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708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包括两个弧形夹板,两个弧形夹板的内壁均嵌接有两个弧形气囊,两个弧形夹板的外壁均设有两个触发提醒机构,两个弧形夹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立柱,四个立柱的底部均固定套设有斜支杆,四个斜支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弧形夹板,其内壁嵌设的弧形气囊,可以快速的将榴莲树包裹夹持,弧形夹板上设有的四个触发提醒机构,可当榴莲树发生中心偏移的歪斜后,借助气压的变化,使得折弯杆发生移动,从而氦气瓶内的氦气注入到气球中,鼓胀的气球飞升到空中,置于榴莲树的上方区域,从而在众多的榴莲树中,实现醒目的提醒。实现醒目的提醒。实现醒目的提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榴莲是热带著名水果之一,原产马来西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种植较多,中国广东﹑海南也有种植,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它的气味浓烈、爱之者赞其香,厌之者怨其臭。
[0003]榴莲为木棉科果树,枝条脆弱易折,台风危害极大,且是浅根系树种,容易倒伏,因而尤其在榴莲树生长之初一定需要借助防倒伏装置对其进行加固和稳定,以免其生长歪斜和倾倒,但目前的防倒伏装置在使用时:1、防倒伏一般都借助多重加固结构,结构较为单一,部分装置虽然在上面增加了提醒机构,借助声音或者提醒旗帜等结构来提醒,但由于提醒机构高度一般,且蜂鸣声较弱,且需要外接电源,实际的使用起来提醒功能较弱,由于对于大片区的榴莲种植来说,多个榴莲树之间的相互遮挡,使得这种方法,并不能起到较醒目和有效的提醒作用;且部分榴莲树在倾斜时,由于参照物的不同,肉眼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具体的倾斜角度和方向,目前的防倒伏装置也没有针对这方面实现具体的提示和参照作用;2、榴莲树在生长阶段极易受到翅蚜的侵害,目前虽然有多种方法去处理翅蚜,但都需要人员定期和单独的操作处理,没有一种具体、有效的除翅蚜结构来与防倒伏结构相巧妙结合,以实现更低成本、更少占据种植区空间、更易维护操作和更有效的除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提醒结构并不以察觉、提醒作用较弱、且没有针对具体的倾斜方向加以提醒以及防倒伏功能较单一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包括两个弧形夹板,两个所述弧形夹板的内壁均嵌接有两个弧形气囊,两个所述弧形夹板的外壁均设有两个触发提醒机构,两个所述弧形夹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底部均固定套设有斜支杆,四个所述斜支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四个所述斜支杆的一侧均设有吸引板,所述吸引板正面的两侧对称设有引诱机构,所述吸引板正面的底部设有除虫机构,所述除虫机构包括集虫箱、两个旋转叶片和引导组件,所述除虫机构置于引诱机构的底部,所述吸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插板。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弧形夹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四个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均开设有穿孔,两个所述弧形夹板的外壁均固定穿插有两个注气嘴,所述注气嘴的一端卡合连接有堵盖,四个所述注气嘴远离堵盖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弧形气囊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触发提醒机构包括出气管和安装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贯穿弧形夹板与弧形气囊固定连接且内部连通,所述安装管卡接于出气管的
另一端,所述出气管的内壁依次活动设有推动板和被动块,所述推动板与被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传递杆,所述出气管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张力膜。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管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底部卡接有氦气瓶,所述氦气瓶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柱,所述第一出气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出气柱,所述第一出气柱的内部和第二出气柱的内部均开设有三个通气孔,所述第二出气柱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圈,所述被动块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折弯杆,所述折弯杆靠近第二出气柱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圈啮合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内部的顶部卡合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的内部放置有气球,所述气球的进气口穿插连接有注气细管,所述气球进气口的外部套设有皮筋,所述注气细管的底端与第二出气柱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托盘底端的一侧与气球外壁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折弯杆的中部贯穿张力膜。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斜支杆上均套设有一对锁紧环,多个所述锁紧环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圆板,四个所述吸引板分别通过四对锁紧环与四个斜支杆安装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诱机构包括半圆管和条形棉,所述半圆管固定连接于吸引板的正面,所述半圆管的外壁开设有多个条形槽,多个所述条形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引导斜板,所述条形棉活动贯穿于半圆管的内部,所述吸引板包括防腐涂层、黄色印刷层和基底层,所述黄色印刷层置于基底层的顶端,所述防腐涂层置于黄色印刷层的顶端。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虫箱卡合连接于吸引板正面的底部,所述集虫箱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两端均安装有扇叶,两个所述旋转叶片对称设于转杆的中部,两个所述旋转叶片的一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刀片,所述半圆管的底部活动贯穿集虫箱的顶端,所述集虫箱的底端卡合连接有隔网。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导组件包括黄色塑料片和反射镜面,所述黄色塑料片嵌设于集虫箱的正面,所述反射镜面转动连接于集虫箱正面的底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弧形夹板,其内壁嵌设的弧形气囊,可以快速的将榴莲树包裹夹持,借助四个斜支杆和插杆,将榴莲树快速定位支撑,设有的四个吸引板,可进一步加强与土壤支撑能力,大大提高抗倒伏能力,弧形夹板上设有的四个触发提醒机构,可当榴莲树发生中心偏移的歪斜后,借助气压的变化,使得折弯杆发生移动,从而氦气瓶内的氦气注入到气球中,鼓胀的气球飞升到空中,置于榴莲树的上方区域,从而在众多的榴莲树中,实现醒目的提醒,提醒结构可不被多个榴莲树之间相互遮挡,适应现代化大片区榴莲种植和维护需要,设有的推动板和被动块,与出气管内壁之间过盈配合,可提高移动阻力,从而当气压达到临界值后再推动移动,避免在注气紧固过程中触发的情况,且四个触发提醒机构,可实现提醒操作者定位到榴莲树,随后根据漂浮的气球的位置,快速确定倾斜方向,以便及时调整,防止后续出现倒伏等更严重的情况,直接和醒目的提醒以免人肉眼观察失误。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吸引板,不仅加强对中心榴莲树的进一步支撑,同时吸引板为多层材料制成,其表层为防腐涂层,中间为黄色印刷层,这样可先广泛吸引翅蚜,将翅蚜先吸引到附近后,再通过设置的条形棉,等距涂抹的翅蚜信息素,再准确的对翅蚜进行飞
向上的引导,使其飞入的易进不易出的半圆管,设有的引导组件,可在集虫箱的正面形成发亮的黄色区域,以对困住的翅蚜进行引导,随后翅蚜飞入到集虫箱中,借助除虫机构中飞转的旋转叶片,将翅蚜捏碎、破碎后入土,在榴莲树的支撑区域附近形成肥料,多层的吸引板配合除虫机构和引诱机构,将靠近榴莲树的翅蚜进行有效处理,减少翅蚜靠近和影响榴莲树生长的情况,在防倒伏的同时有效防虫,以实现更低成本、更少占据种植区空间、更易维护操作和更有效的抗倒伏除虫效果。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引导组件,可借助环境光线形成发光区域,实现低成本的有效引诱,吸引板上的防腐涂层可提高黄色印刷层的有效使用时长,减少环境雨水暴晒对其的褪色影响,大尺寸的吸引板不仅有效提高支撑稳定性,大尺寸的黄色区域,可广泛性的吸引种植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包括两个弧形夹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夹板(1)的内壁均嵌接有两个弧形气囊(3),两个所述弧形夹板(1)的外壁均设有两个触发提醒机构,两个所述弧形夹板(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立柱(12),四个所述立柱(12)的底部均固定套设有斜支杆(13),四个所述斜支杆(1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14),四个所述斜支杆(13)的一侧均设有吸引板(7),所述吸引板(7)正面的两侧对称设有引诱机构,所述吸引板(7)正面的底部设有除虫机构,所述除虫机构包括集虫箱(10)、两个旋转叶片(38)和引导组件,所述除虫机构置于引诱机构的底部,所述吸引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角插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夹板(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四个所述连接板(2)的中部均开设有穿孔,两个所述弧形夹板(1)的外壁均固定穿插有两个注气嘴(4),所述注气嘴(4)的一端卡合连接有堵盖,四个所述注气嘴(4)远离堵盖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弧形气囊(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提醒机构包括出气管(5)和安装管(6),所述出气管(5)的一端贯穿弧形夹板(1)与弧形气囊(3)固定连接且内部连通,所述安装管(6)卡接于出气管(5)的另一端,所述出气管(5)的内壁依次活动设有推动板(30)和被动块(32),所述推动板(30)与被动块(32)之间固定连接有传递杆(31),所述出气管(5)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张力膜(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榴莲树防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6)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底部卡接有氦气瓶(34),所述氦气瓶(34)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柱(28),所述第一出气柱(2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出气柱(35),所述第一出气柱(28)的内部和第二出气柱(35)的内部均开设有三个通气孔(36),所述第二出气柱(35)的外壁固定套设有齿圈,所述被动块(32)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折弯杆(29),所述折弯杆(29)靠近第二出气柱(35)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学杰郭利军邓会栋谢圣华华敏李向宏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海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