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98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包括支撑平台(14),支撑平台(14)上设置有走行架(2),走行架(2)通过支腿在支撑平台(14)上走行,支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注机构,混凝土浇注机构包括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内模机构设置于外模机构之间,内模机构包括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依次连接,内模上模(8)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与走行架(2)相连接,通过走行架(2)带动整个自走行模板转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拆装方便,具有自走行的功能,可节约塔吊施工、模板拆装、移模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缩短施工周期。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渡槽或U型梁的施工过程中有下列几种方式:1、在线路上设置梁场,梁场内预制好后通过架梁机架梁;2、采用造梁机现浇梁体;3、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拼装模板现浇。对于一些特大型梁体,选用架梁机的方式无法施工,采用造桥机的方式将大大增加成本,且造桥机的设备较大,在一些山区交通不发达的地方进场困难,所以只能采用支架加拼装模板的形式生产。传统的模板采用分散拼装的模式,且在本跨施工完成后,逐块拆除后通过塔吊吊转到下一跨,这样施工周期长,占用塔吊时间长,效率低,施工缓慢且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以解决现有桥梁施工装置转场不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包括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走行架,所述走行架通过支腿在支撑平台上走行,所述支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注机构,所述混凝土浇注机构包括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外模机构之间,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上模、内模中模和内模下模,所述内模上模、内模中模和内模下模依次连接,所述内模上模通过内模上模滑座与走行架相连接,通过走行架带动整个自走行模板转场。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支腿上设置有门架走行,所述门架走行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设置于支撑平台上,所述走行架通过门架走行在轨道上自由走行。/>[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所述第一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底模和第一外模,所述第一底模设置于支撑平台上,浇筑时,第一底模与第一外模相连接,所述第一外模设置于走行架上;所述第二外模机构包括第二底模和第二外模,所述第二底模设置于支撑平台上,浇筑时,第二底模与第二外模相连接,所述第二外模设置于走行架上;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模通过第一外模滑座设置于走行架上,通过第一外模滑座带动第一外模在走行架上滑动以及升降;所述第二外模通过第二外模滑座设置于走行架上,通过第二外模滑座带动第二外模在走行架上滑动以及升降。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机构还包括内模支架,所述内模支架设置于走行架上,内模支架上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中设置有油缸和内模导柱,所述内模导柱可在导套中做伸缩运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内模导柱上连接有内模支撑模板,所述内模支撑模板通过内模导柱进行升降运动,浇筑时,所述内模导柱与内模支撑模板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支撑模板通过铰接的方式分别与内模中模和内模下模相连
接,所述内模中模与内模上模相连接,所述内模上模通过内模上模滑座与走行架相连接,通过内模上模滑座带动内模上模滑动以及升降。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拆装方便,具有自走行的功能,可节约塔吊施工、模板拆装、移模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合模状态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脱模状态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施工状态图;
[0016]图中,1

门架走行,2

走行架,3

第一底模,4

第一外模,5

第一外模滑座,6

内模支架,7

内模上模滑座,8

内模上模,9

内模支撑,10

内模中模,11

内模导柱,12

内模支撑模板,13

内模下模,14

支撑平台,15

第二底模,16

第二外模,17

第二外模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实施例1:
[0021]参阅图1至图3,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包括支撑平台14,所述支撑平台14上设置有走行架2,所述走行架2通过支腿在支撑平台14上走行,所述支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注机构,所述混凝土浇注机构包括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外模机构之间,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所述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依次连接,所述内模上模8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与走行架2相连接,通过走行架2带动整个自走行模板转场。
[0022]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支腿共有两个,每个支腿上均设置有门架走行1,并自带有电机减速机及电控系统,所述门架走行1正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设置于支撑平台14上,走行架2通过门架走行1可在轨道上纵向自由走行。由于整个梁体纵向较长,所以,将自走行模板分成了多节,每节上均设置有走行架2。
[0023]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所述第一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底模3和第一外模4,所述第一底模3安放在支撑平台14上,浇筑
时,第一底模3与第一外模4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外模4设置于走行架2上;所述第二外模机构包括第二底模15和第二外模16,所述第二底模15安放在支撑平台14上,浇筑时,第二底模15与第二外模16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外模16设置于走行架2上;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之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第一底模3和第二底模15可配置两套,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模4通过第一外模滑座5设置于走行架2上,通过第一外模滑座5带动第一外模4在走行架2上左右滑动以及上下升降;所述第二外模16通过第二外模滑座17设置于走行架2上,通过第二外模滑座17带动第二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14),所述支撑平台(14)上设置有走行架(2),所述走行架(2)通过支腿在支撑平台(14)上走行,所述支腿之间设置有混凝土浇注机构,所述混凝土浇注机构包括外模机构和内模机构,所述内模机构设置于外模机构之间,所述内模机构包括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所述内模上模(8)、内模中模(10)和内模下模(13)依次连接,所述内模上模(8)通过内模上模滑座(7)与走行架(2)相连接,通过走行架(2)带动整个自走行模板转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上设置有门架走行(1),所述门架走行(1)下方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设置于支撑平台(14)上,所述走行架(2)通过门架走行(1)在轨道上自由走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支架自走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外模机构和第二外模机构,所述第一外模机构包括第一底模(3)和第一外模(4),所述第一底模(3)设置于支撑平台(14)上,浇筑时,第一底模(3)与第一外模(4)相连接,所述第一外模(4)设置于走行架(2)上;所述第二外模机构包括第二底模(15)和第二外模(16),所述第二底模(15)设置于支撑平台(14)上,浇筑时,第二底模(15)与第二外模(16)相连接,所述第二外模(16)设置于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兵周召旭周林翁明华魏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五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