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399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包括外壳,外壳内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内壳,内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子,传动轴的正面贯穿内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外部,传动轴的背面延伸至内壳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叶,内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扇叶将外壳内空气从排风口排出,而外部空气会从进风口进入到外壳内,使电机内空气与外壳空气流通,同时半导体制冷片将内壳内部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而散热片会将热量传递到空气内,进而提高循环风冷机构的散热效率,使循环风冷机构可以对电机进行快速降温。机进行快速降温。机进行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
,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电力系统中的电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
[0003]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避免电机因为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通常会在电机内安装循环风冷机构,而常用的循环风冷机构是通过扇叶的旋转,来使电机内空气与外部空气流动,进而对电机进行散热,但这种散热效率较低,难以对电机进行快速降温。
[0004]因此,需要对循环风冷机构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其对电机散热效率低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具备提高循环风冷机构散热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循环风冷机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包括外壳;
[0007]所述外壳内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子,所述传动轴的正面贯穿内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所述传动轴的背面延伸至内壳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内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子;
[0008]所述内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外壳的背面开设有排风口,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进风口背面的底座。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板,所述防尘网板的外侧延伸至外壳的外部。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内壳内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贯穿内壳并与半导体制冷片电性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进风口背面的温度显示器,所述温度显示器通过信号线依次贯穿外壳和内壳并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的顶部和温度传感器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隔温套,所述隔温套套设在信号线的外部,所述隔温套的外侧分别与内壳的表面和内壁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内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半导体制冷片背面的支
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扇叶将外壳内空气从排风口排出,而外部空气会从进风口进入到外壳内,使电机内空气与外壳空气流通,同时半导体制冷片将内壳内部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而散热片会将热量传递到空气内,进而提高循环风冷机构的散热效率,使循环风冷机构可以对电机进行快速降温。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尘网板,防止灰尘和杂质从进风口或排风口进入到外壳内,导致灰尘和杂质附着在散热片上,影响散热片对热量传递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外壳的右视剖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外壳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外壳的后视剖视示意图。
[0021]图中:1、外壳;2、内壳;3、传动轴;4、转子;5、扇叶;6、定子;7、半导体制冷片;8、散热片;9、进风口;10、排风口;11、底座;12、防尘网板;13、温度传感器;14、温度显示器;15、隔温套;1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包括外壳1;
[0024]外壳1内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内壳2,内壳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传动轴3,传动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子4,传动轴3的正面贯穿内壳2并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传动轴3的背面延伸至内壳2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叶5,内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子6;
[0025]内壳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7,半导体制冷片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8,外壳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进风口9,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排风口10,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进风口9背面的底座11。
[0026]参考图2,进风口9和排风口1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板12,防尘网板12的外侧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防尘网板12,防止灰尘和杂质从进风口9或排风口10进入到外壳1内,导致灰尘和杂质附着在散热片8上,影响散热片8对热量传递的效率。
[0028]参考图3,内壳2内部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通过信号线贯穿内壳2并与半导体制冷片7电性连接。
[002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13,对内壳2内部温度
进行检测,当内壳2内温度超过指定数值时,温度传感器13才会向半导体制冷片7输送信号线,使半导体制冷片7启动,从而降低电机的耗电量。
[0030]参考图3,外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进风口9背面的温度显示器14,温度显示器14通过信号线依次贯穿外壳1和内壳2并与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
[003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温度显示器14,对内壳2内温度进行显示,让使用者可以实时查看电机内部的温度,便于使用者判断电机内部运行情况。
[0032]参考图3,外壳1内部的顶部和温度传感器13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隔温套15,隔温套15套设在信号线的外部,隔温套15的外侧分别与内壳2的表面和内壁固定连接。
[003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隔温套15,对信号线进行防护,避免热量传递到信号线上,导致信号线外皮因为高温而开裂。
[0034]参考图4,内壳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位于半导体制冷片7背面的支撑杆16,支撑杆16的外侧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
[003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杆16,对内壳2进行支撑防护,从而分担内壳2与外壳1连接处所受重力,防止外壳1与内壳2连接处断裂。
[003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当电机运行时,扇叶5会跟随传动轴3旋转,扇叶5利用旋转将外壳1内空气从排风口10排出,使外壳1内处于负压状态,此时外部空气会从进风口9进入到外壳1内,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部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内壳(2),所述内壳(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子(4),所述传动轴(3)的正面贯穿内壳(2)并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所述传动轴(3)的背面延伸至内壳(2)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扇叶(5),所述内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子(6);所述内壳(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7),所述半导体制冷片(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片(8),所述外壳(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进风口(9),所述外壳(1)的背面开设有排风口(10),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进风口(9)背面的底座(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散热的循环风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9)和排风口(1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板(12),所述防尘网板(12)的外侧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霄银曾钰邵革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上电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