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及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9606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及温控系统,温湿度采集插件包括壳体和连接线,连接线两端都设有插头,壳体设置在温控器机壳外部,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集成有温湿度采集模块和第一插座,温湿度采集模块与第一插座电连接,壳体上开设有对应于第一插座的第一插口;温控器主控板上集成有第二插座,温控器主控板的数据采集端与第二插座电连接,温控器机壳上开设有对应于第二插座的第二插口;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与插头相适配,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本申请将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温控器机壳内部的发热源隔离,从而使得温度采集更加精准,大大提高了温控器控制的精准度。控制的精准度。控制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及温控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温控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及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温控器是用来自动开启或关闭各种采暖设备、设定调节室内温度的产品,可以在有人或者无人的情况下,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来自动调节室温,使室内达到舒适的温度。
[0003]温控器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准确测量环境温度,从而控制风机及冷热源的配给,精准的调节室内温度,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现有的温控器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精准的测量环境温度?
[0004]因为温控器的温度(湿度)传感器都放置在温控器的壳体内部,由于壳体内部有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显示电路等,这些电路工作都会产生热量,造成温度采集不准确;随着功能需求的日益增加,彩屏、全面屏的出现,使得温控器自身的发热源越来越多,放在温控器壳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很容易受到干扰,测量结果偏差很大,湿度的测量偏差也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及温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因温控器机壳内部发热源较多,导致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和环境温度差距较大,进而导致温控器调温不准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一种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独立于温控器主机,所述温湿度采集插件包括壳体和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两端都设有插头,所述壳体设置在温控器机壳外部,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温湿度采集模块和第一插座,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一插座电连接,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插口;温控器主控板上集成有第二插座,所述温控器主控板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第二插座电连接,所述温控器机壳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二插口;所述连接线两端的插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座和所述第二插座相适配。
[0008]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器主控板的数据采集端IO或者AD采集管脚,所述IO或者AD采集管脚与所述第二插座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为温湿度传感器或者NTC热敏电阻。
[0010]进一步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单总线温湿度传感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为三芯连接线。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为耳机线,所述插头为耳机插头,所述第一插座和所述第二插座为耳机插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方形或者圆形。
[0014]第二方面,一种温控系统,包括所述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和温控器主机,所述温湿度
采集插件设置在温控器机壳外部,与所述温控器机壳保持间距。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及温控系统,温湿度采集插件包括壳体和连接线,连接线两端都设有插头,壳体设置在温控器机壳外部,壳体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集成有温湿度采集模块和第一插座,温湿度采集模块与第一插座电连接,壳体上开设有对应于第一插座的第一插口;温控器主控板上集成有第二插座,温控器主控板与第二插座电连接,温控器机壳上开设有对应于第二插座的第二插口;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与插头相适配,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本申请将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温控器机壳内部的发热源隔离,使得温控器在工作时,内部的发热源不会对温度采集造成直接影响,从而使得温度采集更加精准,大大提高了温控器控制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申请,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申请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001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温控器;11、温控器机壳;12、温控器主控板;2、壳体;21、电路板;22、温湿度采集模块;23、第一插座;24、第二插座;3、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
[002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0023]本申请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申请表述的范畴。
[0024]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包括壳体2和连接线3,壳体2可以为方形、圆形或者用户自己自定义的形状,连接线3优选为三芯连接线;
[0025]连接线3的两端都设有插头,壳体2设置在温控器1的外部,即温控器机壳11的外部,壳体2内设有电路板21,电路板21上集成有温湿度采集模块22和第一插座23,湿度采集模块22与第一插座23电连接,壳体2的表面设有对应于第一插座23的第一插口,温湿度采集模块22为单总线温湿度传感器或者NTC热敏电阻;
[0026]温控器主控板12上集成有第二插座24,温控器主控板12的数据采集端与第二插座24电连接,温控器机壳11的表面设有对应于第二插座24的第二插口;第一插座23和第二插
座24与插头相适配,第一插座23和第二插座24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本申请将温湿度采集模块22和温控器机壳11内部的发热源隔离,使得温控器1在工作时,内部的发热源不会对温度采集造成直接影响,从而使得温度采集更加精准,大大提高了温控器控制的精准度。
[0027]具体的,温控器主控板12的的数据采集端为配置的IO或者AD采集管脚,IO或者AD采集管脚与第二插座24电连接。
[0028]本申请中,连接线3可以优选为耳机线,对应的,插头为耳机插头,第一插座23和第二插座24为耳机插座。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将湿度采集模块与温控器自身的发热源进行了隔离,提高了温湿度采集的精准度,减少了软硬件温湿度补偿的设计工作,提高了设计效率。
[0029]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包括温湿度采集插件和温控器主机,温湿度采集插件设置在温控器机壳外部,与温控器机壳保持一定的间距。
[0030]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其特征在于,独立于温控器主机,所述温湿度采集插件包括壳体和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两端都设有插头,所述壳体设置在温控器机壳外部,所述壳体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温湿度采集模块和第一插座,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与所述第一插座电连接,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插座的第一插口;温控器主控板上集成有第二插座,所述温控器主控板的数据采集端与所述第二插座电连接,所述温控器机壳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插座的第二插口;所述连接线两端的插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座和所述第二插座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控器的温湿度采集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主控板的数据采集端为IO或者AD采集管脚,所述IO或者AD采集管脚与所述第二插座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温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亮李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林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