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全预热后进风的垃圾焚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40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完全预热后进风的垃圾焚烧炉,它包括炉体,炉体中部设置燃烧室,下方设置有与炉条圆周相等规格的空间作为落灰塘;垃圾焚烧所需的空气通道连通落灰塘,空气从落灰塘上升由下而上穿过炉条间隔进入燃烧室与垃圾混合燃烧,所述炉体外侧设置外围联通炉主体;所述外围联通炉主体上部设置空气进口,落灰塘一侧设置空气平旋流动口,空气自空气进口进入外围联通炉主体和炉体之间的空间先自上而下被燃烧室完全预热后通过空气平旋流动口进入落灰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常温空气由上而下,充份利用燃烧室向炉体外散岁流失的热能,可以充份利用炉内向炉体外散发的热能,节约能源消耗。约能源消耗。约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完全预热后进风的垃圾焚烧炉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完全预热后进风的垃圾焚烧炉。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固定炉排焚烧炉大都以进风口连通落灰塘的方式设置,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落灰塘上部空间由下而上穿过炉排间隔进入燃烧室与垃圾混合燃烧,垃圾焚烧炉多是一个直立形圆柱体,炉体底部没置有炉底座,分别有土建和金属两个类别的承载炉主体。在底坐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炉条圆周相等规格的空间作为落灰塘,垃圾焚烧所需的空气通道连通落灰塘,整个炉主体承载在底座之上。炉底板平面所设置的炉排平面对应底坐平面中心。炉体底部设置有检查口,中上部位设置有进料门。在炉顶板之上设置有通往炉顶平面之上所设的出口流动储烟池的通口。流动储烟池上部设置有炉腔烟气出口管接,通过连接管将烟气导入炉后部的烟气处理系统的第一个单元构体。
[0003]由于从进风口进入落灰塘途径太短,加之落下的灰渣没那么高的温度,随着落渣时间的推移冷却根本达不到预热的目的,在引风的作用下,迅速穿过炉排间隔直接进入燃烧室而降低炉温,影响迅速升温和中心温度恒定,同时在整个进风通道及炉膛内没有设置任何控制膛内烟气流程速度的物理构件,导致整个膛内烟气流程短促而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进行封闭式由下而上传导预热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垃圾进行完全混合燃烧的垃圾焚烧炉。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完全预热后进风的垃圾焚烧炉,它包括炉体,炉体中部设置燃烧室,底部设置炉底座;所述炉底座中心位置放置炉条,下方设置有与炉条圆周相等规格的空间作为落灰塘;垃圾焚烧所需的空气通道连通落灰塘,空气从落灰塘上升由下而上穿过炉条间隔进入燃烧室与垃圾混合燃烧,所述炉体外侧设置外围联通炉主体;所述外围联通炉主体内部包裹炉体,一端通过设置炉顶围栏焊接固定在炉体上方,另一端通过设置炉底板焊接固定在落灰塘下方,中间部分围绕炉体设置;所述外围联通炉主体上部设置空气进口,落灰塘一侧设置空气平旋流动口,空气自空气进口进入外围联通炉主体和炉体之间的空间先自上而下被燃烧室完全预热后通过空气平旋流动口进入落灰塘。
[0006]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中间设置成锁口结构,炉体被中间锁口分隔为下方的燃烧室和上方的垃圾预热层;所述垃圾预热层上方设置进料间,进料间一侧设置进料口,顶部设置成锥形;锥形的进料间顶部中央设置烟气出口管接。
[0007]再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下方开口和垃圾预热层上方开口呈锥形;所述外围联通炉主体中间部分均设置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和锥形垃圾预热层外壁之间的空间设置空气预热道,保温层和锥形燃烧室外壁之间的空间设置空气下行流动口;所述空气预热道和空气下行流动口之间通过锁口位置的缓冲空间连通,空气预热道上方连通空气进口,空气下行
流动口下方连通空气平旋流动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空间内围绕炉体设置多组空气下行冲撞阻挡件,通过空气下行冲撞阻挡件制造局部气体紊流,从而增加空气在空气预热道内的缓冲流程来增加热效应。
[0009]特别的,所述进料间内壁和炉体内壁面上均涂抹有耐火浇注料,进料间底部还设置与炉顶围栏相承接的承接法兰;所述炉体下方设置检查口,一侧安装有外门用于检查炉内炉渣形成及燃烧情况;所述落灰塘一面设置出渣口,并配置出渣口外门。
[0010]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1]本技术采用常温空气由上而下,充份利用燃烧室向炉体外散岁流失的热能,进行封闭式由下而上传导预热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垃圾进行完全混合燃烧,可以充份利用炉内向炉体外散发的热能,节约能源消耗,同时空气预热道途径的改变,无形中增加了预热效果,提高了垃圾焚烧效果和焚烧量,烟气产生量大幅减少,为烟气处理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炉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前视图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6]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改变敞开式进风道送风的传统对流方式,采用常温空气由上而下,充份利用燃烧室向炉体外散岁流失的热能,进行封闭式由下而上传导预热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垃圾进行完全混合燃烧,通过在炉体外侧加装辅助炉体形成封闭空间来实现;
[0017]参照图1、2、3所示,其主要部分如下:
[0018]一种完全预热后进风的垃圾焚烧炉,它包括炉体100,炉体100中部设置燃烧室101,底部设置炉底座200;炉底座200中心位置放置炉条300,下方设置有与炉条300圆周相等规格的空间作为落灰塘400;垃圾焚烧所需的空气通道连通落灰塘400,空气从落灰塘400上升由下而上穿过炉条300间隔进入燃烧室101与垃圾混合燃烧;为了实现充份利用燃烧室101向炉体外散岁流失的热能,在燃烧室外侧设置可预热的空间具体设置如下:
[0019]炉体100外侧设置外围联通炉主体500;外围联通炉主体500内部包裹炉体100,一端通过设置炉顶围栏600焊接固定在炉体100上方,另一端通过设置炉底板700焊接固定在落灰塘400下方,中间部分围绕炉体100设置;外围联通炉主体500上部设置空气进口501,落灰塘400一侧设置空气平旋流动口401,空气自空气进口501进入外围联通炉主体500和炉体600之间的空间先自上而下被燃烧室101完全预热后通过空气平旋流动口401进入落灰塘400,即在不对炉体进行改造的情况在实现利用燃烧室101向炉体外散岁流失的热能同时全封闭式混合燃烧。
[0020]为了进一步提高燃烧效果,提高预热,将炉体100进行改造如下:100中间设置成锁
口结构,炉体100被中间锁口分隔为下方的燃烧室101和上方的垃圾预热层102;垃圾预热层102上方设置进料间800,进料间一侧设置进料口801,顶部设置成锥形;锥形进料间800顶部中央设置烟气出口管接802,烟气出口管接802通过连接管将烟气导入炉后部的烟气处理系统的第一个单元构体。
[0021]而外围联通炉主体500如下改造,同时指出了炉体100和外围联通炉主体500之间的预热空间如下:燃烧室101下方开口和垃圾预热层102上方开口呈锥形;外围联通炉主体500中间部分均设置保温层502;保温层502和锥形垃圾预热层102外壁之间的空间设置空气预热道X,保温层502和锥形燃烧室101外壁之间的空间设置空气下行流动口Y;空气预热道X和空气下行流动口Y之间通过锁口位置的缓冲空间Z连通,空气预热道X上方连通空气进口501,空气下行流动口Y下方连通空气平旋流动口401。
[0022]进而为了增加空气处于预热道中的时间,将缓冲空间Z如下设置:缓冲空间Z内围绕炉体100设置多组空气下行冲撞阻挡件900,通过空气下行冲撞阻挡件900制造局部气体紊流,从而增加空气在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完全预热后进风的垃圾焚烧炉,它包括炉体,炉体中部设置燃烧室,底部设置炉底座;所述炉底座中心位置放置炉条,下方设置有与炉条圆周相等规格的空间作为落灰塘;垃圾焚烧所需的空气通道连通落灰塘,空气从落灰塘上升由下而上穿过炉条间隔进入燃烧室与垃圾混合燃烧,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外侧设置外围联通炉主体;所述外围联通炉主体内部包裹炉体,一端通过设置炉顶围栏焊接固定在炉体上方,另一端通过设置炉底板焊接固定在落灰塘下方,中间部分围绕炉体设置;所述外围联通炉主体上部设置空气进口,落灰塘一侧设置空气平旋流动口,空气自空气进口进入外围联通炉主体和炉体之间的空间先自上而下被燃烧室完全预热后通过空气平旋流动口进入落灰塘。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全预热后进风的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中间设置成锁口结构,炉体被中间锁口分隔为下方的燃烧室和上方的垃圾预热层;所述垃圾预热层上方设置进料间,进料间一侧设置进料口,顶部设置成锥形;锥形的进料间顶部中央设置烟气出口管接。3.按照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宁潘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歙县绿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