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8908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1
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其组分及wt%为:C:0.03~0.08%,Si:≤0.15%,Mn:0.53~1.19%,P:≤0.012%,S:≤0.0015%,Ti:0.010~0.080%,Al:0.025~0.048%,N:≤0.0045%,O:≤0.002%;方法:经冶炼后浇注成坯;对铸坯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卷取。本发明专利技术屈服强度在298~507MPa,且无需进行热处理,缩短了生产制造流程,降低了整体能耗。降低了整体能耗。降低了整体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及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线钢及生产方法,具体属于氢气输送管线钢及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氢气作为当前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在未来能源构成占比将大幅提升,预期2050年我国氢能消费总量将达到6000万吨。然而由于管道输送是最经济的氢气长距离输送方式,因此氢气输送专用钢市场需求规模巨大。
[0003]要解决氢气长距离安全输送问题,就需要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氢脆性能,具体到材料设计中则需要适宜的成分设计、良好的钢质纯净度和偏析控制水平、低的组织/残余应力、以及良好的性能均一性。
[0004]经检索:
[000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111089004.8的文献,公开了《一种L360QS输氢管线钢的生产方法》,其钢的化学成分百分含量为C=0.07%~0.10%、Si=0.20%~0.30%、Mn=0.80%~0.90%、P≤0.008%、S≤0.0015%、Alt=0.025%~0.035%、Nb=0.010%~0.020%、Ti=0.015%~0.020%、Cr=0.10~0.15%、B≤0.0005%、Pcm=0.16%~0.19%,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按照该文献生产的正火L360QS钢,钢板性能均匀稳定,同板差在40MPa以内;屈服强度:380~420MPa;抗拉强度:480~560MPa;延伸率A50:45%~70%;屈强比≤0.75;

40℃冲击300~400J;

30℃落锤剪切面积比:85~100%。A溶液下抗HIC性能指标CLR、CTR、CSR均为0,在浓度10MPaH2实验下,断面收缩率>60%,延伸率>26%。但其基于常规抗H2S腐蚀钢的设计理念,采用低碳+低锰+低P、S成分设计,以及采用正火+调质或调质工艺进行生产,解决低钢级产品抗酸性能要求,但其工艺成本较高,且不满足高钢级产品需求。
[0006]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10304498.5的文献,公开了《一种L245S输氢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钢的化学成分含量为C=0.03%~0.05%、Si=0.20%~0.28%、Mn=0.70%~1.0%、P≤0.010%、S≤0.0015%、Alt=0.020%~0.040%、Nb=0.020%~0.030%、Ca≤0.006%、B≤0.0005%、Pcm=0.08%~0.12%,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该文献采用在线淬火+离线回火工艺生产L245S,省去了离线淬火的再加热工艺,工序成本低,生产周期短,钢的合金含量低,钢板性能均匀稳定,具备良好的抗HIC、SSCC性能、抗氢脆性能:在压力6MPa氢环境,屈服强度350~420MPa,抗拉强度440~500MPa,断面收缩率>50%,延伸率>25%;在

20℃冲击试验下,冲击韧性300~400J;在

20℃落锤试验下,落锤剪切面积比均>88%。但其同样为基于常规抗H2S腐蚀钢的设计理念,采用低碳+低锰+低P、S成分设计,以及采用正火+调质或调质工艺进行生产,解决低钢级产品抗酸性能要求,导致工艺成本较高,且不满足高钢级产品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针对抗高压氢气输送介质管线需求出发,提供一种屈服强度在298~
507MPa,且无需进行后续热处理的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及生产方法。
[0008]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0009]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3~0.08%,Si:≤0.15%,Mn:0.53~1.19%,P:≤0.012%,S:≤0.0015%,Ti:0.010~0.080%,Al:0.025~0.048%,N:≤0.0045%,O:≤0.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0]优选地:T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9~0.073%。
[0011]优选地: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12%。
[0012]优选地: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41%。
[0013]进一步地:添加:Cr≤0.30%或Mo≤0.20%或Nb≤0.04%或两种及以上的复合。
[0014]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的生产方法,其在于步骤如下:
[0015]1)经冶炼后浇注成坯,控制在LF精炼阶段完成成分微调;
[0016]2)对铸坯加热,其间:控制铸坯表面入炉温度不低于650℃,铸坯平均温度不低于700℃,且控制相变率不超过8%;或切割后堆垛缓冷至500℃以下再装炉,控制相变率超过92%;控制加热温度在1200~1280℃。但优选的应采取高温装炉,以降低加热能耗。
[0017]3)进行粗轧,控制粗轧总压下率不低于80%,且粗轧末两道次压下率均不低于23%;
[0018]4)进行精轧:控制精轧总压下率在60~85%,且末两道次压下率均≤10%;控制终轧温度在860~920℃;
[0019]5)进行冷却,在冷却速度为10~40℃/s下冷却至卷取温度;
[0020]6)进行卷取,控制卷取温度在550~700℃。
[0021]进一步地:优选地控制铸坯入炉时的相变率不超过5%。
[0022]本专利技术中各组分及主要工艺的作用及机理
[0023]C:主要为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度。但C属于易偏析元素,易导致珠光体条带或M/A条带的形成;同时C属于强淬透性元素,C过高时易导致控冷过程中板厚方向组织相变不均;上述结果均导致其不利于抗氢性能。适宜的C含量为0.03~0.08%。当Ti为0.04~0.08%时,其对C的消耗改善了C的偏析作用,C含量可提升至0.05~0.08%。
[0024]Si:在本专利技术中,其主要起到固溶强化作用,同时可辅助脱硫。但Si含量过高时,钢带表面易形成虎皮纹缺陷,而因虎皮纹缺陷导致的钢带表面冷却效率差异,会导致钢带板面组织相变不均,对抗氢性能不利,故Si含量控制在≤0.15%。
[0025]Mn:在本专利技术中,其主要起到固溶强化和提高钢的淬透性作用,但Mn属于强偏析元素,其偏析易导致局部相变温度降低,导致C的偏析加剧,因此应尽量控制Mn的加入量,故将Mn含量控制在0.53~1.19%。
[0026]Ti:在本专利技术中,其主要起到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此外由于Ti是强碳化物元素,TiC的析出可消耗钢中的C,对控制C的偏析有益;同时Ti的弥散析出质点是良好的氢陷阱,可提高抗氢性能。适宜的Ti含量为0.010~0.080%,优选地T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9~0.073%。
[0027]Al:在本专利技术中,其主要的脱氧元素,降低钢种O含量,同时起到固N作用,但过量时易导致中夹杂物尺寸和含量增加,同时降低钢水流动性。适宜加入量为0.025~0.048%。
[0028]P、S、N、O:在本专利技术中,均为限制型元素,P易中心偏析,S易与Mn形成条状夹杂、N易
与Ti结合形成超大尺寸TiN夹杂、O易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C:0.03~0.08%,Si:≤0.15%,Mn:0.53~1.19%,P:≤0.012%,S:≤0.0015%,Ti:0.010~0.080%,Al:0.025~0.048%,N:≤0.0045%,O:≤0.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其特征在于:Ti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19~0.07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其特征在于: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1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其特征在于:N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004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济型氢气输送管线钢,其特征在于:,添加:Cr≤0.30%或Mo≤0.20%或Nb≤0.04%或其中两种及以上的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航李利巍岳江波宋畅黄群新唐璇张鹏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