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960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注射器、收卷器以及盘绕在收卷器上的鞘内导管,注射器设置在收卷器的侧面;鞘内导管的一端与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伸出壳体外;还包括用于推注注射器的推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收卷器旋转的旋转电机推动装置;还包括盘绕在收卷器上的外鞘导管,外鞘导管包括位于中部可供鞘内导管穿过的中空腔体以及中空腔体外侧的双层夹壁空间;鞘内导管头端长于外鞘导管的头端;双层夹壁空间在外鞘导管的尾端连通有负压导管;本技术方案是在给病变静脉注入医用闭合胶的同时实现鞘内导管后退,采用负压系统吸闭病变静脉的方式,具有闭合效果好的特点,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医护人员数量。度和医护人员数量。度和医护人员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主要病因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另外一种重要病因见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穿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因其往往合并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表现出浅表静脉的迂曲扩张。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因为深静脉回流不畅,发生浅静脉代偿性的迂曲扩张;下肢动静脉瘘、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也可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表现;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如布加综合征,也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0003]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有穿弹力袜、手术剥除、激光、射频、注射硬化剂等治疗方法,其中穿弹力袜只能起到延缓疾病发展的效果;手术剥除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并发症多的缺陷,也容易留下疤痕;激光和射频通过热损伤闭合功能不全静脉,需要切开静脉行高位结扎,否则复发率高,同时容易烧伤静脉附近的隐神经和皮肤,以上手术方法均需要全麻或脊髓麻醉或肿胀麻醉;注射硬化剂也通常需要切开静脉行高位结扎,否则复发率高,同时容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皮肤色素沉着,异位栓塞等。近年在国外开始应用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如国外医用胶给胶系统(如VenaSeal)是在医用胶注入静脉血管腔内后,通过压迫静脉浅面的皮肤实现静脉壁的闭合,接着后退给胶导管,再进行下一次医用胶注入,在此过程中注胶量和导管后退速度往往难以准确匹配,容易出现:1、注胶不均匀,闭合效果差,无法实现静脉管腔在缩小状态下闭合;或用胶量大导致产生硬结大的情况;2、该给胶系统若配合速凝型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一旦退管速度过慢,可能发生注入静脉内的胶水在静脉压闭前就已经聚合凝集,会产生大的硬结,患者不适感明显,更容易发生注入静脉的胶在给胶导管后退前粘住给胶导管的状况,因此该系统更适用于配合凝固时间较长的医用胶使用,但该系统在配合凝固时间较长的医用胶使用时,医用胶一旦顺着血液流动,将容易导致其他血管部位形成栓塞。
[0004]由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急需一种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它具有连续出胶,在出胶过程中能够同时后退导管,具有用胶量均匀可控、产生的硬结小、静脉腔闭合而非形成血凝块充填、患者舒适度好、操作方便的特点,也能够适用不同凝固时间的医用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注射器、收卷器以及盘绕在收卷
器上的鞘内导管,注射器设置在收卷器的侧面;鞘内导管的一端与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伸出壳体外;还包括用于推注注射器的推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收卷器旋转的旋转机构;还包括盘绕在收卷器上的外鞘导管,外鞘导管包括位于中部可供鞘内导管穿过的中空腔体以及中空腔体外侧的双层夹壁空间;鞘内导管在外鞘导管的尾部密封;鞘内导管头端长于外鞘导管的头端;双层夹壁空间在外鞘导管的尾端连通有负压导管,负压导管的操作负压为200mmhg

300mmhg。
[0008]较优的,在收卷器的侧面设有导管卡位结构。
[0009]较优的,导管卡位结构包括位于收卷器上的斜孔以及斜孔另一侧的容纳槽,收卷器的边缘设有导管弯折槽,导管弯折槽与容纳槽相连通。
[0010]较优的,外鞘导管的尾端连接有连接头,连接头的内部设有连通双层夹壁空间的连接腔,双层夹壁空间通过连接头的连接腔与负压导管连通。
[0011]较优的,鞘内导管头端长于外鞘导管头端1.5cm

4cm。
[0012]较优的,负压导管通过旋转接头安装在与收卷器旋转中心对应的壳体上,旋转接头的外端连接有负压系统。
[0013]较优的,注射器固定在弹性限位壳内。
[0014]较优的,鞘内导管尾端连接有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接口连通有推注器,另外两个接口分别与鞘内导管和注射器连通。
[001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原理在于:
[0016]本系统使用之前,医生通过超声评估病变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或穿通静脉的直径、走形、体表投影位置、瓣膜功能、血液流动方向等,确定鞘内导管插入长度和医用闭合胶的使用量。患者仰卧平卧位,患肢消毒铺巾。在使用时,将闭合胶注入注射器,然后将注射器安装在收卷器上。超声探头消毒或无菌保护套保护,顺行直接穿刺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或局部切开患肢静脉,穿刺针为中空,将导引丝穿入穿刺针内,外鞘导管内部带有尖头鞘芯也为中空,外鞘导管和鞘芯顺着导引丝插入患肢静脉。然后将导引丝和尖头鞘芯拔出,将鞘内导管穿入外鞘导管的中空腔体进入患肢静脉;外鞘导管在尾端位置与鞘内导管密封,外鞘导管连接负压,外鞘导管头端在患肢静脉内,通过吸闭的方式完全闭合患肢静脉端部,然后旋转机构驱动收卷器旋转,带动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慢慢从患肢静脉向外抽出,并收卷在收卷器上。在此过程中,注射器、推动装置随着收卷器旋转,同时收卷器上推动装置推动注射器向鞘内导管内推注闭合胶。外鞘导管继续通过吸闭的方式闭合已注胶的患肢静脉,同时在旋转机构的牵引下后退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通过设置旋转机构和推动装置的速度,可以控制出胶速度和收卷速度的配合。随着收卷器的转动,注射器向鞘内导管内连续注胶,实现均匀、连续出胶并同时退管的效果。其中吸闭是采用医用负压机通过外鞘导管向患肢静脉内吸气形成负压进而吸闭相应位置的患肢静脉。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方案是在给患肢静脉注入医用闭合胶的同时实现鞘内导管后退,可有效避免进入静脉腔内的医用闭合胶粘住鞘内导管,静脉腔内的用胶量少,出胶均匀,产生的硬结小,患者无异物不适感;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注胶量及退管的精度,也能够适用不同凝固时间的医用胶,更加适于推广;2、采用负压系统吸闭患肢静脉的方式,具有闭合效果好的特点,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和医护人员数量。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静脉曲张治疗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的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0]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收卷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导管弯折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静脉曲张治疗系统中外鞘导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8为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在患肢静脉端开始注胶和吸闭状态的示意图;
[0026]附图9为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在患肢静脉端边注胶边后退的状态示意图;
[0027]附图10为外鞘导管和鞘内导管在患肢静脉端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设有注射器(2)、收卷器(4)以及盘绕在收卷器(4)上的鞘内导管(6),注射器(2)设置在收卷器(4)的侧面;鞘内导管(6)的一端与注射器(2)连通,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还包括用于推注注射器(2)的推动装置(3)以及用于驱动收卷器(4)旋转的旋转电机(5)推动装置(3);还包括盘绕在收卷器(4)上的外鞘导管(7),外鞘导管(7)包括位于中部可供鞘内导管(6)穿过的中空腔体(701)以及中空腔体(701)外侧的双层夹壁空间(702);鞘内导管(6)在外鞘导管(7)的尾部密封;鞘内导管(6)头端长于外鞘导管(7)的头端;双层夹壁空间(702)在外鞘导管(7)的尾端连通有负压导管(10);负压导管(10)的操作负压为200mmhg

300mmh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收卷器(4)的侧面设有导管卡位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脉曲张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导管卡位结构包括位于收卷器(4)上的斜孔(14)以及斜孔(14)另一侧的容纳槽(15),收卷器(4)的边缘设有导管弯折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以宽江雪梅张明逸喻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