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乳腺癌NIR-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11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靶向分子探针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

技术介绍

[0002]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保乳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多个国际临床试验结果证明保乳术加放疗与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无长期生存差异。然而,保乳术由于无法精准判断肿瘤切缘,大约20%

55%的乳腺癌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而放疗不敏感是乳腺癌局部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乳腺癌放疗敏感性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0003]分子影像技术,特别是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临床,其具备实时、动态、高灵敏度和高分辨度的特点,已成为早期肿瘤诊断、辅助手术导航、检测复发或残留病灶、疗效监测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相比近红外I区(The near

infrared range,NIR

I,700

900nm),NIR

II区(1000

1700nm)成像荧光穿透深度高,信噪比高,在组织中具有更低的散射和吸收,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组织穿透深度。近来,有研究发现FDA批准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在NIR

II区也有拖尾峰,可以用来荧光的成像。然而,单纯的ICG缺乏靶向性,容易弥散到周围组织,难以精准定位肿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所述靶向分子探针为VGd@ICG

FA,其由探针主体偶联叶酸FA组成,所述探针主体包括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所述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表面包裹氧化钆Gd2O3并负载有吲哚菁绿ICG,且所述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表面经氨基化修饰,所述叶酸FA为乳腺癌特异性识别的靶向分子。
[0007]进一步地,所述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尺寸为40

60nm。
[0008]进一步地,所述靶向分子探针VGd@ICG

FA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制备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
[0010]S2、在所述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表面修饰氧化钆Gd2O3,获得表面经氧化钆修饰的纳米颗粒VGd;
[0011]S3、将所述纳米颗粒VGd负载吲哚菁绿ICG,并进行表面氨基化,获得探针主体VGd@ICG

NH2;
[0012]S4、在所述探针主体VGd@ICG

NH2表面修饰偶联叶酸FA,获得靶向分子探针VGd@
ICG

FA。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
[0014]S11、将0.7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到100mL的水溶液中,在60℃温度下搅拌溶解;
[0015]S12、溶解后,将1mL 0.1M NaOH滴入步骤S11所得溶液中,继续搅拌30min;
[0016]S13、将2mL硅酸四乙酯和1mL双[3

(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溶于16mL环己烷中,并将该混合液迅速滴入步骤S12所得溶液中,继续搅拌72小时;
[0017]S14、使用离心管于12000rpm离心步骤S13所得溶液,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并重复3次;
[0018]S15、冷冻干燥得到固体的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
[0020]S21、将100mg六水合氯化钆加入到60mL含有1mg/mL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水溶液中,90℃恒温搅拌30min;
[0021]S22、将100mg乌洛托品加入上述溶液,90℃恒温搅拌4小时;
[0022]S23、使用离心管于12000rpm离心步骤S22所得溶液,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并重复3次;
[0023]S24、冷冻干燥,称重获得表面经氧化钆修饰的纳米颗粒VGd。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0025]S31、将所述纳米颗粒VGd溶于乙醇中形成1mg/mL的VGd乙醇溶液,将100μL(3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到60mL所述的VGd乙醇溶液中,75℃下恒温搅拌12小时;
[0026]S32、使用离心管于12000rpm离心步骤S31所得溶液,用去离子水洗涤并重复3次,得到表面氨基化的纳米颗粒VGd;
[0027]S33、将1mg的吲哚菁绿ICG加入到含有10mg步骤S32所得的表面氨基化的纳米颗粒VGd的水溶液中,室温搅拌4小时;
[0028]S34、冷冻干燥,称重获得探针主体VGd@ICG

NH2。
[002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
[0030]S41、将10mg的1

(3

二甲氨基丙基)
‑3‑
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10mg的N

羟基琥珀酰亚胺加入到1mg/mL的羧基叶酸FA

COOH的水溶液中,室温搅拌1小时;
[0031]S42、将步骤S41所得溶液加入到1mg/mL的所述探针主体VGd@ICG

NH2的水溶液中,恒温搅拌12小时;
[0032]S43、将步骤S42所得溶液用5KDa滤膜过滤,除去过量的吲哚菁绿ICG;
[0033]S44、用离心管浓缩至最终体积为1mL,得到靶向分子探针VGd@ICG

FA。
[0034]进一步地,所述靶向分子探针用于乳腺癌手术切缘的界定及放疗增敏。
[00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36]本专利技术的靶向分子探针具有乳腺癌肿瘤靶向分子叶酸FA以及Gd2O3外壳,能在高浓度的谷胱甘肽环境中降解,精准释放吲哚菁绿ICG和Gd2O3,从而用于乳腺癌手术切缘的界定及放疗增敏,具体的:
[0037]1、本专利技术的靶向分子探针采用粗糙表面的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负载吲哚菁绿ICG并偶联乳腺癌高表达的叶酸FA,利用叶酸FA与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将吲哚菁
绿ICG输送到肿瘤部位,精准靶向肿瘤,并快速粘附在肿瘤细胞上,可以有效增加细胞对吲哚菁绿ICG的摄取率,和以往的无靶向纳米颗粒仅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分子探针为VGd@ICG

FA,其由探针主体偶联叶酸FA组成,所述探针主体包括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所述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表面包裹氧化钆Gd2O3并负载有吲哚菁绿ICG,且所述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表面经氨基化修饰,所述叶酸FA为乳腺癌特异性识别的靶向分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尺寸为40

60n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分子探针VGd@ICG

FA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S2、在所述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的表面修饰氧化钆Gd2O3,获得表面经氧化钆修饰的纳米颗粒VGd;S3、将所述纳米颗粒VGd负载吲哚菁绿ICG,并进行表面氨基化,获得探针主体VGd@ICG

NH2;S4、在所述探针主体VGd@ICG

NH2表面修饰偶联叶酸FA,获得靶向分子探针VGd@ICG

F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S11、将0.7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到100mL的水溶液中,在60℃温度下搅拌溶解;S12、溶解后,将1mL 0.1M NaOH滴入步骤S11所得溶液中,继续搅拌30min;S13、将2mL硅酸四乙酯和1mL双[3

(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溶于16mL环己烷中,并将该混合液迅速滴入步骤S12所得溶液中,继续搅拌72小时;S14、使用离心管于12000rpm离心步骤S13所得溶液,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并重复3次;S15、冷冻干燥得到固体的类病毒二氧化硅纳米颗粒VSN。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腺癌NIR

II区荧光手术导航及放疗增敏的靶向分子探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君魏敏王培园白静雯黄文河高艺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术利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