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8710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包括机身、残粉清除组件和进排气组件;机身包括机体、舱门和漏斗,机体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支撑腿和连接部,漏斗连接在连接部的底部边缘,舱门设置在漏斗的上方并通过与连接部铰接,舱门、漏斗与连接部形成一个密闭的清粉腔;残粉清除组件包括工作台、震动装置、旋转盘、翻转臂、驱动电机和气枪,工作台设置设置在清粉腔内,并位于漏斗的上方,震动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旋转盘连接在工作台的下方,工作台通过翻转臂与驱动连接,驱动电机设置在连接部内;进排气组件与清粉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清除工件上附着的粉末,且粉末清除效率高。且粉末清除效率高。且粉末清除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机械金属3D打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选区激光熔化成形(SLM)的基本原理是将零件按照固定层厚切分为若干二维截面,然后利用一束高能激光逐层按照二维截面图形选择性烧结粉末层以获得最终三维零件。
[0003]SLM设备打印结束后,已经成形的构件完全被粉末包裹在设备构建仓内,在将打印构件送往后处理前,需要先对构建仓内大量粉末进行回收,然后再将构件内外部残余粉末进行彻底清理。
[0004]现有的构建仓粉末回收采用真空物料机吸除,而构件内部的残余粉末则大多依靠人工进行基板敲打以及气枪吹扫反复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能够自动清除工件上附着的粉末,且粉末清除效率高。
[0006]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包括机身、残粉清除组件和进排气组件;所述机身包括机体、舱门和漏斗,所述机体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支撑腿和连接部,所述漏斗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边缘,所述舱门设置在所述漏斗的上方并通过与所述连接部铰接,所述舱门、所述漏斗与所述连接部形成一个密闭的清粉腔;所述残粉清除组件包括工作台、震动装置、旋转盘、翻转臂、驱动电机和气枪,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清粉腔内,并位于所述漏斗的上方,所述震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旋转盘连接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所述工作台通过所述翻转臂与所述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所述进排气组件与所述清粉腔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竖直设置的矩形盒体,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震动开关,所述震动开关控制所述震动装置的启停。
[0008]进一步地,所述舱门为无底板和一个侧板的框体结构;所述舱门的上方通过铰链与所述连接部铰接,所述舱门与所述漏斗之间设有把手锁。
[0009]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锁包括把手和锁止件,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舱门上,所述锁止件固定在所述漏斗上,当所述舱门关闭后,通过所述把手与所述锁止件的配合可将所述舱门与所述漏斗锁死。
[0010]进一步地,所述舱门设有手套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盘通过隔振器与所述工作台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臂呈“Z”字型,所述翻转臂的一个自由端通过回转支撑与所述旋转盘连接,另一个自由端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工件残粉清理装置还包括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与所述驱动电
机连接,通过所述脚踏开关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旋转方向,从而控制所述工作台翻转的翻转方向。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清粉腔相互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进排气组件包括进气管道、排气管道、以及依次安装在所述排气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氧传感器、过滤器和电磁阀,所述进气管道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惰性气体气源连通,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的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具有翻转组件,能够自动实现工件的翻转,使工件内外部残余粉末能够被彻底清除;
[0018]2、本专利技术的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具有残粉清除组件,粉末清除组件包括振动器和气锤,能够自动实现旋转平台的震动,不需要人工敲打,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粉末清除效率;
[0019]3、本专利技术的残余粉末清理装可实现自动清粉功能,通过设定适合零件的清粉工艺,可满足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残余粉末清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残粉清除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进排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机体;10、连接部;100、急停按钮;101、震动开关;11、支撑腿;2、漏斗;20、手动阀门;3、舱门;30、手套口;5、把手锁;6、密封圈;7、脚踏开关;9、残粉清除组件;90、工作台;91、震动装置;92、旋转盘;93、翻转臂;94、驱动电机;95、气枪;96、隔振器;97、回转支撑;80、进气口;81、排气口;82、排气管道;83、压力传感器;84、氧传感器;85、过滤器;86、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参照图1,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包括机身、残粉清除组件9和进排气组件。
[0028]机身包括机体1、舱门3和漏斗2,机体1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支撑腿11和连接部10,连接部10大体为竖直设置的矩形盒体,连接部10的底部平面与支撑腿11固定连接,连接部10上设有急停按钮100和震动开关101,连接部10上还设有进气口80和排气口81。漏斗2为矩形漏斗2,漏斗2敞口端的一个边沿固定连接在连接部10竖直平面的底部,漏斗2大口端所在平
面与连接部10的竖直平面垂直、漏斗2的缩口端连接有管道输粉管道,输粉管道上安装有手动阀门20。舱门3为无底板和一个侧板的框体结构,该框体结构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舱门3设置在漏斗2的上方并通过铰链与连接部10铰接,且漏斗2和连接部10接触与舱门3接触的部位设有密封圈6,舱门3、漏斗2与连接部10形成一个密闭的清粉腔,清粉腔与进气口80和排气口81相互连通。
[0029]舱门3与漏斗2之间设有把手锁5,把手锁5包括把手和锁止件,其中把手固定在舱门3上,锁止件固定在漏斗2上,当舱门3关闭后,通过把手与锁止件的配合可将舱门3与漏斗2锁死。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时方式,锁止件包括弹簧插销和开设在把手上的插销孔。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锁止件包括限位块和抵接件,限位块固定在漏斗2上并位于把手的两端,限位块内设有螺纹孔,抵接件部分设置在螺纹孔内,并与限位块螺纹连接,当需要将舱门3与漏斗2锁死时,向把手方向旋进抵接件,抵接件与把手抵接。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把手的末端对应螺纹孔的部位设有限位孔,当旋进抵接件时,搭接件插入限位孔中。
[0030]残粉清除组件9包括工作台90、震动装置91、旋转盘92、翻转臂93、驱动电机94和气枪95。工作台90设置在清粉腔内,并位于漏斗2的上方,工作台90上设有固定工件的限位部件。震动装置91设置在工作台90上,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残粉清除组件和进排气组件;所述机身包括机体、舱门和漏斗,所述机体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支撑腿和连接部,所述漏斗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边缘,所述舱门设置在所述漏斗的上方并通过与所述连接部铰接,所述漏斗和所述连接部接触与所述舱门接触的部位设有密封圈,所述舱门、所述漏斗与所述连接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的清粉腔;所述残粉清除组件包括工作台、震动装置、旋转盘、翻转臂、驱动电机和气枪,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清粉腔内,并位于所述漏斗的上方,所述震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旋转盘连接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所述工作台通过所述翻转臂与所述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所述进排气组件与所述清粉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竖直设置的矩形盒体,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震动开关,所述震动开关控制所述震动装置的启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为无底板和一个侧板的框体结构;所述舱门的上方通过铰链与所述连接部铰接,所述舱门与所述漏斗之间设有把手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残粉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锁包括把手和锁止件,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舱门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全杨琢彭启章帆王俊奇吴爱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倍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