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878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技术为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由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由多个单元板束拼接成筒形,内筒设有第二介质进出孔,单元板束弯折成渐开线弯曲形式,单元板束含有波纹板片、挡条I、挡条II、板程导流翅片、壳程导流翅片,波纹板片含有波纹凹凸结构,多个单元板束叠摞在一起,相邻的挡条I、挡条II焊接,形成含有内筒、外筒的筒形结构,罩体焊接在挡条I拼接成的内筒的端口处。有益效果:通过多个单元板束拼接成筒形的形式,在一定体积范围内增加了微通道的数量,可应用在安放面积较为狭小的场合。板程导流翅片、壳程导流翅片采用波浪形弯折结构构成微通道,加工方便,且有效换热面积增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涉及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微通道换热器通过细微流道流通介质,通常将当量直径在3mm以下的流道视为微通道。相比普通大尺寸流道换热,微通道对流换热系数更高,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因此在电子工业、余热回收、空调等领域均有应用。现有技术中主要有管片式、管带式和微细通道平行流式三种,各自有其特点。微通道的尺寸决定了其内部流动介质不能是易产生结垢的,所以其应用场合有限制,如蒸汽乏汽回收热量。

2、微通道扁管与集管的组合是微通道换热器的主体构成,受限于集管安装区域的范围,所形成的产品外轮廓形状多为方形,限制了某些空间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以取得更好的换热效果。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设有第一介质流通管、第二介质流通管、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内部设有第二介质进出通道,第二介质进出通道外部有贯通通道,构成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的第一介质进出通道,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位于第一介质流通管内部,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两侧连接罩体,罩体连接第二介质流通管端口,第二介质流通管从第一介质流通管伸出,伸出段的端口用于连接第二介质来源管路与第二介质排出管路,第一介质经第一介质流通管端口、第一介质进出通道、第一介质流通管另一端端口流动,第二介质经第二介质流通管、罩体、第二介质进出通道、另一侧罩体、另一侧第二介质流通管流动,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由多个单元板束拼接成筒形,内筒设有第二介质进出孔,单元板束弯折成渐开线弯曲形式,单元板束含有波纹板片、挡条i、挡条ii、板程导流翅片、壳程导流翅片,波纹板片含有波纹凹凸结构,波纹凹凸结构两侧为板片a面导流区、板片b面导流区,壳程导流翅片连接在a面导流区表面,两个波纹板片对扣,板片b面导流区上下相对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板程导流翅片,挡条i有2个,分别焊接在波纹板片外部靠较长边边沿处,挡条ii有1个,焊接在波纹板片较短边边沿处,板程导流翅片、壳程导流翅片为波浪形弯折结构,第一介质从一侧壳程导流翅片流道进入、流经波纹板片的换热区波纹外面、从另一侧壳程导流翅片流出,第二介质从板程导流翅片流道进入、流经波纹板片的换热区波纹内面、从另一侧板程导流翅片流出;多个单元板束叠摞在一起,相邻的挡条i、挡条ii焊接,形成含有内筒、外筒的筒形结构,罩体焊接在挡条i拼接成的内筒的端口处。

3、进一步的:所述板程导流翅片轮廓形状为三角形。

4、进一步的:所述壳程导流翅片轮廓形状为梯形。

5、进一步的:波纹板片为梯形形状,换热区波纹外面的顶点所在面为最高面,长阶梯边a面、短阶梯边a面及换热区波纹内面的波谷所在面为同一平面,为最低面,板片a面导流区为中面;换热区波纹内面的顶点所在面、长阶梯边b面、短阶梯边b面位于同一平面,为最高面,板片b面导流区为中面,换热区波纹内面的波谷为最低面。

6、进一步的:挡条i设有与单元板束起伏形状相配合的开口槽,挡条ii为矩形板。

7、进一步的:板程导流翅片与板片b面导流区相焊接。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多个单元板束拼接成筒形的形式,在一定体积范围内增加了微通道的数量,可应用在安放面积较为狭小的场合。板程导流翅片、壳程导流翅片采用波浪形弯折结构构成微通道,加工方便,且有效换热面积增多。波纹板片的波纹凹凸结构也增加了换热的面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设有第一介质流通管(6)、第二介质流通管(7)、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内部设有第二介质进出通道,第二介质进出通道外部有贯通通道,构成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的第一介质进出通道,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位于第一介质流通管(6)内部,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两侧连接罩体(9),罩体(9)连接第二介质流通管(7)端口,第二介质流通管(7)从第一介质流通管(6)伸出,伸出段的端口用于连接第二介质来源管路与第二介质排出管路,第一介质经第一介质流通管(6)端口、第一介质进出通道、第一介质流通管(6)另一端端口流动,第二介质经第二介质流通管(7)、罩体(9)、第二介质进出通道、另一侧罩体(9)、另一侧第二介质流通管(7)流动,其特征是: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由多个单元板束拼接成筒形,内筒设有第二介质进出孔,单元板束弯折成渐开线弯曲形式,单元板束含有波纹板片(1)、挡条I(2)、挡条II(3)、板程导流翅片(4)、壳程导流翅片(5),波纹板片(1)含有波纹凹凸结构,波纹凹凸结构两侧为板片A面导流区(101)、板片B面导流区(105),壳程导流翅片(5)连接在A面导流区(101)表面,两个波纹板片(1)对扣,板片B面导流区(105)上下相对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板程导流翅片(4),挡条I(2)有2个,分别焊接在波纹板片(1)外部靠较长边边沿处,挡条II(3)有1个,焊接在波纹板片(1)较短边边沿处,板程导流翅片(4)、壳程导流翅片(5)为波浪形弯折结构,第一介质从一侧壳程导流翅片(5)流道进入、流经波纹板片(1)的换热区波纹外面(104)、从另一侧壳程导流翅片(5)流出,第二介质从板程导流翅片(4)流道进入、流经波纹板片(1)的换热区波纹内面(108)、从另一侧板程导流翅片(4)流出;多个单元板束叠摞在一起,相邻的挡条I(2)、挡条II(3)焊接,形成含有内筒、外筒的筒形结构,罩体(9)焊接在挡条I(2)拼接成的内筒的端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板程导流翅片(4)轮廓形状为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壳程导流翅片(5)轮廓形状为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波纹板片(1)为梯形形状,换热区波纹外面(104)的顶点所在面为最高面,长阶梯边A面(102)、短阶梯边A面(103)及换热区波纹内面(108)的波谷所在面为同一平面,为最低面,板片A面导流区(101)为中面;换热区波纹内面(108)的顶点所在面、长阶梯边B面(106)、短阶梯边B面(107)位于同一平面,为最高面,板片B面导流区(105)为中面,换热区波纹内面(108)的波谷为最低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挡条I(2)设有与单元板束起伏形状相配合的开口槽,挡条II(3)为矩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板程导流翅片(4)与板片B面导流区(105)相焊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圆筒式换热器,设有第一介质流通管(6)、第二介质流通管(7)、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内部设有第二介质进出通道,第二介质进出通道外部有贯通通道,构成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的第一介质进出通道,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位于第一介质流通管(6)内部,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两侧连接罩体(9),罩体(9)连接第二介质流通管(7)端口,第二介质流通管(7)从第一介质流通管(6)伸出,伸出段的端口用于连接第二介质来源管路与第二介质排出管路,第一介质经第一介质流通管(6)端口、第一介质进出通道、第一介质流通管(6)另一端端口流动,第二介质经第二介质流通管(7)、罩体(9)、第二介质进出通道、另一侧罩体(9)、另一侧第二介质流通管(7)流动,其特征是:圆筒式换热主体板束(8)由多个单元板束拼接成筒形,内筒设有第二介质进出孔,单元板束弯折成渐开线弯曲形式,单元板束含有波纹板片(1)、挡条i(2)、挡条ii(3)、板程导流翅片(4)、壳程导流翅片(5),波纹板片(1)含有波纹凹凸结构,波纹凹凸结构两侧为板片a面导流区(101)、板片b面导流区(105),壳程导流翅片(5)连接在a面导流区(101)表面,两个波纹板片(1)对扣,板片b面导流区(105)上下相对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板程导流翅片(4),挡条i(2)有2个,分别焊接在波纹板片(1)外部靠较长边边沿处,挡条ii(3)有1个,焊接在波纹板片(1)较短边边沿处,板程导流翅片(4)、壳程导流翅片(5)为波浪形弯折结构,第一介质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波孙海生胡国栋常春梅马一鸣郝开开于啸齐兴姚炜莹刘一凡王文娇闵怀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