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加热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661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加热防护服,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机器人防护服,还包括温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防护服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机器人防护服穿套在机器人本体外侧,通过温控仪控制温控箱使加热系统对机器人防护服持续加热,当机器人防护服与机器人本体形成的内部空间达到20摄氏度,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温控仪,使温控仪控制温控箱停止继续工作,当机器人防护服内部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温度传感器再次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温控仪,由温控仪启动温控箱使加热系统进行工作,重复上述操作,即实现将机器人本体与机器人防护服形成的内部空间保持在10至20摄氏度之间,达到确保机器人本体进行正常工作的技术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加热防护服


[0001]本技术属于机器人防护服
,尤其涉及一种自加热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机器人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展,机器人在3C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条件恶劣的生产环境下,机器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器人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会对机器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影响机器人的正常工作,缩短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尤其在低温恶劣的环境下,低温会对机器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影响机器人的正常工作,降低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加热防护服,通过加热装置的调节使机器人防护服内部温度保持在表面层10℃到20℃之间,保证机器人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并隔绝空气中的水气和粉尘等,提高机器人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加热防护服,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加热防护服,包括机器人本体以及用于对机器人本体进行防护的机器人防护服,所述机器人防护服套穿在机器人本体外侧且与机器人本体拆卸连接,还包括:
[0006]温控机构,用于对机器人防护服进行温度控制,所述温控机构包括加热系统、温控箱以及温控仪,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机器人防护服内部且与机器人防护服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系统为现有技术,所述温控箱设置在机器人防护服内部且与机器人本体拆卸连接,所述温控仪固定连接在机器人防护服上且与温控箱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系统与温控箱以及温控仪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防护服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仪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防护服整体呈模块状,所述机器人防护服上门襟处采用阻燃搭扣式连接。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防护服整体采用缝纫拼接技术且机器人防护服在处于机器人本体的运动轴向上采用了弹性褶皱的形式增加机器人防护服的伸长量。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器人防护服内部加热系统两侧设置为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内里以及表面层,所述内里通过夹层A固定连接在加热系统内侧且与机器人本体接触连接,所述表面层通过夹层B固定连接在加热系统外侧。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里设置为耐磨防划防静电面料。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表面层设置为防水、阻燃、耐腐蚀面料。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层A设置为导热材料,所述夹层A能够将加热系统产生
的热量进行均匀充分的传递。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层B设置为保温隔热材料。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加热防护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将机器人防护服穿套在机器人本体外侧,使机器人防护服完全包裹机器人本体形成隔离的内部空间,通过温控仪控制温控箱使加热系统对机器人防护服持续加热,当机器人防护服与机器人本体形成的内部空间达到20摄氏度,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温控仪,使温控仪控制温控箱停止继续工作,温度传感器对机器人防护服内部的温度进行持续实时监测,当机器人防护服内部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温度传感器再次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温控仪,由温控仪启动温控箱使加热系统进行工作,对机器人防护服进行加热,重复上述操作,即实现将机器人本体与机器人防护服形成的内部空间保持在10至20摄氏度之间,达到确保机器人本体进行正常工作的技术效果;
[0019]2、通过夹层A以及夹层B的设置,实现将加热系统产生的热量更好更持久的储存在机器人防护服内部,提高机器人防护服保温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机器人防护服侧面结构分布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机器人防护服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注释:1、机器人防护服;2、温控箱;3、温度传感器;4、机器人本体;5、加热系统;6、温控仪;7、内里;8、夹层A;9、夹层B;10、表面层;11、弹性褶皱;12、门襟。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7]请参阅图1~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加热防护服,包括机器人本体4以及用于对机器人本体4进行防护的机器人防护服1,机器人防护服1套穿在机器人本体4外侧且与机器人本体4拆卸连接,还包括:
[0028]温控机构,用于对机器人防护服1进行温度控制,温控机构包括加热系统5、温控箱2以及温控仪6,加热系统5设置在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且与机器人防护服1固定连接,加热系统5为现有技术,温控箱2设置在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且与机器人本体4拆卸连接,温控仪6固定连接在机器人防护服1上且与温控箱2电性连接,加热系统5与温控箱2以及温控仪6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29]优选的,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与温控仪6电性连接。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实现通过温度传感器3对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
[0030]优选的,机器人防护服1整体呈模块状,机器人防护服1上门襟12处采用阻燃搭扣式连接。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实现方便机器人防护服1套穿在机器人本体4上且便于取下进行检修护理的目的。
[0031]优选的,机器人防护服1整体采用缝纫拼接技术且机器人防护服1在处于机器人本体4的运动轴向上采用了弹性褶皱11的形式增加机器人防护服1的伸长量。此种设置的目的在于,使机器人防护服1走线均匀、美观、结实耐用,达到使机器人本体4在运动过程中机器人防护服1贴合机器人本体4多种运动形态的目的。
[003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机器人防护服1穿套在机器人本体4外侧,使机器人防护服1完全包裹机器人本体4形成隔离的内部空间,通过温控仪6控制温控箱2使加热系统5对机器人防护服1持续加热,当机器人防护服1与机器人本体4形成的内部空间达到20摄氏度,通过温度传感器3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温控仪6,使温控仪6控制温控箱2停止继续工作,温度传感器3对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的温度进行持续实时监测,当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温度传感器3再次将温度信息传递给温控仪6,由温控仪6启动温控箱2使加热系统5进行工作,对机器人防护服1进行加热,重复上述操作,即实现将机器人本体4与机器人防护服1形成的内部空间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加热防护服,包括机器人本体(4)以及用于对机器人本体(4)进行防护的机器人防护服(1),所述机器人防护服(1)套穿在机器人本体(4)外侧且与机器人本体(4)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机构,用于对机器人防护服(1)进行温度控制,所述温控机构包括加热系统(5)、温控箱(2)以及温控仪(6),所述加热系统(5)设置在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且与机器人防护服(1)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系统(5)为现有技术,所述温控箱(2)设置在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且与机器人本体(4)拆卸连接,所述温控仪(6)固定连接在机器人防护服(1)上且与温控箱(2)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系统(5)与温控箱(2)以及温控仪(6)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防护服(1)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所述温度传感器(3)与温控仪(6)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加热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防护服(1)整体呈模块状,所述机器人防护服(1)上门襟(12)处采用阻燃搭扣式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凤城龙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