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66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6
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包括保护套管组件及支撑固定保护套管组件外伸端的导向支架组件,所述保护套管组件包括接管法兰、金属套管、卡箍、丝网、堵板;所述金属套管的一端与接管法兰固接,另一端用堵板固接封闭;所述金属套管中安装测温元件且在测温元件处的金属套管管壁上开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在金属套管的横截面上呈Y形结构布置,该Y形结构的主干为介质流入侧,而分叉侧为介质流出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使被测介质与测温元件直接接触,还能避免套管外侧结垢,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测温灵敏度,又可通过导向支架限制悬臂保护套管周向方向的摆动,并能使套管在轴向自由伸缩。能使套管在轴向自由伸缩。能使套管在轴向自由伸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测温元件保护套管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接管法兰1、金属套管2、堵板7、筋板8。此种结构的测温元件保护套管,热量传递依靠热传导的方式通过金属套管及内部空气最终传递至测温元件,测量温度与真实温度会有偏差,长期使用后,在金属套管外表面会有结垢,污垢热阻增加,从而降低了传热系数,导致实测温度偏差较大,不能真实反映出设备内部催化剂或吸附剂床层的实际温度,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尤其对温度控制要求较为严格的工况,对设备的操作将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此种结构的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其筋板与套管焊接连接,若套管内伸长度较大,在设备高温运行时,会限制套管的轴向热位移,可能导致套管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与介质直接接触的测温元件保护套管,提高测温灵敏度,并设置导向支架,既可限制套管的轴向摆动,又能释放套管本体的热应力。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包括保护套管组件及支撑固定保护套管组件外伸端的导向支架组件,所述保护套管组件包括接管法兰、金属套管、卡箍、丝网、堵板;所述金属套管的一端与接管法兰固接,另一端用堵板固接封闭;所述金属套管中安装测温元件且在测温元件处的金属套管管壁上开有导向孔。
[0006]所述导向孔在金属套管的横截面上呈Y形结构布置,该Y形结构的主干为介质流入侧,而分叉侧为介质流出侧。
[0007]所述金属套管上开有导向孔的部位由丝网包裹,该丝网用均匀分布的多个卡箍捆扎牢固。
[0008]所述丝网包括两层,内层为细目丝网,外层为粗目丝网。
[0009]所述导向支架组件包括筋板、支撑角钢,所述筋板一端呈角度对称固接于支撑角钢上端面上,U型螺栓卡住金属套管并穿过支撑角钢后用螺母连接从而把保护套管组件安装于支撑角钢上。
[0010]本技术可使被测介质进入保护套管内与测温元件直接接触,提高测温灵敏度,又可通过导向支架限制保护套管周向方向的摆动,并可使套管在轴向自由伸缩,释放套管本体的热应力。本技术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装有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的高温设备中。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的测温元件保护套管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A

A向放大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中A

A向放大图;
[0015]图5是图3中B

B截面剖视放大图;
[0016]图6是本技术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如图3所示,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包括保护套管组件及支撑固定保护套管组件外伸端的导向支架组件,所述保护套管组件包括接管法兰1、金属套管2、卡箍3、丝网6、堵板7;所述金属套管2的一端与接管法兰1焊接,另一端用堵板7焊接封闭,整个金属套管2为内伸悬臂结构,其内伸长度L根据测温元件长度及所在设备的内直径D
i
确定,一般取L=(1/3~1/2)D
i
。所述金属套管2中安装测温元件且在测温元件处的金属套管2管壁上开有导向孔,使流体介质进入保护套管内与测温元件直接接触。
[0019]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孔在金属套管2的横截面上呈Y形结构布置,该Y形结构的主干为介质流入侧,而分叉侧为介质流出侧,且分叉孔偏转角度为30
°
,使流体介质垂直流过测温元件,达到被测介质区域无死角,并具有导向作用。开孔部分起始位置L1根据测温元件内伸长度确定,开孔范围应大于测温元件长度。导向孔直径根据金属套管2的公称直径确定,一般取值8~12mm,金属套管2轴向方向导向孔的间距约为20mm。
[0020]所述金属套管2上开有导向孔的部位由丝网6包裹,该丝网6用均匀分布的多个卡箍3捆扎牢固,所述丝网6两端各捆扎一个卡箍3,中间部位均匀布置卡箍3,其间距约为200mm,卡箍3捆扎位置应避开导向孔。所述卡箍3由螺栓4、螺母5紧固连接;所述卡箍3为两块分瓣结构,以方便安装,其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卡箍3的厚度为2mm,宽度为10mm,内直径d
i
大于金属套管2的外直径约2mm,折弯连接处钻有直径为5mm的螺栓孔;两瓣卡箍组装后对口处应有至少2mm间隙,以使螺栓4和螺母5紧固后能压紧丝网6;所述螺栓4的规格为M4
×
12,螺母5的规格为M4。
[0021]所述丝网6包括两层,内层为细目丝网,外层为粗目丝网。细目丝网的孔径应小于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颗粒的尺寸,防止固体催化剂或吸附剂进入金属套管2内部;粗目丝网的孔径稍大于细目丝网孔径,目的是起加强作用,保护细目丝网不被破坏;丝网宽度为L2,丝网边缘距离两端导向孔中心约35mm,丝网包裹后接口处应搭接20mm,两层丝网6接口交错布置;丝网6的边缘距堵板7外侧的距离L3约为100mm。
[0022]所述保护套管组件外伸端用导向支架支撑固定,以限制悬臂保护套管组件周向方向的摆动,并能使套管在轴向自由伸缩,所述导向支架组件包括筋板8、支撑角钢9,所述筋板8一端呈角度对称固接于支撑角钢9上端面上;U型螺栓10卡住金属套管2并穿过支撑角钢9后用螺母11连接从而把保护套管组件安装于支撑角钢9上。
[0023]上述筋板8为两件扁钢,夹角为60度,扁钢宽面平行于流体方向,使流体阻力降最小;筋板8的一端与设备筒体内壁固接,另一端与支撑角钢9固接,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
撑角钢9上钻有两个螺栓孔,所述U型螺栓10卡住金属套管2穿过螺栓孔后与螺母11连接固定,所述螺母11为双螺母,第一个螺母拧紧后倒退一圈,目的在于可使金属套管2在轴向自由伸缩,释放热应力,然后用第二个螺母锁紧。
[0024]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化技术方案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一些简单的变形和改进,都应当视作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包括保护套管组件及支撑固定保护套管组件外伸端的导向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组件包括接管法兰(1)、金属套管(2)、卡箍(3)、丝网(6)、堵板(7);所述金属套管(2)的一端与接管法兰(1)固接,另一端用堵板(7)固接封闭;所述金属套管(2)中安装测温元件且在测温元件处的金属套管(2)管壁上开有导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在金属套管(2)的横截面上呈Y形结构布置,该Y形结构的主干为介质流入侧,而分叉侧为介质流出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与介质直接接触式测温元件保护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宋启祥郭延稳张淑雁雒淑娟宫超王娟李丹妮李金瑞刘世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