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7244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脱销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混合装置和反应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左端设有进烟口,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左端在进烟口上方设有主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喷射口安装扇叶的方式,来实现给氨气进行打撒,让氨气和烟气初步混合的效果;通过安装导流叶片的方式,来实现把初步混合的气体导向混合扇叶的效果;通过安装导流扇叶的方式,来实现把初步混合的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的效果;通过设置三层催化剂的方式,来实现把NO氧化生成NO2,然后NO2被水或碱性溶液吸收的效果;通过设置备用催化剂的方式,来实现防止没有充分反应的气体溢出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脱销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气污染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二氧化硫是大气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其污染危害甚大,故七十年代中,研究烟气脱硫技术被许多国家列为防治大气污染的重点,相继建成了一些工业规模的实用的处理装置,与此同时,对大气污染中的另一个大问题,即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人们也开始了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氮氧化物在阳光的作用下会引起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从而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七十年代以来氮氧化物的大气污染问题已被日益重视,人们发现:人体健康的伤害、高含量硝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减少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均与低浓度氮氧化物有关系,而且其危害性比人们原先设想的要大得多。
[0003]由于从燃烧系统排放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90%以上是NO,而NO难溶于水,因此对氮氧化物的湿法处理不能用简单的洗涤法。烟气脱硝的原理是用氧化剂将NO氧化成NO2,生成的NO2再用水或碱性溶液吸收,从而实现脱硝。O3氧化吸收法用O3将NO氧化成NO2,然后用水吸收。
[0004]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设备是用来处理氮氧化物的装置,防止废气排入大气会产生污染形成酸雨,导致环境污染,火力发电厂烟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如不处理,这些废气排入大气会产生污染形成酸雨,为了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必须对燃烧后的烟气进行脱硝处理。
[0005]因此,设计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内
[0006]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通过把烟气和氨气充分混合后用氧化剂将NO氧化成NO2,生成的NO2再用水或碱性溶液吸收,O3氧化吸收法用O3将NO氧化成NO2,然后用水吸收,以解决废气产生污染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包括混合装置和反应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左端设有进烟口,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左端在进烟口上方设有主导管,所述主导管右端穿过装置外壳向下延伸固定安装在氨注射器上端,所述主导管上方在装置外壳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静态混合器,所述静态混合器上方在装置外壳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右侧在装置外壳上转动连接有混合扇叶。
[0008]优选的,所述主导管在装置外壳内部部分上设有副导管,所述副导管上开设有导管,所述导管上开设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右侧固定安装支撑架。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导管上,所述支撑架顶端向左延伸,所述支撑架左侧部分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可转动连接扇叶。
[0010]优选的,所述混合扇叶中心设有转轴,所述混合扇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装置外壳内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设为三层,三层所述催化剂分别上下安装,最下层的所述催化剂下方设置有备用催化剂,所述备用催化剂下方设有反应出口,所述反应出口安装在装置外壳右侧底端上。
[0012]优选的,所述主导管两侧均设有三个副导管,六个副导管在主导管两侧相互对称设置。
[0013]优选的,六个所述副导管两侧均设有两个导管,四个导管在副导管两侧相互交错设置。
[0014]优选的,四个所述导管上均设有三个喷射口。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在喷射口安装扇叶的方式,来实现给氨气进行打撒,让氨气和烟气初步混合的效果;
[0017]2.通过安装导流叶片的方式,来实现把初步混合的气体导向混合扇叶的效果;
[0018]3.通过安装导流扇叶的方式,来实现把初步混合的气体进行充分混合的效果;
[0019]4.通过设置三层催化剂的方式,来实现把NO氧化生成NO2,然后NO2被水或碱性溶液吸收的效果;
[0020]5.通过设置备用催化剂的方式,来实现防止没有充分反应的气体溢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剖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主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导管主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导管俯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主导管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混合装置100,装置外壳110,进烟口111,导流叶片112,氨注射器120,主导管121,副导管122,导管123,支撑架124,扇叶125,连接杆126,喷射口127,静态混合器130,转轴140,混合扇叶141,反应装置200,催化剂210,备用催化剂211,反应出口2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8]实施例1,参照附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包括混合装置100和反应装置200,混合装置100包括装置外壳110,装置外壳110让装置脱销反应有进行的地方,装置外壳110左端设有进烟口111,进烟口111让工业废气可以进入装置外壳110内进行脱销反应,装置外壳110内部左端在进烟口111上方设有主导管121,主导管121让氨气可以进入装置内部,主导管121右端穿过装置外壳110向下延伸固定安装在氨注射器120上端,氨注射器的型号为 FM

5,氨注射器120让氨气可以进入装置内部,主导管121上方在装置外壳110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静态混合器130,静态混合器130的型号为QD1

SK100,静态
混合器130让烟气和氨气进行初步混合,静态混合器130上方在装置外壳110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导流叶片112,导流叶片112让混合的气体导向混合扇叶141,导流叶片112右侧在装置外壳110上转动连接有混合扇叶141,混合扇叶141让烟气和氨气可以进行充分混合,方便后期反应的进行充分。
[0029]主导管121在装置外壳110内部部分上设有副导管122,副导管122让主导管121中的氨气可以分散在导管123中,副导管122上开设有导管123,导管123让氨气可以分布在喷射口127中,导管123上开设有喷射口127,喷射口127让氨气可以进入装置内部,喷射口127右侧固定安装支撑架124,支撑架124支撑扇叶125,防止扇叶125掉落,支撑架124固定安装在导管123上,支撑架124顶端向左延伸,支撑架124左侧部分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26,连接杆126连接扇叶125和支撑杆124,连接杆126顶端可转动连接扇叶125,扇叶125让氨气进行打散和烟气进行初步混合;
[0030]混合扇叶141中心设有转轴140,转轴140提供转点,让混合扇叶141可以转动连接在装置外壳110内部,混合扇叶141通过转轴140可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包括混合装置(100)和反应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100)包括装置外壳(110),所述装置外壳(110)左端设有进烟口(111),所述装置外壳(110)内部左端在进烟口(111)上方设有主导管(121),所述主导管(121)右端穿过装置外壳(110)向下延伸固定安装在氨注射器(120)上端,所述主导管(121)上方在装置外壳(110)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静态混合器(130),所述静态混合器(130)上方在装置外壳(110)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导流叶片(112),所述导流叶片(112)右侧在装置外壳(110)上转动连接有混合扇叶(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管(121)在装置外壳(110)内部部分上设有副导管(122),所述副导管(122)上开设有导管(123),所述导管(123)上开设有喷射口(127),所述喷射口(127)右侧固定安装支撑架(1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喷氨格栅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24)固定安装在导管(123)上,所述支撑架(124)顶端向左延伸,所述支撑架(124)左侧部分固定安装有连接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颂国陈振华贾振国杨淑威李志明耿庆涛李永维门钰棋张乃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