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12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馈通组件,具有外接端子;壳体,具有上盖和本体,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壁具有安装所述馈通组件的通孔,在所述上盖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部;以及芯体,由包括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层叠体卷绕而成,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芯体的一端至少设置有具有相同极性的第一组电极片,所述芯体的另一端至少设置有具有与所述第一组电极片的极性不同的极性的第二组电极片,所述第一组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组电极片共包括3个以上的电极片,所述第一组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片与所述馈通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组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片与所述本体的第二侧壁电连接。第二侧壁电连接。第二侧壁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单元,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壳的电池单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设备日益发展已经对移动设备的需求增加,进行了针对不同需求的电池的研究。以往,一般的电芯都是双极片结构,且两个极片位于电芯的同一侧,这可能使得电芯在组装后搬运、转移、使用过程中导致电芯在钢壳内晃动行程过大,而容易导致极片撕裂,甚或造成短路、微短、构造损坏风险。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

50971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馈通组件,具有外接端子;壳体,具有上盖和本体,所述本体的第一侧壁具有安装所述馈通组件的通孔,在所述上盖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容纳部;以及芯体,由包括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层叠体卷绕而成,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芯体的一端至少设置有具有相同极性的第一组电极片,所述芯体的另一端至少设置有具有与所述第一组电极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元(1),其特征在于,具有:馈通组件(31),具有外接端子(311);壳体(10),具有上盖(11)和本体(12),所述本体(12)的第一侧壁(122)具有安装所述馈通组件(31)的通孔(121),在所述上盖(11)与所述本体(12)之间形成有容纳部;以及芯体(2),由包括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层叠体(21)卷绕而成,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芯体(2)的一端至少设置有具有相同极性的第一组电极片(24),所述芯体(2)的另一端至少设置有具有与所述第一组电极片(24)的极性不同的极性的第二组电极片(25),所述第一组电极片(24)和所述第二组电极片(25)共包括3个以上的电极片,所述第一组电极片(24)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片与所述馈通组件(31)电连接,所述第二组电极片(25)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片与所述本体(12)的第二侧壁(12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芯体(2)的两端形成有电极箔(22,23),所述第一组电极片(24)通过连接至所述芯体(2)的所述一端的电极箔而与所述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组电极片(25)通过连接至所述芯体(2)的所述另一端的电极箔而与所述负极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电极片(24)和所述第二组电极片(25)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片的一部分内嵌在卷绕形态的所述电极层叠体(21)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电极片(24)中的各电极片通过外接电极片而互相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二组电极片(25)中的各电极片通过外接电极片而互相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组电极片(24)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电极片设置在所述芯体(2)的所述一端上的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枝松高杏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