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及减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磁共振设备及抗震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及减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定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吸收能量;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会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从而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接受器收录,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相应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在对身体没有损害的前提下,快速获得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高精确度立体图像。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诊断很多以前无法诊断的疾病,例如脑和脊髓部位的病变;可实现手术的准确定位,尤其是脑手术,已经离不开核磁共振成像定位手段。
[0003]由于核磁共振设备属于精密设备,其设备精度和成像效果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例如震动。因此,目前多数医疗单位的核磁共振设备是固定设置在检测室内的;这不利于一些较偏远地区行动不便的患者或者临时紧急救灾时的伤员检查,由此,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核磁共振设备和行走机构之间的承载板、定位连接杆和减震器;承载板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端,承载板的设有锥形通孔,锥形通孔的上端开口尺寸小于下端开口尺寸;定位连接杆的上端与核磁共振设备底部连接,定位连接杆的下端穿过锥形通孔;减震器包括弹簧和液囊,弹簧位于套设在定位连接杆上;液囊设置充有液体的密封内腔,液囊安装在承载板的上端面,液囊设有上、下开口的通腔,套设有弹簧的定位连接杆穿过通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囊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定位连接杆、弹簧、承载板的锥形通孔和液囊的通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且呈对称式间隔布置在承载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连接杆的下端穿过锥形通孔后连接有卡板,卡板的尺寸大于锥形通孔的下端开口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球形头和连接座,连接座设有下端开口的球形槽,球形头安装在球形槽内;球形槽的下端开口尺寸大于定位连接杆的杆体截面尺寸,且球形槽的下端开口尺寸小于球形头的直径,定位连接杆的杆体由球形头从球形槽的下端开口穿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连接杆的下端穿过锥形通孔处套设有囊体,囊体的内部充有液体或者气体。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连接杆的下端穿过卡板处设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内插有卡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移动式核磁共振设备的抗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囊按方位将密封内腔分隔为多个,且每个密封内腔都配置有充注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源,徐彤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微影浙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