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30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涉及模具表面改性领域,包括一工作台、一X轴移动机构、一Y轴移动机构和一支架,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一Y轴座体、一第二电机和一第二丝杆装置,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Y轴座体的放置板上,且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Y轴座体的前端,所述第二丝杆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控制驱动,其中,所述第二丝杆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一模具;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端,其中,还包括一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丝杆装置的滑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具有的夹持机构,可以稳定的夹持模具,提高工作的精确度。作的精确度。作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表面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激光仿生强化是使用高能激光束对热锻模具进行表面熔凝处理,通过控制激光扫描路线,使扫描路线上材料发生熔凝,而具有更高的硬度,未扫描区域仍保持原有性能,从而可以在热锻模表面形成具有类似蜻蜓翅膀、贝壳等“软硬相间”生物特征的表面,这种以线、网状结构分布的仿生单元。但现有的强化设备中的夹持机构,不足以稳定地夹持模具,从而降低了工作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包括:
[0006]一工作台;
[0007]一X轴移动机构,所述X轴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端,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
[0008]一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安装台上;
[0009]一第一丝杆装置,所述第一丝杆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且所述第一丝杆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0]一Y轴移动机构,所述Y轴移动机构活动连接在所述丝杆装置上,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
[0011]一Y轴座体,所述Y轴座体活动连接在所述丝杆装置的上端;
[0012]一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Y轴座体的放置板上,且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Y轴座体的前端;
[0013]一第二丝杆装置,所述第二丝杆装置安装在所述Y轴座体内,且所述第二丝杆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控制驱动,其中,所述第二丝杆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一模具;
[0014]一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端,且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工作台的后侧。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固定在所述第二丝杆装置的滑座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0016]一支板,所述支板固定在所述滑座的上端;
[0017]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安装在所述支板的侧端面上;
[0018]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座的上端,所述驱动组件的左右两端铰接在所述支板上并与所述连接座内对应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0019]一对滑杆组件,一对滑杆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座内对应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且一对滑杆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的左右两端活动连接;
[0020]一对压板,一对压板分别与对应的滑杆组件连接在一起,且一对压板能够与所述模具内对应的侧壁相抵压。
[0021]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0022]一双向气缸,所述双向气缸设置在所述滑座的上端;
[0023]一对推杆,一对推杆分别与所述双向气缸的对应的推杆部固接,且一对推杆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0024]一对铰接轴,一对铰接轴均连接在所述支板的端面上;
[0025]一对杠杆,一对杠杆分别与对应的铰接轴铰接在一起。
[0026]更进一步地,一对杠杆下端的滑动块分别与对应的推杆的滑动槽滑动连接。
[0027]更进一步地,所述滑杆组件包括:
[0028]一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0029]一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杆一体连接,且所述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0030]一球头部,所述球头部与对应的所述压板的连接件配合安装,其中,所述滑动部能够抵压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对应的挡块处,所述滑杆的端部与所述球头部固定连接。
[0031]更进一步地,所述杠杆的驱动头能够与所述滑杆内对应的开孔活动连接。
[0032]进一步地,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
[0033]一X轴座体,所述X轴座体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端;
[0034]一对第一导柱,一对第一导柱均设置在所述X轴座体的内部,且所述Y轴座体与一对第一导柱滑动连接;
[0035]一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X轴座体配合安装;
[0036]一第一螺母块,所述第一螺母块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且所述Y轴座体与所述第一螺母块的外端固接。
[0037]更进一步地,所述Y轴移动机构还包括:
[0038]一对第二导柱,一对第二导柱均设置在所述Y轴座体的内部,且所述滑座与一对第二导柱滑动连接;
[0039]一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Y轴座体配合安装;
[0040]一第二螺母块,所述第二螺母块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且所述滑座与所述第二螺母块的外端固接。
[0041]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顶板上安装有一激光头。
[0042]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下端通过多个支腿支撑。
[0043]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中具有的夹持机构,可以稳定的夹持模具,提高工作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004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4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4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夹持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0048]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9]附图标记列表:工作台1、支腿11、X轴移动机构2、第一电机21、X轴座体22、第一导柱23、第一丝杆24、第一螺母块25、Y轴移动机构3、第二电机31、Y轴座体32、第二导柱33、第二丝杆34、第二螺母块35、滑座36、模具4、支架5、激光头51、夹持机构6、支板61、连接座62、第一滑槽621、第二滑槽622、挡块623、双向气缸63、推杆64、滑动槽641、杠杆65、铰接轴651、滑动块652、驱动头653、滑杆66、滑动部661、开孔部662、球头部663、压板67、连接件671。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51]结合图1至图4,如图1所示的一种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包括一工作台1、一X轴移动机构2、一Y轴移动机构3和一支架5,所述X轴移动机构2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所述X轴移动机构2包括一第一电机21和一第一丝杆装置,所述第一电机21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的安装台上;所述第一丝杆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且所述第一丝杆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Y轴移动机构3活动连接在所述丝杆装置上,所述Y轴移动机构3包括一Y轴座体32、一第二电机31和一第二丝杆装置,所述Y轴座体32活动连接在所述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作台(1);一X轴移动机构(2),所述X轴移动机构(2)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所述X轴移动机构(2)包括:一第一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1)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的安装台上;一第一丝杆装置,所述第一丝杆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且所述第一丝杆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一Y轴移动机构(3),所述Y轴移动机构(3)活动连接在所述丝杆装置上,所述Y轴移动机构(3)包括:一Y轴座体(32),所述Y轴座体(32)活动连接在所述丝杆装置的上端;一第二电机(31),所述第二电机(31)安装在所述Y轴座体(32)的放置板上,且所述第二电机(31)位于所述Y轴座体(32)的前端;一第二丝杆装置,所述第二丝杆装置安装在所述Y轴座体(32)内,且所述第二丝杆装置通过所述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控制驱动,其中,所述第二丝杆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一模具(4);一支架(5),所述支架(5)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且所述支架(5)位于所述工作台(1)的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夹持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6)固定在所述第二丝杆装置的滑座(36)上,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一支板(61),所述支板(61)固定在所述滑座(36)的上端;一连接座(62),所述连接座(62)安装在所述支板(61)的侧端面上;一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滑座(36)的上端,所述驱动组件的左右两端铰接在所述支板(61)上并与所述连接座(62)内对应的第一滑槽(621)滑动连接;一对滑杆组件,一对滑杆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座(62)内对应的第二滑槽(622)滑动连接,且一对滑杆组件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的左右两端活动连接;一对压板(67),一对压板(67)分别与对应的滑杆组件连接在一起,且一对压板(67)能够与所述模具(4)内对应的侧壁相抵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模具钢表面激光熔凝强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双向气缸(63),所述双向气缸(63)设置在所述滑座(36)的上端;一对推杆(64),一对推杆(64)分别与所述双向气缸(63)的对应的推杆部固接,且一对推杆(64)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滑槽(621)滑动连接;一对铰接轴(651),一对铰接轴(651)均连接在所述支板(61)的端面上;一对杠杆(65),一对杠杆(65)分别与对应的铰接轴(651)铰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跃飞刘敬祺陈文杉张珊珊李勇姜鹤明王曙光滕淑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