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716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包括拼装叠合板本体,所述拼装叠合板本体包括一组中间板、两组侧板、两组连接板,所述中间板包括其两侧对称设有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插槽,一组所述侧板包括其一侧设有的若干组第三插槽、另一侧设有的第四插槽,所述第四插槽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五插槽,另一组所述侧板的一侧也分别设有第四插槽、第五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拼装叠合板本体由一组中间板、两组侧板、两组连接板构成,各个组件可单独更换,并且可快速完成拼接,节省时间、体力,形成稳定、可快装的叠合板,操作省时省力。操作省时省力。操作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


[0001]本技术涉及叠合板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楼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预应力薄板(厚5~8厘米)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
[0003]如公告号:CN209211728U一种叠合板连接件,这种叠合板连接件能够根据叠合板的间距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移动,在调节板移动的过程中,顶撑弹性件受挤压或者释放,从而保证了调节板始终贴合在两侧的叠合板上,降低了叠合板之间产生起拱或者留有间隙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了自适应相邻叠合板之间间距变化的目的。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拼装叠合板在使用时,为了降低叠合板的使用、维护、更换成本,需要叠合板为多个构件组成并且各个构件具备便于拼接、独立更换的功能。而现有的拼装叠合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叠合板某个部位破损后需要更换整体。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包括拼装叠合板本体,所述拼装叠合板本体包括一组中间板、两组侧板、两组连接板,所述中间板包括其两侧对称设有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插槽,一组所述侧板包括其一侧设有的若干组第三插槽、另一侧设有的第四插槽,所述第四插槽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五插槽,另一组所述侧板的一侧也分别设有第四插槽、第五插槽,且这组侧板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插板,所述连接板包括其两侧连接的第一插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插板,两组所述连接板分别插接至中间板的两侧,两组侧板分别插接至中间板的另外两侧,共同构成拼装的叠合板。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连接至第一插槽中,所述第二插板插接至第二插槽中,便于插接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插板插接至第四插槽并且延伸至第五插槽中,拼接处的密封性好。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的第四插槽中,深入到内部增加连接的密封性、稳定性。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间板、侧板、连接板的厚度相同,使得拼接后成为一个方形整体,第三插板则在外部用于插接下一组的拼装叠合板本体。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插板的宽度小于第二插板的宽度,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板插接至另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槽中,完成拼装叠合板本体之间的拼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拼装叠合板本体由一组中间板、两组侧板、两组连接板构成,各个组件可单独更换,并且可快速完成拼接,节省时间、体力;拼装后外部整洁;中间板连接至两侧的第四插槽中,第一插板连接至第五插槽中,第一插板的宽度小于第二插板的宽度使得卡接后不会晃动;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板插接至另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槽中;连接板的一侧连接至第一插槽中,第二插板插接至第二插槽中,形成稳定、可快装的叠合板,操作省时省力,本装置为多个构件组成并且各个构件具备便于拼接、独立更换的功能,某个构件的局部破损后无需更换整体叠合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右侧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9]1、侧板;11、第三插槽;12、第四插槽;13、第五插槽;2、中间板;21、第一插槽;22、第二插槽;3、连接板;31、第一插板;33、第二插板;5、第三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实施例:
[0023]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包括拼装叠合板本体,所述拼装叠合板本体包括一组中间板2、两组侧板1、两组连接板3,分别在中间、两侧、另外两侧进行连接,拼装效率高;
[0025]所述中间板2、侧板1、连接板3的厚度相同,两组所述连接板3分别插接至中间板2的两侧,两组侧板1分别插接至中间板2的另外两侧;
[0026]所述中间板2包括其两侧对称设有的第一插槽21,所述第一插槽21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插槽22,一组所述侧板1包括其一侧设有的若干组第三插槽11、另一侧设有的第四插
槽12,所述第四插槽12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五插槽13,另一组所述侧板1的一侧也分别设有第四插槽12、第五插槽13,且这组侧板1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插板5;
[0027]所述中间板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的第四插槽12中,所述连接板3包括其两侧连接的第一插板31,所述第一插板31插接至第四插槽12并且延伸至第五插槽13中,所述连接板3的另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插板33,所述第一插板31的宽度小于第二插板33的宽度;
[0028]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板5插接至另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槽11中,所述连接板3的一侧连接至第一插槽21中,所述第二插板33插接至第二插槽22中。
[0029]此外,为了加强结构的拼接稳定性,还可以在各个插接处加上螺栓,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0030]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31]本技术中,使用时,拼装叠合板本体由一组中间板2、两组侧板1、两组连接板3构成,中间板2、侧板1、连接板3的厚度相同使得拼装后外部整洁,中间板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的第四插槽12中,第一插板31插接至第四插槽12并且延伸至第五插槽13中,第一插板31的宽度小于第二插板33的宽度使得卡接后不会晃动,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板5插接至另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槽11中,连接板3的一侧连接至第一插槽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包括拼装叠合板本体,所述拼装叠合板本体包括一组中间板(2)、两组侧板(1)、两组连接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2)包括其两侧对称设有的第一插槽(21),所述第一插槽(21)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插槽(22),一组所述侧板(1)包括其一侧设有的若干组第三插槽(11)、另一侧设有的第四插槽(12),所述第四插槽(12)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五插槽(13),另一组所述侧板(1)的一侧也分别设有第四插槽(12)、第五插槽(13),且这组侧板(1)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插板(5),所述连接板(3)包括其两侧连接的第一插板(31),所述连接板(3)的另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插板(33),两组所述连接板(3)分别插接至中间板(2)的两侧,两组侧板(1)分别插接至中间板(2)的另外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春雷倪海捷陈东亮薛冬陈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市筑城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