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声装置及降噪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63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声装置及降噪设备,涉及吸声技术领域,以实现从低频到高频的频带范围内,各个共振吸声点均可以实现有效吸声,并实现多阶共振频率有效吸声,从而降低吸声断层问题,使得吸声效果具有宽频率。所述吸声装置包括:穿孔板以及吸声背腔,吸声背腔具有开口,穿孔板设在开口处,穿孔板的孔径小于0.1mm,吸声背腔具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多个共振腔。所述降噪设备包括上述吸声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吸声装置用于降噪中。置用于降噪中。置用于降噪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声装置及降噪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声
,尤其涉及一种吸声装置及降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在噪声传播路径上敷设穿孔板吸声材料控制噪声。穿孔板吸声材料则是通过在穿孔板背后设置腔体,形成的一种共振式吸声结构,在达到共振状态下可以实现有效吸声。
[0003]然而受共振原理制约,常规的穿孔板吸声材料仅在共振频率附近的窄带内才能实现有效吸声,一旦偏离共振频率将迅速失效。例如:目前的穿孔板吸声结构的低频吸声受高度限制较大,只在第一阶共振频率处实现有效吸声,在第二阶及之后的共振频率处的吸声系数会显著下降,因此无法利用第二阶及之后的共振吸声点,而各共振频率之间的频带无法有效吸声,存在“吸声断层”,吸声效果不具有宽频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声装置及降噪设备,以保证在低频到高频的频带范围内,各个共振吸声点均可以实现有效吸声,并实现多阶共振频率有效吸声,从而降低吸声断层问题,使得吸声效果具有宽频率。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声装置,包括:穿孔板以及吸声背腔,吸声背腔具有开口,穿孔板设在开口处,吸声背腔具有与开口连通的多个共振腔,多个共振腔沿着平行于穿孔板的第一方向分布,各个共振腔的等效高度比值为a的1.8倍~2.2倍,a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声装置中,吸声背腔具有开口,声波从穿孔板进入到被背腔后,穿孔板设在开口处。基于此,当声波通过穿孔板时,声波与穿孔板形成共振,实现第一次有效吸声。同时,由于吸声背腔具有与开口连通的多个共振腔,多个共振腔沿着平行于穿孔板的第一方向分布,因此,经过穿孔板第一次吸声后的声波沿着平行于穿孔板的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共振腔就会与多个共振腔体形成共振,经过第一次吸声后的声波经过多个共振腔完成第二次吸声。同时,各个共振腔的等效高度比值为a的1.8倍~2.2倍,a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这样就会使得第一次吸声后的声波进入多个共振腔时达到一种接力吸声,这样就会对进入背腔的第一次吸声后的声波进行更加有效的吸声,从而保证在低频到高频的频带范围内,各个共振吸声点均可以实现有效吸声,并实现多阶共振频率有效吸声,从而降低吸声断层问题,使得吸声效果具有宽频率。
[000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噪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吸声装置。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吸声设备的有益效果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方面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结构图;
[0011]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空气域示意图;
[0012]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空气域示意图的俯视图;
[0013]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共振腔等效高度示意图;
[0014]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共振腔等效高度折叠后示意图;
[0015]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吸声单元折叠腔体剖视图;
[0016]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吸声单元折叠腔体剖视图;
[0017]图4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三吸声单元折叠腔体剖视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声学实验系统的简化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微穿孔板和微穿孔板声阻对比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微穿孔板和微穿孔板声抗对比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微穿孔板和常规微穿孔板吸声系数对比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各吸声单元和吸声装置理论结果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超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系数图;
[0024]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吸声装置的声抗与吸声频率比例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

吸声装置,101

穿孔板,102

吸声背腔,103

开口,104

共振腔,1041

第一吸声单元,1042

第二吸声单元,1043

第三吸声单元,105

隔板,106

扬声器,107

阻抗管,108

传声器,109

实验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现有技术中,在噪声传播路径上敷设穿孔板吸声材料控制噪声。穿孔板吸声材料则是通过在穿孔板背后设置腔体,形成的一种共振式吸声结构,在达到共振状态下可以实现有效吸声。然而受共振原理制约,常规的穿孔板吸声材料仅在共振频率附近的窄带内才能实现有效吸声,一旦偏离共振频率将迅速失效。例如:目前的穿孔板吸声结构的低频吸声受高度限制较大,只在第一阶共振频率处实现有效吸声,在第二阶及之后的共振频率处的吸声系数会显著下降,因此无法利用第二阶及之后的共振吸声点,而各共振频率之间的频带无法有效吸声,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孔板以及吸声背腔,所述吸声背腔具有开口,所述穿孔板设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穿孔板的孔径小于0.1mm,所述吸声背腔具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多个共振腔,多个所述共振腔沿着平行于所述穿孔板的第一方向分布,各个所述共振腔的等效高度比值为a的1.8倍~2.2倍,a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共振腔的等效高度满足
±
10%的裕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随着声音频率的变化,所述吸声装置的声学参数与空气的声学参数的差值在预设阈值内变化,所述吸声系数包括声阻和/或声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装置的多阶共振频率的吸声系数在540Hz~3700Hz频率范围内大于或等于0.9,所述吸声装置的多阶共振频率的平均吸声系数在540Hz~3700Hz频率范围等于0.96。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共振腔均为折叠式共振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背腔包括多个具有所述开口的吸声单元,各个所述吸声单元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吸声单元具有形成相应所述共振腔的空腔,每个所述空腔与所述开口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郑铭阳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