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桨整形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77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搅拌桨整形工装,包括搅拌桨和工装,所述工装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桨上端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桨下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下端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抵住所述搅拌桨近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抵住所述搅拌桨近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板下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竖杆抵住所述搅拌桨的远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竖杆抵住所述搅拌桨的远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桨整形工装能够在液压机加压过程中,随时对搅拌桨杆臂的水平度以及竖直部的竖直度进行检验和调整,结构简单,整形、检验操作方便。检验操作方便。检验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搅拌桨整形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铸造工装
,尤其涉及搅拌桨整形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用于溶液搅拌设备中的搅拌桨在搅拌铸造过程中,因其结构本身易变形,且在生产过程中搅拌较硬的物料时产生变形问题。而目前尚未有专用于搅拌桨整形、检验用的工装,因此,急需一种自制的搅拌桨用整形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搅拌桨整形工装,以
[0004]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搅拌桨整形工装,包括搅拌桨和工装,所述工装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桨上端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桨下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下端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抵住所述搅拌桨近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抵住所述搅拌桨近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板下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竖杆抵住所述搅拌桨的远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竖杆抵住所述搅拌桨的远端。
[0007]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包括第一接杆,所述第一接杆两侧对称设置杆臂,所述杆臂远端分别设置桨部,两个所述桨部远端分别连接竖直部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竖直部远端设置第二接杆。
[000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桨部结构相同且所述桨部绕搅拌桨轴心间隔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杆臂与竖直部互相垂直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工装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夹部侧面连接的限位机构,用于移动所述第二夹部,所述第一夹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夹部内侧开设与所述第一竖杆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夹部内侧开设与所述竖直部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夹部内侧开设供所述第二接杆伸入的通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座和螺杆,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固定座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夹部旋转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螺杆另一端设置把手。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部、第二夹部高度与所述搅拌桨宽度相同。
[0014]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接杆的外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6](一)本技术的搅拌桨整形工装在使用时,将搅拌桨先放在第二支撑板上,两根第二支撑杆分别抵住杆臂下端,第二竖杆抵住竖直部远端下部,并通过电焊将连接处固定。将第一支撑板放置在搅拌桨上,两根第一支撑杆分别抵住杆臂上端,第一竖杆抵住竖直
部远端上部。将工装和搅拌桨整体放入液压机进行加压。在加压过程中,随时对搅拌桨杆臂的水平度以及竖直部的竖直度进行检验和调整,结构简单,整形、检验操作方便。
[0017](二)进一步的,本技术的工装还包括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所述第一夹部和第二夹部用于夹持竖直部并调整其竖直度,结构简单,能够同时调整搅拌桨的水平度和竖直度,操作精度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桨整形工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桨整形工装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桨整形工装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搅拌桨整形工装中搅拌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搅拌桨整形工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搅拌桨整形工装中夹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搅拌桨整形工装中夹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标记:
[0026]1、搅拌桨;11、第一接杆;12、第二接杆;13、杆臂;14、桨部;15、竖直部;2、工装;21、第一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杆;23、第一竖杆;24、第二支撑板;25、第二支撑杆;26、第二竖杆;3、夹具;31、第一夹部;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313、通孔;32、第二夹部;33、固定座;34、螺杆;3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上述搅拌桨整形工装的结构,本技术限定术语“远
[0030]端”和“近端”,具体而言,“远端”表示靠近第二接杆12的一端,“近端”表示靠近第一接杆11的一端,以图1为例,图1中第一支撑板21的左侧为近端,图1中第一支撑板21的右侧为远端。
[0031]实施例一
[0032]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搅拌桨整形工装,包括搅拌桨1和工装2,所述工装2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桨1上端的第一支撑板21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桨1下端的第二支撑板24,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下端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22抵住所述搅拌桨1近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板24上端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25抵住所述搅拌桨1近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下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竖杆23抵住所述搅拌桨1的远端,所述第二支撑板24上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竖杆26抵住所述搅拌桨1的远端。
[0033]下面描述所述搅拌桨1的具体结构如下:
[0034]请参考图4,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1包括第一接杆11,所述第一接杆11两侧对称设置杆臂13,所述杆臂13水平设置,所述杆臂13远端分别设置桨部14,所述桨部14为螺旋形弯杆,两个所述桨部14远端分别连接竖直部15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竖直部15竖直设置,所述竖直部15远端中部设置第二接杆12。
[0035]请参考图2和图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桨部14结构相同且所述桨部14绕搅拌桨1轴心间隔圆心角180
°
分布。
[0036]本技术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0037]将搅拌桨1先放在第二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搅拌桨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桨和工装,所述工装包括设置在所述搅拌桨上端的第一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桨下端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下端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支撑杆抵住所述搅拌桨近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设置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抵住所述搅拌桨近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板下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竖杆抵住所述搅拌桨的远端,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竖杆抵住所述搅拌桨的远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桨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包括第一接杆,所述第一接杆两侧对称设置杆臂,所述杆臂远端分别设置桨部,两个所述桨部远端分别连接竖直部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竖直部远端设置第二接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桨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桨部结构相同且所述桨部绕搅拌桨轴心间隔分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桨整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臂与竖直部互相垂直设置。5.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灵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