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24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41
为了解决现有的手动测试效率低,不能满足多个位置进行不同的项目测试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包括基座、显示屏、下压测试装置、接口测试装置、测试夹具、读码器,下压测试装置中的双轴气缸驱动下压测试装置,用气动下压代替手动压合,接口测试装置与下压测试装置配合,同时对PCB板进行两个部位的检测,满足了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测试治具
,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气动型PCB 板测试治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生产扩大,电路板的功能测试必不可少。
[0003]现有的电路板测试中很多采用手动压合测试治具,需要大量劳力进行手动测试,测试效率低,测试质量参差不齐,且不能满足多个位置进行不同的项目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的手动测试效率低,不能满足多个位置进行不同的项目测试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包括基座1、显示屏2、下压测试装置3、接口测试装置4、测试夹具5、读码器6,下压测试装置3中的双轴气缸33驱动下压测试装置3,用气动下压代替手动压合,接口测试装置4与下压测试装置3配合,同时对PCB板进行两个部位的检测,满足了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5]一种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包括基座1、显示屏2、下压测试装置3、接口测试装置4、测试夹具5、读码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设有驱动机构8,用于为接口测试装置4提供驱动力,所述基座1上方的右边设有显示屏2,用于反馈测试结果,所述基座1上方的左侧设有测试夹具5,用于放置测试PCB板,所述测试夹具5上部对应设有下压测试装置3,下压测试装置3与测试夹具5在工作时接触连接,测试夹具5的后部设有接口测试装置4,接口测试装置4与测试夹具5在工作时接触连接,接口测试装置4与驱动机构8连接,测试夹具5的下方设有读码器6,用于对测试PCB板进行读码。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下压测试装置3包括支撑框体31、连接架32、双轴气缸 33、升降轴34、第一直线轴承35、第二直线轴承36、第一滑块37、第二滑块38、压板结构39,支撑框体31与基座1通过螺丝垂直连接,支撑框体31 左内侧设有第一直线轴承35,第一直线轴承35上方对应设有第一滑块37,支撑框体31右内侧设有第二直线轴承36,第二直线轴承36上方对应设有第二滑块38,第一滑块37、第二滑块38通过连接板与压板结构39连接,支撑框体31内侧的中部连接设有连接架32,连接架32与支撑框体31通过螺丝垂直连接,连接架32上部与双轴气缸33连接,升降轴34一端与双轴气缸 33下方连接,升降轴34另一端与压板结构39连接,压板结构39通过升降轴34与双轴气缸33连接,压板结构39侧边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滑块 37、第二滑块38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轴承35、第二直线轴承36水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块37、第二滑块38水平对称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结构39包括第一压板391、第二压板392、压头393、导柱394,导柱394有4个,第一压板391四周连接有导柱394,第一压板 391通过导柱394与第二压板392连接,第一压板391中部设有压头393。
[0009]进一步的,所述压头393还套接有弹簧,用于对缓冲气缸的下压力。
[0010]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夹具5包括测试夹具板51、限位板52,所述测试夹具板51中部设有放置槽511,用于放置PCB板,放置槽511的侧边设有限位板52,用于限制PCB板位置,限位板52通过螺丝与测试夹具5板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夹具5下方还连接有上推机构7,用于测试完毕后将PCB板向上推,上推机构7包括驱动气缸71、推杆72,推杆72一端与驱动气缸71连接,推杆72另一端与测试夹具板51的放置PCB板的放置槽511 对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测试装置4包括接口测试板41、第三直线轴承42、第四直线轴承43、第三滑块44、第四滑块45,驱动机构8与接口测试板41 下方突出部通过运动杆46连接,所述第三直线轴承42,所述测试夹具板51 后方的左侧设有第三直线轴承42,第三直线轴承42上方对应设有第三滑块 44,所述测试夹具板51后方的右侧设有第四直线轴承43,第四直线轴承43 上方对应设有第四滑块45,第一直线轴承35、第二直线轴承36水平对称设置,第一滑块37、第二滑块38水平对称设置,第三滑块44、第四滑块45上方设有接口测试板41,第三滑块44、第四滑块45分别通过螺丝与接口测试板41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体31的内侧还连接有安全光栅板311。
[0014]进一步的,所述基座1包括:基座本体11、把手12、散热孔13、操作面板14,所述把手12分别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两侧,所述散热孔13设置在基座本体11两侧,所述操作面板14设置在基座本体11的前部居中位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包括基座1、显示屏2、下压测试装置3、接口测试装置4、测试夹具5、读码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设有驱动机构8,用于为接口测试装置4 提供驱动力,所述基座1上方的右边设有显示屏2,用于反馈测试结果,所述基座1上方的左侧设有测试夹具5,用于放置测试PCB板,所述测试夹具5 上部对应设有下压测试装置3,测试夹具5的后部设有接口测试装置4,接口测试装置4与驱动机构8连接,测试夹具5的下方设有读码器6,用于对测试PCB板进行读码。
[0016]通过上述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装置,将需要测试的PCB板防止在测试夹具5上,下压测试装置3代替手动压合,减少人工对测试结果的干预,方便操作人员,接口测试装置4与下压测试装置3配合,同时对PCB板进行两个部位的检测,满足了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在测试治具下方设置的扫码枪对测试PCB板进行数据入库,测试结果可追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结构图。
[0018]图2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局部结构图。
[0019]图3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局部结构图。
[0020]图4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接口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0021]图5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上推机构的结构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0024][002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局部结构图;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局部结构图;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接口测试装置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的上推机构的结构图。
[0027]一种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包括基座1、显示屏2、下压测试装置3、接口测试装置4、测试夹具5、读码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设有驱动机构8,用于为接口测试装置4提供驱动力,所述基座1上方的右边设有显示屏2,用于反馈测试结果,所述基座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包括基座(1)、显示屏(2)、下压测试装置(3)、接口测试装置(4)、测试夹具(5)、读码器(6),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设有驱动机构(8),用于为接口测试装置(4)提供驱动力,所述基座(1)上方的右边设有显示屏(2),用于反馈测试结果,所述基座(1)上方的左侧设有测试夹具(5),用于放置测试PCB板,所述测试夹具(5)上部对应设有下压测试装置(3),下压测试装置(3)与测试夹具(5)在工作时接触连接,测试夹具(5)的后部设有接口测试装置(4),接口测试装置(4)与测试夹具(5)在工作时接触连接,接口测试装置(4)与驱动机构(8)连接,测试夹具(5)的下方设有读码器(6),用于对测试PCB板进行读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测试装置(3)包括支撑框体(31)、连接架(32)、双轴气缸(33)、升降轴(34)、第一直线轴承(35)、第二直线轴承(36)、第一滑块(37)、第二滑块(38)、压板结构(39),支撑框体(31)与基座(1)通过螺丝垂直连接,支撑框体(31)左内侧设有第一直线轴承(35),第一直线轴承(35)上方对应设有第一滑块(37),支撑框体(31)右内侧设有第二直线轴承(36),第二直线轴承(36)上方对应设有第二滑块(38),第一滑块(37)、第二滑块(38)通过连接板与压板结构(39)连接,支撑框体(31)内侧的中部连接设有连接架(32),连接架(32)与支撑框体(31)通过螺丝垂直连接,连接架(32)上部与双轴气缸(33)连接,升降轴(34)一端与双轴气缸(33)下方连接,升降轴(34)另一端与压板结构(39)连接,压板结构(39)通过升降轴(34)与双轴气缸(33)连接,压板结构(39)侧边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一滑块(37)、第二滑块(38)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轴承(35)、第二直线轴承(36)水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块(37)、第二滑块(38)水平对称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型PCB板测试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结构(39)包括第一压板(391)、第二压板(392)、压头(393)、导柱(394),导柱(394)有4个,第一压板(391)四周连接有导柱(394),第一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建荣代超钱群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特斯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