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30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被动房建设技术领域的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包括底部预制墙板以及与底部预制墙板相连的中部预制墙板,中部预制墙板远离底部预制墙板的一端连接有顶部预制墙板,顶部预制墙板的端部连接有现浇屋面板。本申请在外页板悬挑件与外页板之间加设有第二保温层,使得第一保温层在此支撑部位上不会轻易断开,能解决现浇屋面板、现浇楼板在此部位产生热桥的问题,且上板与外页板,保温板与第一保温层,下板与内页板之间一一对应且相连,可尽量避免屋面热桥的产生,能极大程度减少能量损失,能解决屋面外保温体系中因屋面保护层、防水层破坏、老化等导致保温部位被破坏的弊端。坏的弊端。坏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被动房建设
,尤其是涉及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被动房建设体系中,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结构为内外页板为钢筋混凝土承重墙体,中间为保温层,若与楼板、屋面板连接,常规作法楼板、屋面板会支撑在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的内外页板上,由此导致保温层在此部位断开,导致热桥现象产生,能耗损失严重且传统屋面板保温层在其上方,长久时间下,屋面保护层、防水层因其破坏、老化等极其容易导致保温层的破坏,且上下墙体连接时,也尚未出现内外页墙的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4]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能够解决保温层断开导致热桥现象产生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包括,
[0006]预制保温墙体连接机构,包括底部预制墙板以及与所述底部预制墙板相连的中部预制墙板,所述中部预制墙板远离底部预制墙板的一端连接有顶部预制墙板,所述顶部预制墙板的端部连接有现浇屋面板,且所述底部预制墙板、中部预制墙板和顶部预制墙板的内侧均支撑架设有若干组现浇楼板。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浇屋面板、现浇楼板在施工建设时用于支撑固定在预制墙板上。
[0008]可选的,所述底部预制墙板、中部预制墙板以及顶部预制墙板均包括内页板、第一保温层以及外页板,所述第一保温层位于内页板与外页板之间,且第一保温层采用珍珠岩保温层板。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保温层置于外页板及内页板之间,不会存在传统外保温施工中保温材料脱落的情况。
[0010]可选的,所述外页板的外侧设置有外页板悬挑件,所述外页板悬挑件与外页板之间连接有外页悬挑钢筋,且外页板悬挑件与外页板之间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与第一保温层采用的材质相同。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页板悬挑件与外页板之间加设有第二保温层,使得第一保温层在此支撑部位上不会轻易断开,能解决现浇屋面板、现浇楼板在此部位产生热
桥的问题。
[0012]可选的,所述现浇屋面板包括上板、保温板以及下板,所述上板与外页板,保温板与第一保温层,下板与内页板之间一一对应且相连,且现浇屋面板与顶部预制墙板之间连接有横向钢筋。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尽量避免屋面热桥的产生,能极大程度减少能量损失,能解决屋面外保温体系中因屋面保护层、防水层破坏、老化等导致保温部位被破坏的弊端。
[0014]可选的,仅所述中部预制墙板和顶部预制墙板的内部设有灌浆套筒组件,所述灌浆套筒组件包括内筒、外筒以及设置于所述内筒、外筒之间的连接管,所述内筒和外筒通过连接管螺纹连接,且内筒的一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溢浆孔和注浆孔。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完成后,可进行灌浆料注浆,注浆从注浆孔注入,溢浆孔流出后即完成注浆作业。
[0016]可选的,所述内筒置于内页板中,且外筒置于外页板中,且连接管贯穿第一保温层。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内页板与外页板连接固定。
[0018]可选的,所述底部预制墙板与中部预制墙板、中部预制墙板与顶部预制墙板之间均连接有竖向钢筋,竖向钢筋位于上部墙体部分套在灌浆套筒组件中。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解决上下层预制保温墙体中内外页板连接问题。
[0020]可选的,所述底部预制墙板、中部预制墙板以及顶部预制墙板与外页板悬挑件之间、顶部预制墙板与现浇屋面板之间外侧均设置有防水涂料层,所述防水涂料层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最后在进行防水涂料施工,尽量避免出现墙板渗水现象,提高防水性能。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本申请在外页板悬挑件与外页板之间加设有第二保温层,使得第一保温层在此支撑部位上不会轻易断开,能解决现浇屋面板、现浇楼板在此部位产生热桥的问题,且上板与外页板,保温板与第一保温层,下板与内页板之间一一对应且相连,可尽量避免屋面热桥的产生,能极大程度减少能量损失,能解决屋面外保温体系中因屋面保护层、防水层破坏、老化等导致保温部位被破坏的弊端,且第一保温层置于外页板及内页板之间,不会存在传统外保温施工中保温材料脱落的情况,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不会存在砌体结构中栓钉锚固不牢的情况,提高了施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外观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主视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局部剖面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灌浆套筒组件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00、预制保温墙体连接机构;101、底部预制墙板;102、中部预制墙板;103、顶部预制墙板;104、现浇楼板;105、现浇屋面板;105a、上板;105b、保温板;105c、下板;106、防水涂料层;107、内页板;108、第一保温层;109、外页板;110、外页板悬挑件;111、灌浆套筒组件;111a、内筒;111b、外筒;111c、连接管;111d、注浆孔;111e、溢浆孔;112、竖向钢筋;113、外页悬挑钢筋;114、横向钢筋;115、第二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实施例一
[0031]参照图1

3,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其包括预制保温墙体连接机构100,包括底部预制墙板101以及与底部预制墙板101相连的中部预制墙板102,中部预制墙板102远离底部预制墙板101的一端连接有顶部预制墙板103,顶部预制墙板103的端部连接有现浇屋面板105,且底部预制墙板101、中部预制墙板102和顶部预制墙板103的内侧均支撑架设有若干组现浇楼板104,现浇屋面板105、现浇楼板104在施工建设时用于支撑固定在预制墙板上,除保温材料外其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且内部其余钢筋不做体现。
[0032]具体的,底部预制墙板101、中部预制墙板102以及顶部预制墙板103均包括内页板107、第一保温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保温墙体连接机构(100),包括底部预制墙板(101)以及与所述底部预制墙板(101)相连的中部预制墙板(102),所述中部预制墙板(102)远离底部预制墙板(101)的一端连接有顶部预制墙板(103),所述顶部预制墙板(103)的端部连接有现浇屋面板(105),且所述底部预制墙板(101)、中部预制墙板(102)和顶部预制墙板(103)的内侧均支撑架设有若干组现浇楼板(1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预制墙板(101)、中部预制墙板(102)以及顶部预制墙板(103)均包括内页板(107)、第一保温层(108)以及外页板(109),所述第一保温层(108)位于内页板(107)与外页板(109)之间,且第一保温层(108)采用珍珠岩保温层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页板(109)的外侧设置有外页板悬挑件(110),所述外页板悬挑件(110)与外页板(109)之间连接有外页悬挑钢筋(113),且外页板悬挑件(110)与外页板(109)之间设有第二保温层(115),所述第二保温层(115)与第一保温层(108)采用的材质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房预制保温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屋面板(105)包括上板(105a)、保温板(105b)以及下板(105c),所述上板(105a)与外页板(109),保温板(105b)与第一保温层(108),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东邸惠龙李鑫赵志红王玲红李佳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