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喀什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726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絮凝脱水罐、改性处理槽、污泥储槽以及污泥压滤机,所述絮凝脱水罐的罐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的转轴上布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部设有上、下端开口套筒,所述套筒与罐体顶、底部留有溢流间隙,所述罐体上位于所述套筒正上方设有污泥进口和加药口,所述罐体下部侧壁上设有脱水口,所述脱水口上密封连接有溢流软管,所述套筒外侧设置有距所述罐体顶盖间距可调的污水过滤组件,所述污水过滤组件出水口与所述溢流软管进水端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污泥变废为宝,成本低,占地少,脱水效率高,所用设备少且处理效果好。所用设备少且处理效果好。所用设备少且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涉及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污泥合理的处理处置方式是实现“四化”: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污泥中往往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镉、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以及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其它碳水化合物等高浓度有机物,导致污泥的粘度较大、含水率较高、固液分离性能差,进而影响到污泥堆肥、焚烧或填埋等后续处理处置,污泥改性则主要是通过药物等对污泥颗粒表面的有机物进行改性,或对污泥的细胞和胶体结构进行破坏,降低污泥的水分结合容量,同时降低污泥的压缩性,使污泥能满足高干度脱水过程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污泥改性处理过程存在占地大,所用设备多,工序复杂,成本高,污泥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污泥变废为宝,成本低,占地少,脱水效率高,所用设备少且处理效果好的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絮凝脱水罐、改性处理槽、污泥储槽以及污泥压滤机,所述絮凝脱水罐的罐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的转轴转动连接在罐体顶盖上,转轴上布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部设有与罐体固定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上、下端开口,并且分别与罐体顶部、底部留有溢流间隙,所述罐体上位于所述套筒正上方设有污泥进口和加药口,所述罐体下部侧壁上设有脱水口,所述脱水口上密封连接有溢流软管,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套筒外侧设置有污水过滤组件,所述污水过滤组件距所述罐体顶盖间距可调,所述污水过滤组件出水口与所述溢流软管进水端密封连接,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通过送料管路一与改性处理槽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改性处理槽通过卸料管路与污泥储槽相连接,所述污泥储槽通过送料管路二与所述污泥压滤机相连接,所述送料管路一、卸料管路以及所述送料管路二上均设置有卸料阀。
[0005]进一步,所述螺旋叶片尾端高于所述套筒顶部5

10mm。
[0006]进一步,所述套筒上端距罐体顶部至少150mm,且所述套筒上靠近上、下端位置均设有与罐体相通的溢流通孔,当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对污泥进行搅拌使其与絮凝剂充分混合,絮凝剂使污泥絮凝成较大的絮团,加速污泥的沉降,分离出的上清液溢流或在螺旋叶片作用下提升至套筒外侧,溢流通孔的设置可进一步使溢流通畅。
[0007]进一步,所述絮凝脱水罐、改性处理槽、污泥储槽底部为弧形锅状或锥状,所述污泥储槽设置在所述改性处理槽下方,方便污泥卸料。
[0008]进一步,所述卸料阀、送料管路一、送料管路二上的污泥泵以及所述搅拌组件的驱
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污泥泵均为变频调速螺杆泵。
[0010]进一步,所述污水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腔体,所述过滤腔体由球状、筒状或锥斗状框体构成,所述过滤腔体上包裹有滤布,所述溢流软管密封连接在所述过滤腔体底部。
[0011]进一步,所述过滤腔体顶部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由浮力材料制成,所述过滤腔体通过浮板漂浮在套管外侧的上清液中。
[0012]进一步,所述罐体侧壁竖向安装有防止浮板剧烈震荡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上下端开口且所述导向通道侧壁为半圆形框体制成,所述半圆形框体上覆盖有滤网,所述浮板以及过滤腔体可沿导向通道上下浮动。
[0013]进一步,所述污水过滤组件顶部连接有提拉杆或提拉绳,所述罐体顶盖上设置有观察口和通孔,所述提拉杆或提拉绳自所述通孔中伸出且长度可调的连接在所述罐体顶盖上。
[0014]进一步,所述改性处理槽内的搅拌器为锚式搅拌器,且所述锚式搅拌器的搅拌轴上位于锚式搅拌浆上方设置有搅拌叶片,适应粘度较高的污泥搅拌,搅拌混合充分且效率高。
[0015]进一步,所述改性处理槽的加药口与改性剂自动加药系统相连接,所述改性剂自动加药系统包括上料绞笼、药剂储罐以及重量感应器,所述上料绞笼的出料口与药剂储槽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药剂储槽的出料口与所述改性处理槽加药口相连通,所述药剂储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重量感应器,所述上料绞笼及重量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通。
[0016]本技术中,污水和污泥混合物料自絮凝脱水罐罐体的污泥进口进入罐体内,并自加药口依次加入混凝剂、絮凝剂,由于污泥进口及加药口均位于所述套筒正上方,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对污水污泥混合物料进行搅拌使其与混凝剂、絮凝剂充分混合,混凝剂能够使污泥中胶体脱稳混凝,絮凝剂使污泥絮凝成较大的絮团,加速污泥的沉降,分离出的上清液在螺旋叶片作用下提升或自溢流间隙溢流至套筒外侧,所述罐体下部侧壁上设有脱水口,所述脱水口上密封连接有溢流软管,套筒外侧分离出的上清液经所述污水过滤组件过滤后,经所述溢流软管、脱水口排出罐体,套筒外侧过滤、沉降下的污泥和絮团自套筒底部的溢流间隙回流自套筒内,由于所述污水过滤组件距所述罐体顶盖间距可调,调节所述污水过滤组件所处位置使其随着套筒外侧的液体升降而升降,保证液体顺利排出罐体,污水污泥混合物料在絮凝脱水罐内充分搅拌混合脱水后,自所述罐体底部的出泥口排出并通过送料管路一送入改性处理槽进行改性处理,污泥经所述改性处理槽与改性剂充分混合后通过卸料管排入所述污泥储槽最后经送料管路二送入所述污泥压滤机进行深度脱水。
[0017]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使污泥变废为宝,成本低,占地少,脱水效率高,所用设备少且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8]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0019]图1: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本技术实施例1中污水过滤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本技术实施例2中污水过滤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絮凝脱水罐、2.改性处理槽、3.污泥储罐、4.污泥压滤机、5.送料管路一、6.卸料管路、7.送料管路二、8.卸料阀、9.污泥泵、10.溢流间隙、11.罐体、12.搅拌组件、13.套筒、14.污泥进口、15.加药口、16.脱水口、17.溢流软管、18.污水过滤组件、19.出泥口、21.锚式搅拌器、22.锚式搅拌桨、23.搅拌桨叶、24.改性剂自动加药系统、121.转轴、122.螺旋叶片、123.驱动电机、131.溢流通孔、181.过滤腔体、182.滤布、183.浮板、184.导向通道、185.提拉绳、241.上料绞笼、242.药剂储槽、243.重量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的解释。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0024]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絮凝脱水罐、改性处理槽、污泥储槽以及污泥压滤机,所述絮凝脱水罐的罐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的转轴转动连接在罐体顶盖上,转轴上布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部设有与罐体固定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上、下端开口,并且分别与罐体顶部、底部留有溢流间隙,所述罐体上位于所述套筒正上方设有污泥进口和加药口,所述罐体下部侧壁上设有脱水口,所述脱水口上密封连接有溢流软管,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套筒外侧设置有污水过滤组件,所述污水过滤组件距所述罐体顶盖间距可调,所述污水过滤组件出水口与所述溢流软管进水端密封连接,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通过送料管路一与改性处理槽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改性处理槽通过卸料管路与污泥储槽相连接,所述污泥储槽通过送料管路二与所述污泥压滤机相连接,所述送料管路一、卸料管路以及所述送料管路二上均设置有卸料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端距罐体顶部至少150mm,且所述套筒上靠近上、下端位置均设有与罐体相通的溢流通孔。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阀、送料管路一、送料管路二上的污泥泵以及所述搅拌组件的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泵均为变频调速螺杆泵。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污泥无害化改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过滤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向浩张玉才牛鸣光李有文丁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喀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