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端吸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585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包括:泵轴;轴套,轴套套设于泵轴,轴套具有第一端,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环状的容置槽,容置槽环绕轴套的轴线且容置槽的内端贯穿至轴套的内腔,容置槽内容置有密封环和隔热环,密封环和隔热环均套设于泵轴且隔热环位于密封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隔热环的内端相对密封环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定位螺母,定位螺母安装于泵轴且与第一端的端面和密封环均抵接配合。本申请提供的卧式端吸循环泵,不仅能够降低轴套传递至密封环的热量,降低循环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密封环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能够避免流体渗入隔热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确保隔热环的隔热性能。的隔热性能。的隔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端吸循环泵


[0001]本申请属于泵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

技术介绍

[0002]卧式端吸循环泵包括泵轴和轴套,轴套套设于泵轴以对泵轴进行保护。轴套的前端通过键进行定位,轴套的后端通过轴套螺母进行定位,以实现将轴套固定于泵轴。为了避免流体经过泵轴外表面并从轴套和轴套螺母之间的缝隙处渗出,一般会在轴套和轴套螺母之间添加O型密封圈。然而,循环泵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密封圈的性能,使得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包括:
[0005]泵轴;
[0006]轴套,轴套套设于泵轴,轴套具有第一端,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环状的容置槽,容置槽环绕轴套的轴线且容置槽的内端贯穿至轴套的内腔,容置槽内容置有密封环和隔热环,密封环和隔热环均套设于泵轴且隔热环位于密封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隔热环的内端相对密封环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
[0007]定位螺母,定位螺母安装于泵轴且与第一端的端面和密封环均抵接配合。
[0008]进一步地,密封环包括环体和环状凸起,环状凸起设置于环体远离隔热环的一侧,且环状凸起在沿轴套的轴向上投影位于隔热环内。
[0009]进一步地,环状凸起呈圆锥状,且环状凸起的小径端远离隔热环设置,其中环状凸起的小径端的内径小于环体的内径。
[0010]进一步地,密封环在沿轴套的轴向上投影覆盖隔热环。
[0011]进一步地,容置槽的内周面设置有凹槽,且密封环封堵凹槽的开口。
[0012]进一步地,凹槽为环状结构,且凹槽的数量为若干,若干凹槽沿轴套的轴向间隔设置。
[0013]本申请提供的卧式端吸循环泵,通过在密封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设置有隔热环,且隔热环的内端相对密封环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不仅能够降低轴套传递至密封环的热量,降低循环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密封环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能够避免流体渗入隔热环和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确保隔热环的隔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卧式端吸循环泵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9]请参考附图1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包括泵轴 100、轴套200和定位螺母400。泵轴100的一端安装有叶轮,轴套200 套设于泵轴100,定位螺母400安装于泵轴100。轴套2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第二端通过键定位,第一端201通过定位螺母400定位,实现轴套200定位固定于泵轴100。第一端201的端面凹设有环状的容置槽202,容置槽202环绕轴套200的轴线设置,例如容置槽202与轴套200共轴设置。容置槽202的内端贯穿至轴套200的内腔,以使容置槽202的槽腔和轴套200的内腔连通。其中,容置槽202的内端也即容置槽 202靠近轴线的一端。容置槽202内容置有密封环300和隔热环500,密封环300和隔热环500均套设于泵轴100。其中,密封环300和隔热环500 均可以与泵轴100共轴设置。
[0020]隔热环500位于密封环300和容置槽202的底壁面之间,隔热环500 的内端相对密封环300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定位螺母400安装于泵轴100 且与第一端201的端面和密封环300均抵接配合。定位螺母400与密封环 300抵接配合,能够对密封环300进行挤压变形,以使得密封环300对泵轴100和轴套200之间的端部间隙进行密封,同时还能够将隔热环500夹固于密封环300和容置槽202的底壁面之间。隔热环500能够将部分密封环300与容置槽202的底壁面之间进行隔热,降低轴套200传递至密封环 300的热量,降低循环泵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密封环300密封性能的影响。同时,由于隔热环500的内端相对密封环300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使得密封环300在被定位螺母400抵接时能够填充至隔热环500和泵轴100的外表面之间,进而避免流体渗入隔热环500和容置槽202的底壁面之间,确保隔热环500的隔热性能。
[0021]其中,隔热环500的导热系数低于密封圈的导热系数。例如,密封圈的材质为橡胶,隔热环500的材质可以为云母等。
[0022]其中,容置槽202的底壁面是指容置槽202的内壁面中相对容置槽202 的开口的壁面。
[0023]其中,密封环300为弹性结构,在被定位螺母400抵接时会发生形变以填充至隔热环500和泵轴100的外周面之间。
[00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环300包括环体210和环状凸起320,环体210套设于泵轴100。环状凸起320设置于环体210远离隔热环500 的一侧,环状凸起320可以与环体210共轴设置。其中,环状凸起320在沿轴套200的轴向上投影位于隔热环500内,如此设置能够通过环状凸起 320加强隔热环500至泵轴100外表面之间的密封,进一步提高泵轴100 和轴套200之间的端部间隙的密封性能,以及进一步提高对隔热环500和泵轴100之间的密封性能。
[0025]其中,环状凸起320的轴向长度可以为环体210厚度的0.75

1倍。
[00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环状凸起320呈圆锥状,且环状凸起320 的小径端远离隔热环500设置,其中环状凸起320的小径端的内径小于环体210的内径,如此设置,使得密封环300在装配于泵轴100上时,环状凸起320的小径端紧裹于泵轴100的外周,进一步提高泵轴100和轴套200 之间的端部间隙的密封性能,同时还能够利用环状凸起320加强密封环 300位于隔热环500和泵轴100之间部分的压缩度,进而能够持续维护该部分密封环300的密封性能。
[002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环300在沿轴套200的轴向上投影覆盖隔热环500,以避免隔热环500在随着泵轴100旋转时出现移动。
[002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202的内周面设置有凹槽203,且密封环300封堵凹槽203的开口,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密封环300与凹槽 203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轴套200传递至密封环300的热量。同时,容置槽202的槽腔内的空气导热系数低于金属材质的泵轴 100,能够将泵轴100中的热量从泵轴100的其他部分散出,进而有助于降低轴套200传递至密封环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端吸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轴;轴套,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泵轴,所述轴套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凹设有环状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环绕所述轴套的轴线且所述容置槽的内端贯穿至所述轴套的内腔,所述容置槽内容置有密封环和隔热环,所述密封环和所述隔热环均套设于所述泵轴且所述隔热环位于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容置槽的底壁面之间,所述隔热环的内端相对所述密封环的内端径向朝外收缩;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安装于泵轴且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和所述密封环均抵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端吸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包括环体和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设置于所述环体远离所述隔热环的一侧,且所述环状凸起在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远策
申请(专利权)人:诺赛水泵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