)未经过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的处理直接经由内部气流入口流入内循环空气中,这将对内循环空气造成显著影响。
[0005]因此,需要一种在实现对内部空气及外部空气的良好抽吸混合的基础上,有效地防止外部气流入口与内部气流入口间气流窜动,特别是防止在内部进气风门及外部进气风门均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气流窜动的进气装置,且该进气装置能够灵活地调节外部空气与内部空气的混合比例,以实现多种内外气流混合比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利用本技术提供的进气装置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能够在实现对内部气流及外部气流的良好抽吸混合的基础上,有效地防止外部气流入口与内部气流入口间气流窜动,且能够灵活地调节外部气流与内部气流的混合比例,以实现多种内外气流混合比例。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外部气流入口、内部气流入口及出口;风扇,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外部气流入口和/或所述内部气流入口抽吸空气以形成空气流路,且所述空气经由所述出口输出;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沿所述空气流路设置在所述外部气流入口及内部气流入口与所述风扇之间,以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所述上游腔室包括
所述外部气流入口及所述内部气流入口;外部进气风门,安装在所述外部气流入口处,以能够在外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和外部气流入口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内部进气风门,安装在所述内部气流入口处,以能够在内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和内部气流入口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进气风门处于所述外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时,所述外部进气风门将所述上游腔室分隔为彼此独立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进气风门的第一端抵接所述壳体的第一密封止挡部,所述外部进气风门的第二端用于将所述过滤器划分为第一表面部段及第二表面部段;外部空气经由外部气流入口进入上游腔室的第一区域,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第一表面部段进入所述下游腔室;内部空气能够经由所述内部气流入口进入上游腔室的第二区域,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第二表面部段进入下游腔室。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部进气风门的第二端被设置成抵接所述壳体的第二密封止挡部,以将所述过滤器划分为第一表面部段及第二表面部段。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内部进气风门处于内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时,所述内部进气风门将所述上游腔室分隔为彼此独立的第三区域及第四区域。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进气风门的第一端抵接所述壳体的第三密封止挡部,所述内部进气风门的第二端用于将所述过滤器划分为第三表面部段及第四表面部段;所述内部空气经由内部气流入口进入上游腔室的第三区域,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第三表面部段进入下游腔室;所述外部空气能够经由外部气流入口进入上游腔室的第四区域,通过所述过滤器的第四表面部段进入下游腔室。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部进气风门的第二端被设置成抵接所述壳体的第四密封止挡部,以将所述过滤器划分为第三表面部段及第四表面部段。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部段与所述第三表面部段在所述过滤器上具有重合部段;所述第二表面部段与所述第四表面部段被所述重合部段隔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部段与所述第三表面部段在所述过滤器上具有重合部段;所述第二表面部段与所述第四表面部段被所述重合部段隔开;所述第二密封止挡部与所述第四密封止挡部在所述过滤器上限定所述重合部段。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止挡部和/或所述第三密封止挡部由所述壳体的外凹内凸的结构而限定。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其包括如前所述的进气装置。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下附图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进气装置100的立体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进气装置100的剖视图,其中所述进气装置
处于外部空气主导的空气混合模式;
[0020]图3示出了图2中进气装置100的上游腔室的局部图;
[0021]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进气装置100的剖视图,其中所述进气装置处于内部空气主导的空气混合模式;
[0022]图5示出了图4中进气装置100的上游腔室的局部图;
[0023]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进气装置100的剖视图,其中所述进气装置100处于内部空气通入模式;
[0024]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进气装置100的剖视图,其中所述进气装置100处于外部空气通入模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而易见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装置(100),所述进气装置(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限定外部气流入口(111)、内部气流入口(112)及出口(115);风扇(120),被配置为经由所述外部气流入口(111)和/或所述内部气流入口(112)抽吸空气以形成空气流路,且所述空气经由所述出口(115)输出;过滤器(130),所述过滤器(13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部且沿所述空气流路设置在所述外部气流入口(111)及内部气流入口(112)与所述风扇(120)之间,以将所述壳体(110)的内部分隔为上游腔室(113)和下游腔室(114),所述上游腔室(113)包括所述外部气流入口(111)及所述内部气流入口(112);外部进气风门(141),安装在所述外部气流入口(111)处,以能够在外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和外部气流入口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内部进气风门(142),安装在所述内部气流入口(112)处,以能够在内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和内部气流入口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进气风门(141)处于所述外部气流入口打开位置时,所述外部进气风门(141)将所述上游腔室(113)分隔为彼此独立的第一区域(V1)及第二区域(V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进气风门(141)的第一端(1411)抵接所述壳体(110)的第一密封止挡部(151),所述外部进气风门(141)的第二端(1412)用于将所述过滤器(130)划分为第一表面部段(S1)及第二表面部段(S2);外部空气经由外部气流入口(111)进入上游腔室(113)的第一区域(V1),通过所述过滤器(130)的第一表面部段(S1)进入所述下游腔室(114);内部空气能够经由所述内部气流入口(112)进入上游腔室(113)的第二区域(V2),通过所述过滤器(130)的第二表面部段(S2)进入下游腔室(1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进气风门(141)的第二端(1412)被设置成抵接所述壳体(110)的第二密封止挡部(152),以将所述过滤器(130)划分为第一表面部段(S1)及第二表面部段(S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霆伟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