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645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包括投影眼镜、终端处理器和红外辐照器;所述红外辐照器包括能够转动的、环形的、灯架,所述灯架的中部为手术操作区;以及设置在灯架内圈上的用于朝手术操作区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光源;所述投影眼镜包括镜架、镜片、红外接收器和荧光投影器,所述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的红外光图像,并回传至终端处理器;所述荧光投影器能够根据终端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投影出荧光图像;所述终端处理器通过软信号线与红外接收器和荧光投影器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帮助医师快速的寻找到最佳的红外照射角度,使得静脉探寻效果更好。使得静脉探寻效果更好。使得静脉探寻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游离皮瓣移植术多用于大块痣、胎记、瘢痕等的治疗,其通过切除患区皮肤瘢痕,再转移身体其他部位的皮瓣进行再植。游离植皮适用于覆盖不能或不应在身体所有部位直接闭合和缝合的全层皮肤缺损,但其基底必须满足良好血液供应和不暴露重要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条件。在断指重植、断肢重植中,游离皮瓣术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皮瓣移植过程中,对浅静脉血管的有效吻合,直接关系到游离皮瓣的再植存活率,是游离皮瓣术中的关键环节。传统方式在进行浅静脉血管探寻时,主要依靠医师经验进行判断,操作难度较大。
[0003]静脉血管红外探寻装置是通过发射的红外光对患部进行照射,利用周围组织和静脉中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不同,将信息经过光电转换和图像处理,最后将静脉清晰显示出来。这种方式目前已经较为常见的应用在静脉穿刺中。
[0004]然而,对于游离皮瓣术而言,由于在完全建立有效血运前,游离皮瓣中的血液不充盈,导致常规的静脉血管红外探寻装置对静脉的探寻效果不尽如人意,经过多年临床总结,专利技术人发现:造成探寻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现有的探寻装置,其红外光源位置相对固定,而探寻效果受到皮下组织厚度、照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将光源位置调整至最佳照射角度,导致整体效果不佳。若能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对光源位置进行快速的布置,辅助医师寻找到最佳照射位置,将有效的提高红外探寻在游离皮瓣术中的应用前景。
专利技术内容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极大的提升探寻效果的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包括投影眼镜、终端处理器和红外辐照器;
[0007]所述红外辐照器包括能够转动的、环形的灯架,所述灯架的中部为手术操作区;以及设置在灯架内圈上的用于朝手术操作区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光源;
[0008]所述投影眼镜包括镜架、镜片、红外接收器和荧光投影器,所述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的红外光图像,并回传至终端处理器;所述荧光投影器能够根据终端处理器发送的控制指令投影出荧光图像;
[0009]所述终端处理器通过软信号线与红外接收器和荧光投影器电性连接,终端处理器用于将红外光图像信息处理为荧光图像信息,并向荧光投影器发送控制指令。
[0010]优选的,所述红外接收器和荧光投影器均设置在镜架中段的上部。
[0011]优选的,所述红外辐照器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半圆槽状的槽架;所述槽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沿槽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灯架前后两侧的外沿均设置有与滑动槽相适配的连接圈,所述灯架上的连接圈对应伸入槽架的滑动槽内,与槽架构成转
动配合;所述红外光源安装在灯架的内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圈与滑动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转动圈。
[0013]优选的,所述灯架外周面的中部呈环形设置有一圈齿环,所述槽架的一端内设置有与齿环相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固定设置在槽架外表面的减速电机传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减速电机所在一端的槽架侧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减速电机启闭的翘板开关。
[0015]优选的,所述减速电机相反一侧的槽架外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减速电机转速的调速旋钮。
[0016]优选的,所述灯架的内周面设置有两道环形的第一导电环,所述灯架的外周面对应第一导电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之间通过导电柱连通;
[0017]所述红外辐照器的电源接头线经槽架的一端伸入槽架内,且正负线头分别连接一个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分别压靠在两道第二导电环上。
[0018]优选的,所述槽架两端的底部还设置有两根支撑腿。
[0019]优选的,所述支撑腿与槽架可拆卸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帮助医师快速的寻找到最佳的红外照射角度,使得静脉探寻效果更好。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在灯架中部的手术操作区内进行操作;通过灯架上设置的红外光源能够对手术操作区发射红外光,医师佩戴投影眼镜进行操作,反射的红外光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并回传至终端处理器,终端处理器对红外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荧光图像信息,终端处理器向荧光投影器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荧光投影器将对应的荧光图像投影至手术操作区的肢体上,以供医师进行参考。本专利技术在此基础上,将红外光源设置在可转动的灯架上,灯架能够围绕着手术操作区进行转动,从而调整红外光源相对手术操作区中心的位置,进而将红外光源调整至最佳的照射位置。本专利技术极大的提升了静脉探寻的效率和静脉探寻的准确度,尤其适合在血运不够充盈的游离皮瓣术中进行静脉探寻。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红外辐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所示结构的A

A剖视图;
[0024]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

4所示的,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用于进行静脉探寻,提升探寻效率和探寻准确度。其尤其适用在静脉血运还未完全建立的游离皮瓣术中,对浅静脉进行探寻。如图1中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投影眼镜、终端处理器1和红外辐照器2。
[0026]如图1中所示,所述红外辐照器2包括能够转动的、环形的灯架3,所述灯架3的中部为手术操作区。以及设置在灯架3内圈上的用于朝手术操作区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光源4。红
外辐照器2主要是为断肢、断指等提供红外辐照,为红外探寻提供光源基础。
[0027]目前,传统的红外辐照器2就是一个架设在手术区域上方的红外灯板,或者就是一个简易的手持红外灯,要么位置固定,要么需要辅助人员随时手持,但在手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抖动,失位等现象。本专利技术采用环形灯架3来安装红外光源4,通过对灯架3进行旋转,能够快速的改变红外光源4的位置,进而实现最佳照射角度的快速调整。
[0028]所述投影眼镜包括镜架5、镜片6、红外接收器7和荧光投影器8,所述红外接收器7用于接收反射的红外光图像,并回传至终端处理器1。所述荧光投影器8能够根据终端处理器1发送的控制指令投影出荧光图像。
[0029]所述终端处理器1通过软信号线与红外接收器7和荧光投影器8电性连接,终端处理器1用于将红外光图像信息处理为荧光图像信息,并向荧光投影器8发送控制指令。
[0030]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在灯架3中部的手术操作区内进行操作;通过灯架3上设置的红外光源4能够对手术操作区发射红外光,医师佩戴投影眼镜进行操作,反射的红外光被红外接收器7接收并回传至终端处理器1,终端处理器1对红外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荧光图像信息,终端处理器1向荧光投影器8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荧光投影器8将对应的荧光图像投影至手术操作区的肢体上,以供医师进行参考。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影眼镜、终端处理器(1)和红外辐照器(2);所述红外辐照器(2)包括能够转动的、环形的灯架(3),所述灯架(3)的中部为手术操作区;以及设置在灯架(3)内圈上的用于朝手术操作区发射红外光的红外光源(4);所述投影眼镜包括镜架(5)、镜片(6)、红外接收器(7)和荧光投影器(8),所述红外接收器(7)用于接收反射的红外光图像,并回传至终端处理器(1);所述荧光投影器(8)能够根据终端处理器(1)发送的控制指令投影出荧光图像;所述终端处理器(1)通过软信号线与红外接收器(7)和荧光投影器(8)电性连接,终端处理器(1)用于将红外光图像信息处理为荧光图像信息,并向荧光投影器(8)发送控制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器(7)和荧光投影器(8)均设置在镜架(5)中段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照器(2)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半圆槽状的槽架(9);所述槽架(9)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沿槽架(9)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10),所述灯架(3)前后两侧的外沿均设置有与滑动槽(10)相适配的连接圈(11),所述灯架(3)上的连接圈(11)对应伸入槽架(9)的滑动槽(10)内,与槽架(9)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红外光源(4)安装在灯架(3)的内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游离皮瓣术浅静脉探寻辅助装置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圈(11)与滑动槽(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凌锋范学锴蔡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