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507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包括前缸盖、后缸盖及第一缸筒,第一缸筒内设有第二缸筒和第三缸筒,第二缸筒内设有第一活塞杆,第三缸筒内设有第二活塞杆;前缸盖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二缸筒内腔的前油孔,后缸盖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三缸筒内腔的后油孔,第二缸筒的外壁、第三缸筒的外壁与第一缸筒内壁之间形成内腔油道,内腔油道外连通第三缸筒内腔与第二缸筒内腔,第二活塞杆中心开设有内连通第三缸筒内腔与第二缸筒内腔的径向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液压油同时对第三缸筒内的第二活塞杆、第二缸筒内的第一活塞杆产生作用力,使得油缸在启动初期即可产生相对于自身缸径1.5~2倍的推力,从而在缩小缸径前提下,提高油缸的运动速度。油缸的运动速度。油缸的运动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油缸
,尤其是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汽车压铸技术的不断改进,普通压铸行业已经从标准化压铸向一体化压铸进行转变。伴随制作模具的体积越来越大,对油缸的要求也从原先的中小型油缸向大吨位油缸进行过渡。由于一体化压铸模具上使用的油缸对于初期抽拔力的要求较大,往往都在100吨以上,所以一般需使用缸径较大的油缸才能满足使用上的要求,类似如280、300缸径等这类大缸径油缸。但是缸径较大也使得油缸整体的动作速度较慢,生产效率偏低,且安装、拆卸及维护等成本也相对较大。
[0003]为了能够在满足客户对于油缸抽拔力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油缸整体动作速度,节省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特此专利技术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在满足油缸抽拔力使用要求前提下可提高油缸运动速度的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包括前缸盖、后缸盖以及固定在前缸盖与后缸盖之间的第一缸筒,所述的第一缸筒内设有第二缸筒和第三缸筒,第二缸筒内设有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一体结构的第一活塞与第二缸筒内壁滑动配合,第三缸筒内设有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一体结构的第二活塞与第三缸筒内壁滑动配合;第二缸筒与第三缸筒之间设有中间隔盖,第二缸筒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缸盖与中间隔盖之间,第三缸筒两端分别固定在中间隔盖与后缸盖之间;
[0006]所述的前缸盖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二缸筒内腔的前油孔,后缸盖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三缸筒内腔的后油孔,第二缸筒的外壁、第三缸筒的外壁与第一缸筒内壁之间形成内腔油道,内腔油道外连通第三缸筒内腔与第二缸筒内腔,第二活塞杆中心开设有内连通第三缸筒内腔与第二缸筒内腔的径向通孔。
[0007]具体说,所述的第二缸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连通第二缸筒内腔与内腔油道的第一油孔,第三缸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连通第三缸筒内腔与内腔油道的第二油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活塞杆的前端开设有连通径向通孔与第二缸筒内腔的第三油孔。
[0009]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活塞杆后端设有缓冲环,前缸盖内侧面开设有可与缓冲环相配合产生缓冲作用的缓冲孔,缓冲孔分别与前油孔与第二缸筒内腔连通。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缸筒内设置第二缸筒、第三缸筒,利用液压油同时对第三缸筒内的第二活塞杆、第二缸筒内的第一活塞杆产生作用力,使得油缸在启动初期即可产生相对于自身缸径1.5~2倍的推力,因而可以在缩小缸径前提
下,提高油缸的整体运动速度,降低油缸的制作、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前缸盖,2.后缸盖,3.第一缸筒,4.第二缸筒,5.第三缸筒6.中间隔盖,7.第一活塞杆,8.第二活塞杆,9.前油孔,10.后油孔,11.内腔油道,12.第一油孔,13.第二油孔,14.径向通孔,15.第三油孔,16.缓冲环,17.缓冲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5]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包括前缸盖1、后缸盖2以及第一缸筒3,第一缸筒3固定在前缸盖1与后缸盖2之间,位于第一缸筒3内设有外径相同的第二缸筒4和第三缸筒5,第二缸筒4与第三缸筒5之间设有中间隔盖6,第二缸筒4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缸盖1与中间隔盖6之间,第三缸筒5两端分别固定在中间隔盖6与后缸盖2之间。
[0016]第二缸筒2内设有第一活塞杆7,第一活塞杆7与前缸盖1滑动配合并伸出前缸盖1外,与第一活塞杆7一体结构的第一活塞与第二缸筒2内壁滑动配合,第三缸筒5内设有第二活塞杆8,与第二活塞杆8一体结构的第二活塞与第三缸筒5内壁滑动配合。
[0017]前缸盖1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二缸筒4内腔的前油孔9,后缸盖2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三缸筒5内腔的后油孔10,第二缸筒4的外壁、第三缸筒5的外壁与第一缸筒3内壁之间形成内腔油道11,第二缸筒4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一油孔12,第一油孔12连通第二缸筒4内腔与内腔油道11,第三缸筒5的筒壁上开设有第二油孔13,第二油孔13连通第三缸筒5内腔与内腔油道11。
[0018]中间隔盖6上开设有过渡孔,第二活塞杆8与过渡孔滑动配合并伸入第二缸筒4内腔内,第二活塞杆8中心开设有径向通孔14,该径向通孔14前端与第二缸筒4内腔连通、后端与第三缸筒5内腔相通;第二活塞杆8的前端开设有第三油孔15,第三油孔15连通径向通孔14与第二缸筒4内腔。
[0019]位于第一活塞杆7后端设有与第一活塞贴合的缓冲环16,前缸盖1内侧面开设有可与缓冲环16相配合产生缓冲作用的缓冲孔17,缓冲孔17分别与前油孔9与第二缸筒4内腔连通。
[0020]工作时,液压油通过后油孔10进入第三缸筒5内腔,推动第二活塞杆8前进,与此同时,液压油通过第二活塞杆8的径向通孔14及第三油孔15进入第二缸筒4内腔,推动第一活塞杆7前进,第一活塞杆7、第二活塞杆8同时动作可使油缸初期瞬间产生相当于自身缸径1.5~2倍的作用力。当第二活塞杆8行程走完后,第一活塞杆7提高速度继续前进,当第一活塞杆7行程即将走完接近前缸盖1时,缓冲环16进入缓冲孔17内通过两者之间的间隙配合产生缓冲作用,以减少第一活塞杆7的快速前进而产生的撞击力。
[0021]然后液压油通过前油孔9、缓冲孔17进入第二缸筒4内腔,推动第一活塞杆7回退,同时第二缸筒4内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油孔12进入内腔油道11,继而经第二油孔13进入
第三缸筒5内腔,推动第二活塞杆8回退,直至第一活塞杆7、第二活塞杆8全部回退到底。
[0022]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快速倍力油缸,包括前缸盖、后缸盖以及固定在前缸盖与后缸盖之间的第一缸筒,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缸筒内设有第二缸筒和第三缸筒,第二缸筒内设有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活塞杆一体结构的第一活塞与第二缸筒内壁滑动配合,第三缸筒内设有第二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一体结构的第二活塞与第三缸筒内壁滑动配合;第二缸筒与第三缸筒之间设有中间隔盖,第二缸筒两端分别固定在前缸盖与中间隔盖之间,第三缸筒两端分别固定在中间隔盖与后缸盖之间;所述的前缸盖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二缸筒内腔的前油孔,后缸盖径向开设有连通第三缸筒内腔的后油孔,第二缸筒的外壁、第三缸筒的外壁与第一缸筒内壁之间形成内腔油道,内腔油道外连通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星辉李江烨
申请(专利权)人:三和油缸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